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波,屈建國,詹召偉
(1.山東科技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山東青島 266510;2.濟寧礦業(yè)集團落陵煤礦,山東鄒城 273516;3.濟寧礦業(yè)集團運河煤礦,山東濟寧 272100)
基于灰色理論的軟巖巷道圍巖變形預測研究
沈建波1,屈建國2,詹召偉3
(1.山東科技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山東青島 266510;2.濟寧礦業(yè)集團落陵煤礦,山東鄒城 273516;3.濟寧礦業(yè)集團運河煤礦,山東濟寧 272100)
在對比不同維數(shù)的 G M (1,1)模型和 G M (1,1)等維新信息模型的基礎上,得出 G M(1,1)等維新信息模型更適合對軟巖巷道圍巖變形作預測。在確定了 G M (1,1)等維新信息模型的最佳維數(shù)后,對巷道兩幫的圍巖變形量作了預測,且預測精度較高。
灰色理論;軟巖巷道;變形預測;等維新信息模型
變形是煤礦巷道中的普遍現(xiàn)象,軟巖巷道圍巖變形尤為突出。巷道變形后斷面縮小,阻礙運輸、通風和行人,因巷道變形而造成巷道報廢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嚴重影響煤礦安全生產(chǎn)。巷道變形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力學問題,在所有影響巷道變形的因素中既有已知因素,也有未知因素,即影響因素的作用特點具有明顯的灰色特性,因此,巷道圍巖系統(tǒng)是一個介于已知 (白色)和未知 (黑色)系統(tǒng)之間的典型的灰色系統(tǒng)。運用不同的灰色模型預測圍巖變形,精度有很大的差別[1-2]。為此,本文通過不同灰色模型的對比,選用 G M (1,1)等維新信息模型對軟巖巷道的圍巖變形作預測,預測精度較高,為軟巖巷道確定合理的支護方案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jù)。
1.1 G M(1,1)模型建立
在灰色預測中,應用最廣泛的是鄧聚龍教授提出的 G M (1,1)模型[3-4],建??煞?3步完成:
(1)設原始數(shù)列 X(0)= (X(0)(1),X(0)(2),…,X(0)(n)),用累加生成法對原始數(shù)列進行累加,則一次累加生成的數(shù)列為:X(1)= (X(1)(1),X(1)(2),…,X(1)(n)),其中
然后對 X^(1)(t)作累減還原
得到了原始數(shù)列的模擬值。
1.2 G M(1,1)等維新信息模型建立
G M (1,1)等維新信息模型建模的方法是將G M (1,1)模型的一個值補充到已知數(shù)列,同時去掉最老的一個數(shù)據(jù),保持數(shù)列等維,再建立新的G M(1,1)模型來預測下一個值,并將結果再次補充到原始數(shù)列,然后再去掉最老的一個數(shù)據(jù),這樣依次遞補,逐個預測,直到完成預測目標或達到一定精度要求為止。G M (1,1)等維新信息模型有 2個優(yōu)點:一是及時補充和利用了新的信息,提高了灰區(qū)間的白化度;二是每預測 1步模型參數(shù)做1次修改,使模型及時得到了改進。正是由于這兩個優(yōu)點,通常都能獲得較高的預測精度[5]。本文采用殘差大小檢驗法對模型精度進行檢驗。原始數(shù)據(jù)記為 X(0)(t),預測值記為,則相對誤差為:
2.1 軟巖巷道圍巖變形監(jiān)測
某礦[6]后組十三軌道上山底板雙軌巷道位于松軟破碎的變質(zhì)巖中,由于巖性差、斷面大,巷道變形嚴重,出現(xiàn)噴層開裂、鋼筋網(wǎng)彎曲、斷面收縮等情況,為此,提出了采用能主動加固圍巖強度和施工方便的錨注加固技術,對雙軌大斷面一段進行加固試驗,并對該段試驗巷道進行變形預測研究。從掘進工作面向外設 2組測點,1號點距迎頭 6m,該段沒有采用錨注加固技術,2號點距迎頭 11m,該段采用能主動加固圍巖強度和施工方便的錨注加固技術,具體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見表 1。
2.2 巷道圍巖變形檢驗性預測
在灰色建模過程中,系統(tǒng)的原始數(shù)據(jù)不一定都要用來建模,不同維數(shù) (或長度)的序列建模會得到不同的預測結果,而采用選擇合適的維數(shù)的方法能提高預測的精度。為了建立合適的模型,選取4~7維 1號頂?shù)装逦灰菩蛄?建立 G M(1,1)模型和 G M (1,1)等維新信息模型,其結果如表 2和表 3。
表1 各測點巷道變形數(shù)據(jù)
表2 不同維數(shù) G M(1,1)模型頂?shù)装逦灰祁A測比較
表3 不同維數(shù) G M(1,1)等維新信息模型頂?shù)装逦灰祁A測比較
由表 2和表 3比較可以看出:
(1)G M (1,1)模型預測頂?shù)装逦灰屏?預測的時間越長,誤差越大,預測的時間越短,誤差越小,因此,G M (1,1)模型不適合對巷道圍巖變形做長期預測。這是由于巷道圍巖變形從開掘后的破碎變形到圍巖進入流變階段,服從不同的變形規(guī)律,在不同的變形階段用單一的預測公式作長期的預測,這顯然是不恰當?shù)摹?/p>
(2)G M (1,1)等維新信息模型預測頂?shù)装逦灰屏?維數(shù)越多 (序列越長)的模型預測誤差越大,因此,使用 G M (1,1)等維新信息模型預測頂?shù)装逦灰屏繒r,不能選的維數(shù)過多,否則誤差會增大。對于該軟巖巷道 4維 G M (1,1)等維新信息模型精度較高,故可選為預測模型,對兩幫移近量進行預測。同維的 G M (1,1)模型和 G M(1,1)等維新信息模型相比,G M (1,1)等維新信息模型的誤差要比 G M (1,1)模型小的多。這是因為 G M (1,1)等維新信息模型在不斷地更新數(shù)據(jù)時,把新的影響圍巖變形的因素加入了預測模型,誤差也就變小了。
(3)1號測區(qū)第 10天的頂?shù)装逦灰屏恳呀?jīng)遺失,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用 4維 G M (1,1)等維新信息模型對其擬補。經(jīng)計算得:
2.3 軟巖巷道圍巖變形預測
對表 1中的兩幫位移量建立 4維 G M (1,1)等維新信息模型,預測結果如表 4、圖 1所示,通過表 4的相對誤差比較可知,預測結果中最大的相對誤差是 5.67%,平均相對誤差是 4.40%,預測精度較高。
表4 模型預測兩幫移近量結果
圖1 2號測區(qū)的巷道兩幫變形預測值與實測值比較
(1)巷道圍巖變形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力學問題,可以看作是一個灰色系統(tǒng)問題,G M (1,1)模型預測軟巖巷道變形誤差較大,且不適合作長期預測。選擇合理的維數(shù),使用 G M (1,1)等維新信息模型預測軟巖巷道圍巖變形量是可行的。
(2)G M (1,1)等維新信息模型不僅采用的數(shù)據(jù)少,而且不斷地將新的數(shù)據(jù)引入模型,故而考慮了新的影響因素,預測精度較高,能夠反映軟巖巷道圍巖變形的客觀發(fā)展態(tài)勢。
(3)G M (1,1)等維新信息模型既可以對巷道圍巖變形量作預測,根據(jù)預測結果,及時提出合理的支護方案,又可以對礦壓監(jiān)測中缺失的數(shù)據(jù)進行擬補,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1]蔣 剛,林魯生,劉祖德,等 .邊坡變形的灰色預測模型[J].巖土力學,2000,21(3):244-247.
[2]靳曉光,李曉紅,高 茺,等 .隧道圍巖位移的灰色優(yōu)化模型預測 [J].重慶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2,25(1).
[3]鄧聚龍 .灰理論基礎 [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4]呂光華 .礦業(yè)灰色系統(tǒng) [M].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1993.
[5]劉思峰,黨耀國,方志耕 .灰色系統(tǒng)理論及其應用 [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6]鞏克玉 .灰色系統(tǒng)理論在巷道掘進及圍巖變形預測中的應用[D].青島:山東科技大學,2006.
[責任編輯:李宏艷 ]
Predic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of Roadway with Soft Rock Based on Grey Theory
SHEN Jian-bo1,QU Jian-guo2,ZHAN Zhao-wei3
(1.Resources&Environment Engineering School,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Qingdao 266510,China;2.Luoling Colliery,Jining Mining Group,Zoucheng 273516,China;3.Yunhe Colliery,Jining Mining Group,Jining 272100,China)
By comparing GM (1,1)with different dimensions and G M (1,1)with geometric-dimension new information,it was believed that geometric-dimension new information model was fitter for deformation prediction of soft-rock roadway.After obtaining the best dimension of G M (1,1)with geometric-dimension new information,the model was used to predict two-side deformation of roadway.The prediction precision was high.
grey theory;soft-rock roadway;deformation prediction;geometric-dimension new information model
TD325.4
A
1006-6225(2011)01-0022-03
2010-09-25
沈建波 (1981-),男,山東鄒城人,碩士研究生,從事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