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蒙蒙
社會的發(fā)展、技術的進步、產(chǎn)品的更新、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一系列的社會與物質(zhì)的因素,使人們在享受物質(zhì)生活的同時,更加注重產(chǎn)品在“方便”、“舒適”、“可靠”、“價值”、“安全”和“享受”等方面的評價,也就是在居室空間設計中常提到各種因素。
隨著對設計的了解和認識,以及當代人類對居室空間物質(zhì)以及精神上的追求,作為一個設計師,應該更好的滿足人類生活對居室空間的需求,在居室空間設計就要注意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燈光是居室環(huán)境的調(diào)情師,透過不同的燈光投射,可以讓空間創(chuàng)造溫馨舒適的居家氛圍。為了更好的讓燈光營造家居氛圍,在設計燈光的時候需要進行全面的考量:居室的采光效果會影響燈光的多寡、不同功能的居室所要求的燈光角度也是截然不同,在設計居室燈光的時候要考慮很多因素。在家居裝修過程中如何正確的設計居室燈光,一是居室照明設計要考慮采光效果。二是根據(jù)需要考慮用燈。三是光線照射的角度也大有學問,無論是投光燈還是散光燈或是其他燈具,光線照射的角度是非常重要的,這關系到被照射物體的立體感、質(zhì)感和美感,以及是否會產(chǎn)生刺眼的眩光。比如,給梳妝臺配備燈具,應使光線從人臉部的兩側前方照射,看來非常舒服,或是從上部設小瓦數(shù)的熒光燈也較適宜。書桌上的光線不要直接反射到人的眼部,最好用不透光的燈罩遮住四周光線。安裝在櫥柜上的燈光,不要形成強光反射,那樣會使人難以看清楚櫥柜內(nèi)部的物品。運用燈光調(diào)適人的心理需要關于家中的健康燈光科寶博洛尼的資深設計師尤佳談到,居室的整體照明可使人覺得豁亮寬敞;而局部照明又能給人們在心理上造成“安定感”和領域感”。比如,書桌上放一盞臺燈,光線集中能排除周圍的干擾,使人專注地閱讀或?qū)懽?;沙發(fā)旁投來柔和的燈光,可與親友促膝交談,光影下悉心品味,共敘友情;餐桌上方的可升降吊燈,給人提供了一方小天地。其他地方的壁燈、落地燈、床腳邊的暗燈,均會產(chǎn)生異樣的迷離氛圍。燈光周圍放些盆栽花卉,間隙中造成枝葉光影婆娑,也為室內(nèi)平添幾分大自然氣息。窗簾盒下的燈光,可以映出窗簾的圖案、紋樣和褶皺,有些舞臺氣息。櫥柜里的燈光,映照一些小擺設,光怪陸離,幻覺叢生,為室內(nèi)烘托出魔術般的景象。
其次,居室的色彩設計也是相當重要的,不同的色彩會給人心理帶來不同的感覺,現(xiàn)代居室的色彩運用有以下幾個主要規(guī)則:(1)設計構思:在決定哪些部位上哪種顏色之前,盡量要明了空間的設計構思。如果空間有某個連接部位例如樓梯或其他固定的細部結構,可以巧妙地利用色彩突出這些部位?,F(xiàn)代居室通常都有一些抽象的交合線、平面以及一些設有屏障的不規(guī)則的小區(qū)間,沒有齊整框邊的建筑細部等。就從這些具有可塑性的、有連接空間作用的部位開始著色。(2)平面與實體:如果居室被分割為幾個抽象平面和實體,盡量用稍有不同的色彩處理每個平面或?qū)嶓w。成功的色彩運用可以令空間清晰明朗,整齊有條理。如果不施色彩,這種空間會顯得空洞乏味,雜亂無章。在這樣的空間,用低對比度的色彩組合往往會產(chǎn)生很好的效果。每種顏色應與相鄰的顏色稍有不同,但要避免使用強烈的反差色彩。例如在廚房或儲藏間之類的房間里,常常是堆滿了各種用具和設備,給人們一種擁擠和繁忙的感覺,如果能在這樣的背景上用類似仿古的灰色漆加以掩飾,甚至在這樣的墻面加上些肌理效果,不但能給人耐人尋味的感覺,同時還能舒緩緊張的氣氛。(3)強調(diào)部位:強調(diào)色彩可以把人的視線和注意力集中至任何特別的建筑結構,例如欄桿、櫥柜、設備等,選擇強調(diào)色彩時,最好使用對比較強的色彩,同時要選定著重突出的特定部位。
再次,要注意人體工程學因素,也就是說室內(nèi)空間和家具要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并符合人體的結構。人體工程學或人文因素工程學把人體測量數(shù)據(jù)、生理機能和私人空間這樣的心理因素結合起來,以改善使用者和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人體工程學認為人和環(huán)境是互相影響的,這一相互作用極為重要,它可影響使用者對建筑環(huán)境的滿意程度。把人體感官對溫度、聲音和燈光的反應以及身體力學結合起來,有助于制定既有人文特色又具有實用性的空間、設備和家具標準等。
最后,是文化的影響,因為對原始人來說,住宅不僅僅是棲身之地;它還是理想生活的象征,是受文化控制的觀念,它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人們擁有的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觀念,而氣候、材料和技術的影響則小一些。按照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日常生活中除了工作學習外,大部分活動都在同一座建筑物里進行——睡覺、做飯、就餐、洗浴、娛樂等等。比如說,典型的日本住宅是一套多功能的房子,而且每個房間也具有多種功能。空間并不是一勞永逸地用墻體來分割,而是利用能夠輕松開啟或關閉的屏風或活動板來使空間適應一天中不斷改變的需要。白天的“餐廳”或“起居室”到晚上鋪上墊子后就成了“臥室”。因此同一個空間起著不同的作用,隨著人們的需要而改變。與此相反,在我們自己的文化中,需求的變化要求人們常改變位置——我們在臥室中睡眠,轉(zhuǎn)移到起居室進行社交聚會。但是在這種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體現(xiàn)著相同的設計目標:靈活利用所有可用的空間。
總而言之,在設計居室時,所有的決策都應該以在一定的環(huán)境背景下生活的人為標準來權衡。居室不是一幅畫,看上幾眼,贊賞一番就行了;它是一個生活場所,處于永恒的變化之中,與住在里面的人發(fā)生相互作用,影響著自然界,也影響著和我們住在一起的其他人。在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設計才能成功。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藝術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