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革命風浪中誕生的遼寧黨組織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對東北地區(qū)的革命斗爭非常重視。中共北方區(qū)委曾多次討論在東北發(fā)展工人運動和建黨問題,并派人到沈陽、大連等地進行考察活動。
1923年初,共產黨員歐陽強受中共唐山地委的派遣,到錦州鐵路機務段工作。他以鉗工為掩護,往來于錦州、溝幫子、營口之間,開展黨的工作。不久,歐陽強與先期到溝幫子的共產黨員馮昌等人取得了聯(lián)系,在工人中進行革命宣傳,秘密醞釀籌備工會組織,為建立黨組織奠定基礎。1923年下半年,他們建立了溝幫子鐵路黨小組。1924年,溝幫子火車站及車輛修理工廠已有產黨員韓樂然以美術家身份為掩護,來到沈陽開展建黨工作。他首先同“星期三會”的成員取得了聯(lián)系,通過散發(fā)進步書刊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的主張。1925年,中共北方區(qū)委和團中央先后派任國楨、吳曉天等人來沈陽開展工作。“五卅”運動爆發(fā)后,在任國楨、吳曉天、韓樂然等人的組織下,沈陽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學生運動,為中國共產黨在沈陽的建立進一步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了擴大黨的影響,同年7月,任國楨、吳曉天等人同奉天學聯(lián)和基督教青年會聯(lián)系,共同組織了暑期學校,對進步青年進行比較系7名共產黨員。1924年上半年,歐陽強等人在溝幫子鐵路黨小組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共溝幫子鐵路支部,歐陽強任書記。當時,溝幫子支部歸唐山地委領導,1927年10月中共滿洲省委成立后,劃歸滿洲省委領導,是現(xiàn)遼寧地區(qū)最早建立的黨組織。
1923年,“二七”大罷工后,中共北方區(qū)委派李震瀛、陳為人到遼寧工業(yè)發(fā)達、產業(yè)工人集中的大連開展建黨工作。他們以記者身份訪問工廠、學校,調查了解情況,先后到大連中華工學會、大連中華青年會、大連增智學校等處演講。他們還同文化團體、報館、雜志社建立聯(lián)系,在《泰東日報》上發(fā)表文章,傳播馬克思主義,啟發(fā)工人的愛國意識和階級覺悟,并向工人推薦《向導周報》、《新青年》等進步刊物。1924年,中共中央委員、中國工人運動主要負責人之一的鄧中夏以及林育南、王荷波等重要領導干部也到大連檢查指導工人運動。在工人運動的基礎上,1924年6月,大連建立了共青團特別支部。1926年1月,建立了中共大連特別支部。到1927年7月,大連地區(qū)黨組織迅速發(fā)展壯大,有20多個基層黨支部,200多名黨員。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大連地區(qū)的革命斗爭此起彼伏,工人運動更是一浪高過一浪。1926年4月27日,滿洲福島紡織株式會社(今大連紡織廠的前身)的工人為反抗日本資本家克扣、虐待工人,千余名工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大罷工。罷工活動堅持了100天,迫使日本殖民主義者答應工人提出的條件,取得了罷工的勝利。這次罷工,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下開展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反壓迫、反剝削的群眾斗爭,在我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在奉系軍閥嚴密統(tǒng)治下的沈陽(當時稱奉天),黨的活動也開始較早。1922年,奉天基督教青年會的閻寶航、郭綱、高子升、吳竹村等人自發(fā)組織了“星期三會”,研究新文化,宣傳新思想。黨的“三大”以后,共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通過學習,絕大多數(shù)青年接受了共產黨的主張,暑期學校為在沈陽建立黨的組織訓練了骨干。暑期學校結束后,為進一步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yǎng)黨團積極分子,任國楨、吳曉天召集進步青年成立了“暑期同學會”,建立了聯(lián)絡和集會制度。同時,在學員中發(fā)展了第一批黨員和團員。1925年9月,中共奉天支部正式成立,任國楨任書記。中共奉天支部的建立,標志著沈陽地區(qū)革命斗爭新時期的開始。
早在1925年,共產黨員歐陽強就曾到營口進行革命活動。1927年3月,共產黨員周東郊受黨派遣,到營口開展建黨工作。當年6月,建立了黨小組。1928年3月至4月間,建立了中共營口支部,王席珍任書記。
地處偏僻、交通閉塞的臺安縣,是反動統(tǒng)治的薄弱地區(qū),也是黨領導人民群眾開展革命活動的有利地區(qū)。1927年3月,中共奉天支部派共產黨員李煥章到臺安秘密開展黨的工作,發(fā)展黨員,先后吸收了臺安縣師范中學教員黃吟秋和臺安縣第一小學校長張國威加入黨組織。5月,上級黨組織派王純一到臺安負責地下黨的工作。7月,臺安地下黨員在縣第一小學教師宿舍舉行了會議,成立了中共臺安支部,王純一任書記。
1928年4月,中共順直省委派人到朝陽、建平、赤峰地區(qū)組建了中共內蒙古特別支部,同年黨組織遭到破壞。1930年10月,中央指示滿洲省委重新組建了中共內蒙古特委。
遼寧各地黨組織建立于大革命浪潮之中,并在革命戰(zhàn)爭的風雨中經受了鍛煉和考驗。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背叛了革命,使中國革命遭受慘重的損失,遼寧地區(qū)黨組織也遭受嚴重的破壞。但中國共產黨并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遼寧地區(qū)的黨組織在險惡的環(huán)境中頑強生長,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發(fā)展壯大。
(文/聞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