李光炎
《領導科學》2011年5月下旬刊載了李一同志的文章“‘泛領導理論探析”。筆者拜讀之后,甚得啟發(fā)和教益。該文之可貴,首先來自其專題講座教學實踐,經(jīng)過“80%的學員”的檢驗;其次,該文屬首創(chuàng),“還沒有專家學者提出這個觀點”;第三,這個觀點是作者“在20多年的研究中逐漸形成的”。
“泛領導”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什么呢?是“人人都可以當領導”。筆者也算是從事領導科學研究有些日子了,對此熱點命題也有一些思考,故也不妨做一些探析。
我們可以把這個命題分成兩半來探析。說“人人”,這種說法似乎不夠準確,也容易產(chǎn)生異義?!叭恕钡母拍钍鞘裁??據(jù)各種字典、詞典稱:人是能夠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進行生產(chǎn)勞動的高等動物。對上述這個命題只要舉出一個反例,就足以證明其不成立,比如:深山老林里潛居多年、已不知朝代更替的隱士;晨鐘暮鼓陪伴多年、四大皆空的僧人,他們當然也是“人”,然而已經(jīng)“不可以”當領導。還有,沉迷于學問、研究的專家學者,比如長期潛心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陳景潤,他到飯?zhí)么蝻堉恢莱浴半u子西紅柿”,他不可以當領導;還有,某省副省長,干了一段時間之后,堅決辭職回到大學當教授去了,像這樣秉性、這樣志向的人,也不可以當領導。
再說,“可以當”、“能當”、“當上”是不同的概念?!翱梢援敗保傅氖撬J為自己主觀上具備當領導的條件,他本人有這種意愿和追求,可能也具備這種領導能力?!澳墚敗迸c“可以當”相似,都算是主觀上具備當領導的條件,德才也算具備,群眾對他認可,他如果有機會就能夠做好這一份領導崗位的工作。可是,要說是真正“當上”,那就不那么簡單了。它指的是“已經(jīng)”,是“完成”,是“任職程序”的了結,是“位置”已經(jīng)上崗,是“職務”已經(jīng)實現(xiàn)。由此可見,“可以當”與“當上”是根本不一樣的兩回事,前者是主觀上的自信、個人的設想、自己的興趣而已;后者則是主觀和客觀的結合、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愿景、已經(jīng)占據(jù)了位置。實際情況是,即使是“夠格”的人,即所謂德才兼?zhèn)?、群眾認可的人,也未必都能夠當上領導;反之,當上了領導的人,也未必都那么“夠格”,都那么品德高尚,都那么精明能干,尤其是在用人不公、用人缺乏公信度的情況下,這種問題尤其突出。還是李一同志在文章中講得好:“領導崗位是有限的,所以事實上,只有少數(shù)人能當領導?!?/p>
為什么“只有少數(shù)人能當領導”呢?這“當上”領導的少數(shù)人有什么特別之處呢?筆者認為,能夠當上領導的人,應該是、必須是個人素質(zhì)、組織培養(yǎng)(貴人提攜)、環(huán)境機遇、群眾通過四要素的統(tǒng)一。當然這里指的是正常選拔使用干部的情況,至于弄虛作假、突擊提干、閃電提拔、一手遮天、暗箱操作、壓抑民主等情況,則不在此列。
在正常的情況下,要能夠當上領導,首先還是要講個人本身的素質(zhì)條件,其一是個人的品德,包括政治覺悟、高風亮節(jié)、一身正氣、清正廉明、公道正派;其二是個人的才華能力,見多識廣、經(jīng)驗豐富、求真務實,愿干事、會干事、干成事、不壞事。誠然,不同層次的領導崗位對其德才條件要求還有差別。俗話說:爛泥巴扶不上墻,一塌糊涂的小混混成不了大業(yè)。如果他缺乏這方面的主觀條件,就不是他想當就可以當?shù)昧?,也不是他認為“可以當”就“可以”了。
在正常的情況下,要能夠“當上”領導,除了主觀因素之外,客觀條件是必不可少的,主觀和客觀相結合才有可能實現(xiàn)“當上”。這些客觀條件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貴人提攜,或者說是組織培養(yǎng)、上級領導栽培、自己“被發(fā)現(xiàn)”,自古以來就常說“發(fā)現(xiàn)人才”。比如,清代曾國藩提攜李鴻章、左宗棠,就屬于這種“被發(fā)現(xiàn)”的情況。二是環(huán)境機遇。機遇是不能不承認的重要因素,你不承認也是事實。比如有時強調(diào)干部“年輕化”,有時強調(diào)班子里要配女干部,有時強調(diào)少數(shù)民族干部比例。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說得俗氣一點,班子好比一桌飯局,位子座滿了,總不好多加一雙筷子,編制恰好有一個位置,誰碰上算誰的好運氣。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一件事:某自治區(qū)要選拔一位高級法院院長。條件是:當過縣委書記、市委書記;少數(shù)民族干部;學過法律專業(yè)。于是乎在十幾個市委書記中挑選,挑去選來,只有一人符合以上三個條件,經(jīng)過考核也合格,結果這位當過市委書記、學過中央黨校法律函授專業(yè)的少數(shù)民族干部真是當上了某自治區(qū)高級法院院長。三是考核通過,即民意測驗票,包括上級的A票,同級的B票、群眾的C票。民意測驗票雖然不是絕對的,但如果達不到一定的比例,如果民怨鼎沸、口碑不好,即使此人的能力、政績?nèi)绾稳绾瘟说?,上級考核部門對這個干部也不會通得過,當然就難以提拔使用了。由上可見,客觀的三個因素是對于能否“當上”領導的重要制約,缺一不可。所謂“可以當”,只能是說說而已、想想而已,你可以自信、可以勇敢、可以興趣,但你企求的領導崗位距離“實現(xiàn)”、距離“當上”、距離“完成”,還相差一萬八千里。
如果自己認為自己 “可以當”、“能夠當”、“也想當”領導,筆者認為這并不是壞事,不應受到指責。只要本人具備了比較好的德才兼?zhèn)涞乃刭|(zhì)條件,不是以謀求私利為目的,通過正常的選拔任用渠道,經(jīng)過組織審查考核,又得到群眾擁護,那么這樣“當上”的領導就不會是壞領導。而且,他們當上領導之后,在其位謀其政,他們有了更好的展示才華的平臺,有了為社會、為民生多作貢獻的崗位,有了更好的施展抱負的位置,國家也得了棟梁之材,這于國于民于己都不是壞事。重要的是,他們當領導的目的、謀求“官位”的手段以及本人是否具備德才的素質(zhì)條件。近些年,各地舉辦的“公考”、“競爭上崗”,而且強制性地要求符合條件的人都去參加“競爭”,這實際上就是給具備了條件的有志者、有為者提供機會。為了解決好上述目的、手段和素質(zhì)這三個問題,首先要端正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權力觀,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努力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真正為人民群眾謀幸福。其次,要努力學習、努力實踐,增強自己的領導能力,在領導崗位上既扎扎實實又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做好本職工作。第三,既要廉政,又要勤政,還要善政?!傲笔瞧瘘c,“勤”是后續(xù),“善”是最終的追求,是黨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一個領導干部,不能僅僅以“廉潔奉公”作為自己當官的唯一的標準要求,它只是起碼的標尺,而必須努力做到廉、勤、善三者的統(tǒng)一。第四,要改變自己那種自負、清高、傲慢、暴戾、孤獨、狂妄等等讓人不能接受的壞性格,性格可能決定命運,這是無數(shù)人總結的教訓。以上四點做到了,才有“當上”領導的可能性,但還不是真正“當上”的全部。
責任編輯:周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