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廣明
在改革的考驗中
文/艾廣明
三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變化天翻地覆,成就舉世公認。我的工作年華正好處于改革開放年代,深切感到美好的今天,是從艱難、風險中一路走來。黨的偉大,不似矗立的高山,靜態(tài)雄偉;也不似一瞬的光輝,光芒短暫,而是帶領中國人民確定方向,走過艱難坎坷,勇往直前的社會偉力。
1988年春天,我在《共產黨員》雜志當記者。當時改革開放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會的深層次矛盾開始顯現,黨的建設面臨著尖銳的矛盾。企業(yè)推行廠長負責制的過程中,黨的建設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作為記者,我覺得應該深入基層,敢于直接面對實際,深入報道企業(yè)黨的建設的成績、亮點,也要反映矛盾和問題,讓讀者有全面的了解。經過一番醞釀研究,我們決定以抽樣調查的方式搞一次關于企業(yè)黨的建設的報道。
我們選擇報道對象時,既不是聽人說,也不是依據哪級黨組織的匯報,而是按隨機抽樣原則篩選。我們打開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沈陽經濟統(tǒng)計年鑒》,翻到“沈陽工商企業(yè)名錄”,從第五個企業(yè)開始,每隔100個選擇一個企業(yè)。這樣,沈陽軋鋼廠等6家企業(yè)被選為報道對象。我們開始了逐家采訪。
6家企業(yè)中有國有大中型企業(yè),也有小型的集體企業(yè)。我們的采訪圍繞企業(yè)黨的建設“狀況”、“經驗”、“問題”展開,生動鮮活的情況紛至沓來。
大多數企業(yè)黨組織堅強、有戰(zhàn)斗力地發(fā)揮作用,黨建工作有聲有色。企業(yè)實行黨政分開,黨組織有了充分精力抓黨的建設。這次采訪的沈陽軋鋼廠、沈陽低壓開關廠、沈陽第二毛紡織廠、沈陽市第二飼料加工廠的黨組織都比較健全,都有年度工作計劃和黨組織生活規(guī)章制度。沈陽第二毛紡織廠的每個黨員都有一個記事本,記自己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情況,督促自己多干實事。黨委還設立群眾性的黨風監(jiān)督站、監(jiān)督哨,及時收集黨風方面的信息。全廠每年舉辦一次“我為黨旗添光彩”演講會,讓黨員在演講臺上總結自己,教育他人。黨組織和黨員踏踏實實的工作,令人嘆服。
在企業(yè)改革發(fā)展的艱難環(huán)境中,許許多多黨員沖鋒在前,作出突出貢獻。沈陽軋鋼廠1987年評選的全廠先進生產者,90%以上是黨員,全廠選出的生產經營“十大標兵”全是黨員,這是多么有說服力又多么令人興奮的數字啊!
改革中也出現了一些削弱企業(yè)黨建工作的苗頭。我們采訪的沈陽市東風配件廠原是一家虧損企業(yè),新任廠長和黨支部書記密切配合,帶領全廠職工努力奮斗,扭虧為盈。但近幾個月主管單位正研究取消專職黨支部書記,書記本人心思不定,支部工作處于停滯狀態(tài)。這一現象也值得注意。既然黨政領導密切合作,企業(yè)扭虧為盈,何必非要撤銷專職黨支部書記呢?即使確有必要將專職改為兼職,也應從速決斷,不應久拖不決,使企業(yè)黨的建設出現空檔。
采訪中遇到了令人吃驚的情況,我今日仍記憶猶新。
這次采訪的對象之一是沈陽市黎明通風機制造廠,我給廠辦公室掛了電話。
“請找一下你們廠黨組織負責同志。”“我們廠沒有黨組織。”“有黨員嗎?”“原來有十幾個黨員,陸續(xù)都走了。書記免了職。哦,還有一個黨員,是倉庫保管員”。
這使我們大感詫異,深入采訪,還是弄清了原委。
這個廠是一家集體企業(yè),由于產品質量差,經營管理不善,負債累累。承包租賃不成,主管局派的一個3人指導組主持全廠工作。他們致力于恢復生產,解決職工吃飯問題,還未顧得上建立黨組織。
我們了解到,雖然這個廠的衰敗有多種原因,但原任廠長兼黨支部書記的素質和作風是重要因素。他不能團結帶領職工搞好企業(yè),黨員、技術骨干誰不順他的意,他掛在口頭上的話是“給我走”!結果人才紛紛調走,生產經營一天不如一天。企業(yè)垮了,黨組織癱瘓了,黨員、老工人和我們談起來痛心疾首,我們也是深深嘆息。每個基層組織、每個黨員都是黨的肌體的細胞,每個細胞的衰落都令人惋惜,但對比我們調查了解到的大量企業(yè)黨組織奮發(fā)有為的事跡,這負面的消息畢竟只是滾滾洪流中的旋渦和泡沫。
這次調查采訪后我們寫了專題報道,發(fā)表于《共產黨員》雜志1988年第5期。采訪寫作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完成了一次報道任務,個人思想也受到深深觸動。我們從不同的側面了解了改革開放的進程,了解了各級黨組織于艱難的環(huán)境中堅持黨的宗旨,在紛紜復雜的社會矛盾中探索前進之路,也在解決自身矛盾和問題中發(fā)展進步。我們的黨,經得起改革開放的考驗!
(作者系遼寧黨刊集團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