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英,劉 江,祖述宇,郭文軍,羅 娜
(1.中鋼集團 天津地質(zhì)研究院,天津300181;2.山東黃金集團 煙臺設(shè)計研究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煙臺264006)
金礦石中的金屬礦物主要為黃鐵礦、褐鐵礦,另有少量的方鉛礦、黃銅礦和自然金。金屬礦物種類簡單,含量較低。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長石,次為絹云母、綠泥石及方解石等碳酸鹽礦物,少量的黏土礦物。
礦石的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見表1。
礦石破碎至-2mm時各粒級礦物中金含量分析結(jié)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到,樣品粒級主要為粗粒級(-1~+0.6mm,-0.6~+0.3mm),金主要集中在粗粒級中(70%),少量分布在細粒級中。
礦石的礦物成分是按粒級分別在雙目鏡下進行鑒定并根據(jù)化學成分計算的,經(jīng)過了X-射線、差熱分析、光譜分析和光譜視讀器驗證。金礦石粒級礦物成分見表3。
表1 礦石的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Table 1 Multi-element analysis of the ore
表2 各粒級礦物中金含量分析結(jié)果Table 2 Gold distribution in varied grain sizes
表3 各粒級的礦物成分Table 3 Mineral distribution in varied grain sizes
從表3中可以看出,樣品的主要礦物是石英(占89.5%)和黃鐵礦(占3.0%),并含有少量的白云母、絹云母、綠泥石、方解石、角閃石等。
同時可以看到,黃鐵礦在細粒級中逐漸增加,而從表2中可以看出,細粒級中也伴有金含量的增加,呈現(xiàn)出黃鐵礦與金的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因此推測金與硫化物礦化有關(guān),細粒級金的主要載體礦物是黃鐵礦。
礦石中金的賦存狀態(tài)以包裹金、粒間金和裂隙金3種形式存在。其中裂隙金占比例較大,主要賦存于黃鐵礦和石英的裂隙中;粒間金主要賦存于黃鐵礦、脈石及其他金屬礦物的粒間,這兩部分的金在磨礦過程中都比較容易達到單體解離或暴露,而被黃鐵礦及脈石礦物包裹的金則較難回收。測定結(jié)果見表4。
(1)四年正月初一日,鑽玉華院撰制玉冊訖,宣詔三官四聖,於上元節(jié)日,並赴七寶瓊臺。(《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呪妙經(jīng)註》卷一,《中華道藏》30/530)
礦石的物質(zhì)組分研究表明,該礦石是含金石英脈型硫化礦石,金的嵌布粗細呈不均勻分布,有70%以上集中于粗粒級中,而細粒級金則主要被黃鐵礦和脈石包裹,難以解離,導(dǎo)致尾礦品位難以降低,所以該礦石屬于較難選礦石。
表4 自然金賦存狀態(tài)測定結(jié)果Table 4 Identification of mative gold occurrence
在研究中,結(jié)合礦石具體特點采取了“重選+浮選”的工藝流程:對原礦磨至-0.074mm占65%進行重選,重選的尾礦直接浮選,然后對浮選尾礦再磨至-0.038mm占96.2%,進行二段浮選,最終得到的尾礦中w(Au)=0.8×10-6,結(jié)果不夠理想。考慮到金的分布狀態(tài)不太均勻,為使細粒級金礦得到充分解離,采用把金礦細磨再經(jīng)過一粗三掃的單一浮選流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單一浮選流程見圖1。
圖1 單一浮選流程Fig.1 Single floatation flow sheet
試驗?zāi)康闹饕菫榱藢ふ易罴训摹⒑侠淼哪サV細度,使得金精礦回收率達到最高。大量的預(yù)選試驗結(jié)果證明,磨礦細度太小不利于金礦浮選,故本次試驗采用條件為磨礦細度-0.074mm占比分別為85%和95%,采用同樣的浮選機(XFD型單槽浮選機),按照圖1流程及試驗條件進行試驗(-0.074 mm為變量),試驗結(jié)果見表5。
表5 磨礦細度條件試驗結(jié)果Table 5 Gold recoveries for varied grain sizes of the ore ground
試驗結(jié)果表明,隨著磨礦細度增加,精礦的回收率有所增加,尾礦的品位和回收率明顯降低,故選擇磨礦細度-0.074mm占95%較好。
為了考察捕收劑類型對浮選效果的影響,進行了不同種類的捕收劑試驗。試驗條件為磨礦細度-0.074mm占95%,加入礦漿pH值調(diào)整劑Na2CO31 000×10-6,活化劑CuSO4100×10-6,按照圖1流程及條件進行試驗,分別加入不同的捕收劑,其中,1號捕收劑為乙黃藥(90×10-6),2號捕收劑為乙黃藥:丁胺黑藥=2∶1(60×10-6,30×10-6),3號捕收劑為 YF-100(90×10-6),4號捕收劑為乙黃藥:油酸=1∶2(90×10-6,180×10-6)。對粗精礦的金品位和回收率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2。
圖2 捕收劑種類試驗結(jié)果Fig.2 Test of collectors
圖2表明,加入3號和4號捕收劑金的回收率相對高些,但加入4號捕收劑后金的品位大幅下降。由于油酸難溶于水,不易溶解和分散,常需皂化、乳化或加溫方能使用[2],受限條件比較多。綜合考慮,選擇3號捕收劑YF-100較好。
礦漿的pH值是影響浮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造成有利于浮選藥劑的作用條件,改善顆粒表面狀態(tài)和漿體中的離子組成[2]。在不同的pH值條件下,浮選結(jié)果不盡相同。試驗采用碳酸鈉來調(diào)整礦漿的pH值,考察不同的碳酸鈉用量對浮選效果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見圖3。
由圖3可見,當碳酸鈉用量選擇1 000×10-6時,精礦中金的回收率和品位達到最佳效果,故選擇碳酸鈉用量為1 000×10-6。
活化劑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捕收劑吸附固著的區(qū)域,提高捕收劑的浮選活性。硫酸銅是閃鋅礦和黃鐵礦的活化劑,目前廣泛使用,故本次試驗活化劑采 用硫酸銅[2],考察粗選條件下不同的硫酸銅用量對浮選產(chǎn)生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見圖4。
圖3 碳酸鈉用量試驗結(jié)果Fig.3 Test of varied NaCO4volume for floatation
圖4 硫酸銅用量試驗結(jié)果Fig.4 Test of varied Cu SO4volume for floatation
從圖4可以看出,不加硫酸銅的條件下,金礦的品位和回收率都是最低的,當硫酸銅用量>100×10-6時,金礦的品位下降,而回收率則先上升后又下降。綜合考慮,硫酸銅用量選擇200×10-6較為合理。
考察粗選條件下捕收劑YF-100用量對浮選結(jié)果的影響,試驗流程見圖1,試驗結(jié)果見圖5。
圖5 捕收劑用量試驗結(jié)果Fig.5 Test of varied collector volume for floatation
試驗結(jié)果(圖5)表明,隨著YF-100用量的增加,粗精礦中金的回收率不斷增加,但金品位不斷下降,這說明隨著捕收劑的增加,精礦的產(chǎn)率不斷增加,從而導(dǎo)致產(chǎn)品質(zhì)量下降。綜合考慮,選擇捕收劑YF-100用量以90×10-6為最佳。
在上述各項條件試驗的基礎(chǔ)上,對該礦石進行了閉路試驗,閉路流程見圖6,試驗結(jié)果見表6。
圖6 閉路試驗流程Fig.6 The closed circuit of floatation test
表6 閉路試驗結(jié)果Table 6 Result of the closed circuit of floatation
從表6可以看出,閉路試驗結(jié)果的精礦中w(Au)=109.8×10-6,回收率為97.24%,尾礦中w(Au)=0.5×10-6,指標較為理想。
(1)該礦石是含金石英脈型硫化礦石,金的嵌布 粗細不均勻分布,70%以上集中在粗粒級中,而細粒級金則主要被黃鐵礦和脈石礦物包裹,難以解離,導(dǎo)致尾礦品位難以降低,所以該礦石屬于較難選礦石。
(2)試驗研究初步對該礦石采用“原礦粗磨-重選-一段浮選-尾礦細磨-二段浮選”的工藝流程,選別效果不好;而將礦石磨細再經(jīng)過一粗三掃的單一浮選工藝流程,可獲得較好的技術(shù)指標,并且工藝簡單,投資少、成本低。
(3)閉路試驗結(jié)果表明,在磨礦細度為-0.074 mm占95%的條件下,使用復(fù)合捕收劑YF-100,可以獲得精礦品位為w(Au)/10-6=109.8×10-6,回收率為97.24%的較好指標。
[1]周中定.微細粒浸染型金礦石選金試驗研究[J].黃金,2003,24(6):43.
[2]魏德州.固體物料分選學[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0:36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