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個生產隊”尋蹤
1998年1月,“全國最后一個生產隊”——黑龍江雙城黎明村第四生產隊宣布解散,實行土地承包。十幾年過去,這個原“四隊”咋樣了?
“四隊一解體就趕上了城鎮(zhèn)化快車道?!彼年犠詈笠蝗侮犻L王志堅說。由于緊鄰雙城中心市區(qū),加上村民懂市場、能吃苦,四隊迅速富了起來。如今,四隊的大半農戶在市區(qū)居住,年人均純收入16000多元,已是小崗村的兩倍,大多數農戶有樓房、有車、有電腦。四隊隊部已經沒了,蓋起了3幢現代化商品住宅樓。
64歲的村民于連生,生意傳承給兒子,“自己主要享清福”。兒子于成貴已看不上他爹外出倒騰蔬菜那一套,坐地搞水果批發(fā),一年能賺幾十萬元。在村民劉貴武創(chuàng)辦的興業(yè)彩印公司里,問及公司資產時,村書記“揭底”了:“7000平方米地皮,兩排廠房,奧迪、本田、大貨6臺車……光那臺四色機幾百萬?!眲①F武的兒子不好意思地補充:“光拆遷地也得給兩千萬?!?/p>
四隊也有個別困難戶,需要村集體給予救助。2000年,黎明村并入永治村。永治村以市場手段“兼并”起30萬平方米的連片耕地,公共積累已達2200多萬元。從2009年起,村里給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發(fā)補助金,給考入上一級學校的學生發(fā)獎學金,因病、因災致貧的以900元為低保線,不達線的一律補到900元……
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到農村城鎮(zhèn)化建設的加快,當年的“最后一個生產隊”,就這樣融入了時代大潮里,不斷發(fā)展進步。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