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rly
每當提到“一個人”、“單獨”的字眼,我們總會不自覺地將其和無聊、寂寞甚至悲慘、凄涼的處境畫上等號,并對自己和他人抱以同情的態(tài)度。有人在網(wǎng)路上衍生了“forever alone”的形象,得到網(wǎng)友熱烈傳播和各種變相演繹——似乎每個人都對“孤獨”有所共鳴、愴然涕下??墒?,“alone”和“l(fā)onely”不盡相同,一個人獨處的時光是我們一生中避不開的狀況,但并非一定要寂寞難耐、楚楚可憐,你可以試試將它變得更有意義。
案例
檢查完孩子的家庭作業(yè)并簽上字,找出男士公文包整理好,把車鑰匙遞給他,送兩人到玄關(guān),看著門輕輕關(guān)上的那一刻,我一個人了。我很享受這間屋子里我的家庭生活,但我同樣珍惜此時此刻,屬于我自己的一小段巢穴時光。過一會兒我也要出門上班,但在此之前的十幾分鐘,我可以靜靜坐在窗邊,端一杯咖啡,發(fā)呆,或者看人來人往。
我不會把一個人的時間稱為是孤獨,我習(xí)慣叫它單獨,或者獨立。
刻意地保有一點獨立的時段能讓生活變得很不一樣,你可以放開試試——讓自己能夠充分喘口氣。就像給你的靈魂放了一個假,你可以放松地不用為他人忙里忙外,而是盡可能地,愉悅自己。當我餓了,身體會第一時間接收到這一信號并作出行為反應(yīng),不用假裝或者等待,也不會被其他身外事所阻礙。母親常對我說,當你覺得冷的時候,你已經(jīng)感冒了;而當你極度渴望給自己一段假期時,很可能精神已經(jīng)疲憊,情感處于干涸狀態(tài)。所以我更傾向于在日常中主動地為自己預(yù)留空間和時間,單獨的。
在這種小時間段的獨身之后,我會感到自己頭腦清醒、有充足的精神想要做些什么,渴望與人交流,更愿意表達自己,更珍惜所有的人際關(guān)系,而不是像之前一樣容易感到疲憊和厭倦。
試試一個人,什么也不做
每當看著我3歲的侄女兒獨自玩耍的時候,我總會驚嘆于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并且非常開心,玩洋娃娃、搭積木,甚至自己扮演角色玩游戲,她有自己強大的世界——這是一種專注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很可惜,許多成年人如我們,已經(jīng)失去了這種能力。
獨處的時間,是挑戰(zhàn),也是機會,你終于能夠讓自己慢下來。正如托馬斯·摩爾在《心靈地圖》里面提到:“社會和文化的慣例通常會影響我們,比如大部分人明明有零散的時間可以用來休閑放松,卻通常選擇找事兒來做,制造沒有時間的假象?!笨雌饋硭坪蹼S時都有事需要我們解決,有人需要我們關(guān)心。“不幸的是,如果我們什么都不做,往往會被譴責,或者自責是在浪費時間?!?
我們已經(jīng)習(xí)慣用“收獲多少”和“完成多少”來衡量自己成功與否,就算是可以在生活中選擇不那么匆忙的女性,也會被這些條款制約。一旦我們有了時間,我們會立馬給自己安排家務(wù);一旦我們身邊沒有人,會立刻撥通朋友的電話,打開電視機、上網(wǎng)——總之不要一個人安靜地呆著。避免會陷入一種錯誤的感知:自己是被遺棄的、不完整的。但是獨身和孤獨并不是連體嬰,我們完全可以享受一個人的時間,不被悲觀的臆想所蒙蔽。
獨身,你能收獲多少?
1、一次內(nèi)心歷練的機會。
我們的注意力往往放在了外部世界,以及與周邊人和物的關(guān)系,而錯失自我成長的機會。試試主動去創(chuàng)造一個人的時間,而不是被動地毫無準備地接受。普利策獎獲得者約翰·厄普代克有51本著作,他自己坦言,多虧了獨身時間的驚人生產(chǎn)力,“激情、創(chuàng)意、想象力,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都是從我空閑時候產(chǎn)生的靈感中獲得的?!?/p>
2、完全地審視自己,那些由于心理帶來的生理疾病,都有治愈的可能。
幾年前,一位朋友發(fā)現(xiàn)自己的左臂開始變得麻木,到醫(yī)院做了一系列檢查,排除了腦腫瘤的可能。后來心理醫(yī)生建議她自己呆上幾天,認真感受和思考一下生活以及身體狀況。雖然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她還是照做了,一個人去鄉(xiāng)下過了周末?!拔以?jīng)一直否認自己的婚姻已經(jīng)走到盡頭,”之后她回憶道,“我有小孩,沒多少存款,這些讓我害怕。但是那個周末,我一個人,有大把的空閑時間,不得不好好面對和思考這些問題。神奇的是,麻木感竟然消失了?!?/p>
3、看得更清楚。
每個人的注意力、頭腦可以容納的空間有限,當你關(guān)注得更少,便可以更加深入,不論是對待事情,還是對待自己。我們總?cè)菀妆凰?、被?fù)雜的關(guān)系、被媒介而左右行為,教育體制也很少教導(dǎo)我們?nèi)绾螆远ㄐ拍?、平靜內(nèi)心、排除誘惑,所以我們很少能聽到自己的聲音,將注意力放在自己所需所求之上。我們需要一個平衡的機會,工作節(jié)奏、前進速度,和生活和內(nèi)心之間的一個平衡——被詩人薩頓稱之為“開放時間”,沒有與天性和內(nèi)心相抵觸的俗世的規(guī)則義務(wù),你可以更深入地呼吸,更全面地觀察。
4、給自己放假。
我們總習(xí)慣讓自己被各種要求所包圍,然而壓力越大,自然需要越多時間來更新和整理自己。我的朋友Carole之前一直沒有意識到有獨處的需要,直到她成為一對雙胞胎的母親。全職媽媽一天24小時的日程都是圍著孩子轉(zhuǎn),丈夫常年因為工作飛來飛去,這讓她非常渴望能夠有時間歇口氣。于是某次趁老公在家,她自己一個人去了度假村泡溫泉,“當我舒服地泡完溫泉,一覺睡到10點半,在床上吃完早餐,躺著看了半天的小說之后,我真的覺得自己重生了——精力充沛,想要快點回到孩子身邊照顧他們?!?/p>
如何爭取到“自己的時光”?
如果你已經(jīng)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那么是時候跟值得你關(guān)注的人建立一段新關(guān)系了——和你自己。
1、和自己“約會”。
詩人、心理講師朱莉婭卡·梅隆鼓勵讀者享受一段“藝術(shù)感的約會”,找一個自己最中意的地方,可能是一家紡織品店、博物館、展覽館或者山頂有風(fēng)景的小亭子,關(guān)鍵是你沒有需要完成或者去學(xué)習(xí)的任務(wù),要做的很簡單,就是玩兒。
2、立場堅定。
當你覺得需要自己單獨靜下來的時候,記得回絕其他所有約會和邀約。曾有一次我打算自己出去散散心,恰好朋友來電話,于是我說道,一起出去走走吧——接下來一個多小時,我就在她對婆婆的抱怨中度過,這次之后我吸取了教訓(xùn)。朋友雖然珍貴,但與自己獨處的機會同樣難得。
3、想清楚自己要達到的具體目的。
“我想一個人單獨呆一會兒”,這是多么寬泛含糊的概念。每當我這樣說,丈夫就會隨口回應(yīng)道,“我也是”。所以你的要求必須清楚明確,“這周六下午2點到5點,我有安排了,你得去接孩子下課?!?/p>
4、同樣理解別人。
在你向工作伙伴/伴侶提出想要“請假”的請求時,你可以提議下次他們自己安排時間,這樣別人會愿意幫你完成任務(wù)。
5、試著忙里偷閑。
幾乎每天都會有一些空余時間,有你可以一個人享用的時間段:提前十分鐘到達約會地點,走路上班,在公園長椅上去吃午飯,給自己做一頓豐盛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