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喻 丹 特約記者 王 迪
迤那鎮(zhèn)的饒昭福過年吃上“九大碗”
■ 文/本刊記者 喻 丹 特約記者 王 迪
三十夜,饒昭福家吃上了“九大碗”,這于他真是意義不尋常。雖然眼下日子還有點艱難,但有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饒昭福一家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在威寧自治縣迤那鎮(zhèn)有個風俗,逢年過節(jié),或是娶親嫁女,喜歡做九碗菜招待賓朋,俗稱“九大碗”。能吃上“九大碗”,于小康之家是平常之舉,但是對于貧困戶來說,意義卻非同尋常。
兔年的新年,迤那鎮(zhèn)困難戶饒昭福家終于吃上了“九大碗”,在他家大年三十的桌子上,第一次擺上了“九大碗”。
大年三十這天,筆者來到迤那鎮(zhèn)困難戶饒昭福家,夫妻二人正在忙著做過年菜。主人客氣地招呼我們坐,可是連個像樣的凳子都沒有。一間土坯的瓦房,墻壁已經(jīng)斑駁,屋子有點陰沉,陽光一縷一縷的照進來。
傍晚時分,一桌菜做好了,我們數(shù)了數(shù),確實有九碗菜,其中除了威寧人的特色菜“水八碗”外,還有一條魚(代表年年有“余”)。饒昭福在門口點燃鞭炮后,召集妻子王應香和兩個孩子吃年夜飯,他們共同舉起分別盛滿白酒和飲料的杯子,“新年快樂,干杯!”饒昭福高興地對妻子和兩個孩子說。喝完第一杯酒后,他從衣袋里摸出一張100元和兩張50元的錢,分別發(fā)給妻子和兩個孩子,妻子和孩子們接過錢后,都綻出了笑容。
饒紹福告訴我們,妻子王應香嫁給他后沒過上一天好日子。由于家中弟兄多,分家時他只分到一畝二分地和一間茅草房,土地出產(chǎn)不好,只能種包谷和洋芋,一年下來兩樣加起來還收不到2000斤糧食,一年種的不夠半年吃。第二個孩子出生之前,他和妻子只能在附近的建筑工地上當苦工,每人一天能掙五元錢,日子原本也還能艱難地過下去。但在2003年第二個孩子饒強虎出生時,由于妻子難產(chǎn),必須送往云南昭通地區(qū)醫(yī)院進行剖腹產(chǎn),醫(yī)藥費共要18000多元。為了保住妻子和孩子,他東湊西借籌集了八千元,又向信用社貸了10000元的款。這一下無疑是雪上加霜,雖然現(xiàn)在他和妻子在建筑工地上每人一天能掙20元,盡量地省吃儉用,但還有一萬多元的債沒有還清。
前些年過年,由于手頭錢緊,饒家一般都只做三四個簡單的菜,饒紹福也從來沒給妻子和孩子發(fā)過10元以上的壓歲錢。饒昭福說,2010年冬天,栗書記來到他家,握著他的手,給了他1000元錢,交待他一定要過好這個年。栗書記還說,等過了年,各級政府會好好幫助他發(fā)展生產(chǎn),一定會讓他把債還清,也一定會讓他們一家人的生活好起來,讓他一定要有信心。饒昭福說,他當時聽了栗書記的話,心里暖暖的,渾身充滿了干勁。
栗書記離開迤那鎮(zhèn)后,鄉(xiāng)黨委、政府又送來3袋大米、兩桶油和一床棉被。饒紹福掰著指頭說,栗書記給的1000元錢,買年菜用去了100多元,給全家人共買了200多元的衣服,現(xiàn)在還剩600多元,今天給媳婦發(fā)了100元,給兩個娃兒每人發(fā)了50元的壓歲錢,還剩400多元。
“今年過年總算是吃上了‘九大碗’,這是我家過得最富裕最幸福的一個年了,感謝栗書記,感謝黨委政府,有了大家對我的幫助,我們家一定會好起來的?!别埥B福欣慰地說。
談到今后的發(fā)展打算,饒昭福十分興奮。他說,政府今年給了他家16000元的危房改造資金,過完年就準備挖基腳修新房子了,除此之外政府還將幫助他修建十間喂養(yǎng)牛羊的圈舍,村兩委協(xié)調(diào)了40畝荒坡土地給他種草。等到四月,政府將送來10頭仔牛和30只幼羊,準備幫扶他發(fā)展種養(yǎng)殖業(yè)。過了年,村里請的技術人員就來了。他相信自己能很快掌握養(yǎng)殖的技術。
饒昭福算了算,喂牛兩年就能出欄,每頭牛除去本錢外,可凈賺3000元;羊三年出欄,每只羊可凈賺300元。順利的話,預計在后年,就可以把欠下的賬還清。
“三年后我家就脫貧致富了,歡迎你們和栗書記一道來我家過年,一起吃‘九大碗’!” 辭舊迎新的鞭炮聲此起彼伏,燈光下,饒昭福的臉頰紅紅的,不知是高興還是有點醉了。
(編輯/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