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楨
(廣西海河水利建設有限責任公司一分公司,廣西 南寧 530022)
土工織物在防汛搶險中的應用
李 楨
(廣西海河水利建設有限責任公司一分公司,廣西 南寧 530022)
汛期堤壩工程經常出現(xiàn)風浪沖擊堤壩使堤防迎水面大面積坍滑、水流頂沖坍岸、管涌、流土、高水位堤后坡散浸流土滑坡、堤腳泡泉群涌水等。文章采用迎水面軟體沉排護岸與堵漏,背水面軟體排排滲,排體防滑編織袋裝土壓載或長枕袋裝土壓載等搶險措施。
防汛搶險;土質織物;技術工藝。
用土工織物進行防汛搶險是一項新技術,其實施方法也是開創(chuàng)性的。土工織物具有強度高、重量輕、不怕水、成本低、到位快、能保土排水、抗沖耐磨等優(yōu)點,是防汛搶險工程的理想材料。
汛期堤壩工程經常出現(xiàn)的險情有:風浪沖擊堤壩使堤防迎水面大面積坍滑、水流頂沖坍岸、管涌、流土、高水位堤后坡散浸流土滑坡、堤腳泡泉群涌水等。搶險的基本方法是迎水面采用軟體沉排護岸與堵漏,背水面采用軟體排排滲,排體采用防滑編織袋裝土壓載或長枕袋裝土壓載。
1.高水位大面積風浪險工搶護。有些河道的堤防斷面、標高都符合標準,但是堤防土質較差,在風浪作用下極易受到沖刷,當水位較高時往往危及堤防安全。這種情形發(fā)生時往往戰(zhàn)線很長,防護困難,費工費料。
利用土工織物搶護的方法是在臨坡面鋪掛抗老化土工膜軟體排,一布一膜土工布,鋪設時布朝上、膜朝下。上部固定在堤頂,下部護至波谷以下60cm,一般考慮下部護至險情水位以下1m。采用寬幅土工布(4~5m幅寬)制排非常方便,掛排方式如圖1所示。
圖1 風浪險工搶護布捧示意圃
這種搶險方法的優(yōu)點是布排迅速,洪水過后馬上拆除,下次可以再用。鋪設時先在堤頂開溝填土或打樁,固定排體上部,再依靠排體的底枕將排體滾鋪在坡面上,視情況在排體上每隔 3~5m壓一組裝土防滑編織袋壓住排體。每片排體之間搭接50cm,搭接處必須有壓載。
2.水流頂沖坍岸險工搶護。河道行洪期間,河堤坐彎迎漕處,由于漓勢上提下挫,造成堤岸下部坍塌而出現(xiàn)險工。岸坡剛出險尚未坍塌成陡坎,為了防止險情發(fā)展的早期搶險工作,只需在險工位置上掛沉編織布軟體排直至河底,即可防止土堤坍塌。如果險情已經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岸坡已經出現(xiàn)嚴重坍塌時,掛排范圍必須擴大,上游向第一塊軟體排的位置必須伸過險工處5m以上,才能避免水流從排下穿過沖刷堤坡。由于岸坡已經沖成陡坎,散拋的壓載土枕容易被水沖走,不能正確到位,為此要求所有縱向壓載處都用編織布縫的縱向長管袋,編織布排體也作為長管袋的一部分,排體就位后再往長管袋中推填裝土,如圖2所示。
圖2 岸坡塌岸險工搶護
3.漏洞搶護。由于堤身填土質量不佳,或堤內有裂縫、洞穴等隱患,在高水位作用下,使大堤背水坡或堤腳附近發(fā)生穿堤流水孔洞,水流由小到大,由清到渾,堤身出現(xiàn)蟄陷、坍塌,這是一種嚴重險情,不及時搶堵易形成潰堤。搶堵的方法是進口封堵斷流,出口設反濾圍井,抬高出口水位,降低涌道流速,截住流道泥沙。
進口封堵采用一布一膜土工布制成堵洞軟體排,一般排體寬5m,沉人上游坡面,兩邊用防滑編織布袋裝土壓載,防止排體移動即可止水,如圖3所示。
圖3 臨河坡封堵漏洞方案
出口平差排水截沙方法,是在背水坡的洞口用編織布做濾水排體(5m×5m)四周壓載后,再在排體上用防滑編織袋裝土建成濾水圍井,井內投入碎石壓載,厚度20~50cm,如果濾土無上抬現(xiàn)象,也可以不填碎石。對編織布的要求是保沙濾水,太密太稀都不行。一般可用12×10密度的平織編織布,有效孔徑d90=0.25~1.0mm,滲透參數(shù)大于10倍
土壤滲透系數(shù)。圍井的高度視洞口壓力大小而定,沒有強烈的翻沙冒水現(xiàn)象即可。圍井的凈面積一般在1.5~3.0m2,和漏水量大小有關,水量大的面積要大一些,如圖4所示。
搶險時采用哪種方法,視出險地點的場地條件而定。
4.管涌、流土搶護。對于強透水的砂層或砂礫石層堤基,當遇到高水位時,易發(fā)生管涌或流土現(xiàn)象。一旦出現(xiàn)管涌、流土現(xiàn)象,則堤身堤基的細顆粒土壤被帶走,堤身蟄陷坍塌,嚴重時導致堤壩潰決。
圖4 背河坡封堵漏洞方案
采用土工織物措施搶護時,首先在管涌、流土范圍內進行清理平整,清除尖銳雜物,然后用透水材料如粗砂、碎石填平涌水泉眼,鋪 300~400g/m2的非織造布,塊與塊相互搭接好,四周用人工踩住土工織物嵌入土內,再由四周向中心用透水性材料在土工布上鋪壓厚20~50cm,其厚度視水壓力大小而定。土工布鋪設范圍應超出泉眼0.5m以上,形成中間高四周低,并在管涌區(qū)用土修圍墻。
采用土工織物搶護管涌險情,在國內已有不少成功經驗。如 1991年淮河大堤陳家灣堤段,背水坡出現(xiàn)直徑 30~40cm的管涌,用400g/m2無紡布搶護,險情很快得到控制;云南省陵良導南盤江大堤,在背水堤腳發(fā)生管涌,采用3塊4m長的土工織物按上述方法搶護,僅3h險情即被解除。
1977年建成的九江市都昌礬山湖圍堤,有1000余m建在淤泥砂基或夾砂地基上,汛期高水位時堤后常出現(xiàn)大量泡泉群險情。1983年堤內外水位差6.24m時,全堤有1880m發(fā)生泡泉群,堤身局部出現(xiàn)管涌而引起堤身下陷,產生嚴重險情。1988年汛前,采用 300g/m2非織造布鋪在易出現(xiàn)泡泉群的地面上作反濾層,上層50cm厚砂礫石,當年秋汛,堤內外水位差達7.08m沒有出險。1984年用砂石作反濾層的堤段突然出現(xiàn)約 10m2的泡泉群,當即鋪上非織造布壓砂石后,險情很快排除。
[1] 防汛與抗旱[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TV871.3
A
1008-1151(2011)05-0074-02
2011-02-17
李楨(1968-),女,廣西蒙山人,廣西海河水利建設有限責任公司一分公司工程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