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百年辛亥不朽中山

        2011-09-20 03:00:34周鐵農
        決策與信息 2011年10期
        關鍵詞:辛亥革命孫中山統(tǒng)一

        文/周鐵農

        (作者: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民革中央孫中山研究學會會長,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理事會副會長,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會副會長。)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當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回溯100年來中國社會發(fā)生的巨大變遷,親眼目睹一個嶄新的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時,每一個中華兒女都不禁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數千年封建帝制,打開了進步的閘門,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毛澤東在《青年運動的方向》中指出:“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guī)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彪m說孫中山具有明確的反清革命思想,但他并不是天生的革命家,他的思想經歷了一個從改良到革命的轉變過程。

        1894年的孫中山,思想上還很搖擺,處于革命與改良的十字路口。他一方面鼓吹革命,開始籌措各項革命工作;另一方面還想嘗試,通過清政府實行自上而下的改良。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提出了一個發(fā)展工商業(yè)、改革教育制度和選拔人才制度的理想藍圖。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要做到“人能盡其材,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边@個想法顯然是溫和的社會改良主張。遺憾的是,李鴻章對孫中山的上書態(tài)度極為冷淡。此時,中日甲午戰(zhàn)爭正在進行,李鴻章在蘆臺督師,得到孫中山的上書后,只是隨便地說了句:“打仗完了以后再說吧!”然而,甲午戰(zhàn)爭中國一敗涂地,孫中山非常失望,由此放棄對清政府的幻想,毅然決然走上革命的道路。1894年11月,他在檀香山成立了第一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的團體——興中會。孫中山起草的興中會章程,明確揭示了中國所面臨的嚴重危機:“方今強鄰環(huán)列,虎視鷹瞵,久垂涎于中華五金之富、物產之饒。蠶食鯨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聲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彼谌霑拿孛苁脑~中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的革命目標,第一次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的革命主張。1895年的廣州起義,是孫中山用革命的手段來實現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理想的第一次嘗試。從此,孫中山真正開始了革命活動,直接采取了武裝斗爭的形式來進行反清革命,并開始在人們的心目中成為“革命黨”的旗幟。

        近代中國,有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要經過革命手段來實現的;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則需要通過長期的建設才能實現。前一項任務是為后一項任務掃清障礙,創(chuàng)造必要的前提。

        孫中山本人曾經講過:革命是萬不得已的事情,而且不能一直革下去。孫中山何嘗不想通過改良的辦法實現國家的現代化?他當然知道這樣付出的代價和破壞會少些,但通過清政府一個接一個的喪權辱國行動,孫中山看到清政府的腐敗已經無可救藥,意識到不推翻這樣腐敗的政府,是難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在和平改良的道路走不通的情況下,在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孫中山才斷然決然地起來革命。“吾因愛平和而愈愛革命,何也?革命、平和,兩相對恃;無革命,則亦無平和,腐敗而已,苦痛而已。”這是孫中山內心的真實寫照,黃興、宋教仁、章太炎、蔡元培等革命者也是如此。

        選擇了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途徑后,孫中山冒著殺頭、甚至被滅族的危險,義無反顧地投入其中。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后,清政府重金懸賞通緝孫中山,他毅然剪除了發(fā)辮,改穿西裝,顯示出徹底與清政府決裂、革命到底的決心;在倫敦蒙難十余天,差點被押回國處死,他頑強抗爭,毫不退縮;革命武裝起義一次次失敗,他“愈挫愈奮,再接再厲”,毫不氣餒,甚至親自上場殺敵;革命陣營內部出現了動搖、分裂,他始終高舉革命大旗,義無反顧,引領同志們繼續(xù)前行。孫中山的胸中始終飽含著愛國熱情,正是這股熱情,成為他終生致力于中國革命的動力源泉。

        孫中山一直把革命和建設問題放在事業(yè)的核心位置。關于革命與建設的關系,孫中山有幾句很重要的話,他說:“建設是革命的唯一目的,如不存心建設,即不必破壞,更不必言革命?!薄案锩衅茐呐c革命之有建設,固相因而至,相輔而行者也?!薄案锩茐呐c革命之建設必相輔相行,猶人之兩足、鳥之雙翼也。”他的一生也是這樣做的。在倫敦剛剛獲救,孫中山就如饑似渴地到大英博物館等處博覽群書,集中精力研究世界各派政治、經濟學說,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同時,他還實地考察了西方國家的社會民情和政治制度。由此,孫中山發(fā)現了資本主義社會貧富懸殊的現象和不可克服的弊端,看到了日益蓬勃的無產階級運動和社會革命的趨勢,開始接觸到馬克思學說,并與各國革命黨人進行探討。他回憶當時的情景說,“所見所聞,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國家富強、民權發(fā)達如歐洲列強者,猶未能登斯民于極樂之鄉(xiāng)也;是以歐洲志士,猶有社會革命之運動也”。為免重蹈西方覆轍,防患于未然,他認識到,革命成功之后,中國的建設道路應該盡量避免資本主義發(fā)展帶來的“禍害”,于是提出了三民主義學說,作為革命、建設的指導思想。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以后,孫中山一度認為,現在革命成功了,應該可以進行和平建設了。他的關于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許多設想都是在民國初年擬就的。他與袁世凱會談時說,希望你當了大總統(tǒng),十年之內可以練十萬兵;我在十年之內能夠造出二十萬里鐵路。說明此時孫中山是真想搞現代化建設的。但嚴酷的現實是,正當他在日本考察鐵路的時候,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袁世凱派人暗殺了。這樣,孫中山意識到修鐵路、搞實業(yè)的民生計劃不可能實現,原來現代化建設的設想也難以做到,就被迫回國發(fā)動二次革命。二次革命以后,袁世凱要做皇帝,他又組織中華革命軍,反對袁世凱稱帝,拯救共和。張勛復辟后,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他又發(fā)動護法運動,維護共和制度??梢姡灰推竭€有希望,孫中山就力求和平。但是,在和平和建設的阻礙不得不以革命的手段排除時,他就毫不猶豫地、堅定地起來革命,開辟通向和平與建設的康莊大道。

        首先是組建新式革命政黨。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不是中國舊式的農民起義,更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改朝換代,而是具有近代意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新式的、近代的、民主的革命。說它是新式民主革命,是因為它有著近代式的組織領導方式,有著明確的近代革命綱領,采取了新的革命斗爭方式。

        世界近代意義的政治活動通常都是由政黨來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革命黨人第一次用政黨形式來組織領導的新式革命。這個新式的近代政黨,就是孫中山建立和領導的中國同盟會。20世紀初,隨著革命力量的日益集結,民主革命的發(fā)展形勢要求將革命的小團體合成統(tǒng)一的革命政黨。眾望所歸的孫中山擔起了這一使命。1905年7月,他從歐洲趕到中國革命知識分子匯集的日本東京,向各革命團體中肯地分析過去分散斗爭的弱點,強調“現今之主義,總以互相聯絡為要”,倡導革命者聯合起來,“合成大團”,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革命政黨,以適應革命總體戰(zhàn)略的需要。在各革命團體大多數人士的贊同下,孫中山便把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反清革命小團體組織起來,于1905年8月在東京創(chuàng)建了中國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既不是中國傳統(tǒng)的秘密會黨,也不是先前分散的革命小團體,而是正規(guī)的近代革命政黨,堪稱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這個政黨的新穎之處,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把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主張,集中概括為民主革命的內容和目標。

        二是同盟會的組織機構采取了三權分立原則,設立了評議、司法、執(zhí)行三部,總理則由會員每四年公舉一次,革除了秘密會社的封建宗法弊端,具有了近代政黨的形態(tài)。

        三是同盟會員的主體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革命知識分子,形成了以孫中山為首的比較穩(wěn)定的領導集團,除本部外,它在國內設置了東(上海)、西(重慶)、南(香港)、北(煙臺)、中(漢口)五個支部以及隸屬于各支部的各省分會。在國外設置了南洋、檀香山、歐洲和美洲四個支部,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統(tǒng)一的革命政黨。

        四是同盟會制訂了比較完整的方針和政策。1906年秋,孫中山與黃興、章太炎等制訂了同盟會的《革命方略》,包括八個重要文件,供各地革命黨人武裝起義時應用。除《軍政府宣言》具有政治綱領性質外,其它文件的內容主要關乎方針政策問題,成為革命黨人在革命斗爭中所遵循的準則。

        同盟會的建立,成為中國民主革命高潮的起點。它不僅為辛亥革命做了組織準備和干部準備,也為它做了輿論準備和武裝斗爭準備,誠如孫中山所云:“中華民國何以成?以有同盟會。”這個結論,是客觀存在的真實寫照。

        1911年12月26日,孫中山在上海召開同盟會重要干部會議,商討組織臨時政府方案。圖為孫中山(左二)與黃興(前右三)等人合影。

        其次是提出新式的革命綱領。一個領導新式近代民主革命的政黨,必須確立明確的民主革命綱領。同盟會著名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十六個字綱領于1905年11月,在《民報發(fā)刊詞》中,首次歸結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國民黨遵循的“三民主義”政綱。

        所謂民族主義,其基本內涵就是推翻以滿族貴族為首的清政府的反動統(tǒng)治。同盟會宣言稱:“滿洲政府,窮兇極惡,今已貫盈。義師所指,覆彼政府,還我主權?!狈礉M并不是反對一切滿人,而是針對滿人建立的反動政權。在推翻清朝政府、建立共和國以后,國內各民族“立于平等地位”,因此,其民族主義以“五族共和”作為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準則。孫中山堅持以民主主義精神處理多民族國家中的民族關系,認為任何民族不得享有特權,也不應當受到歧視和排斥,而必須實現各民族之間的平等。反滿與五族共和,體現著辛亥革命前后孫中山民族主義在內容上的變化。

        所謂民權主義,其基本內涵就是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建立民主共和國。孫中山對未來的共和政體作了這樣的構想:“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tǒng)由國民共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彼厣辏骸案矣械壑谱詾檎撸煜鹿矒糁?!”民族主義和民權主義,構成了辛亥革命的政治理論基礎。

        孫中山的民生主義,基本內涵就是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實行集產社會主義。孫中山深感歐美資本主義各國雖然比中國先進,但是其內部卻也矛盾重重、危機四伏。為了使中國避免歐美各國所出現的社會危機,他主張“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力圖在中國消除資本主義的弊端,避免資本主義道路。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是當時使中國臻于獨立、民主和富強的最先進的革命綱領。辛亥革命,就是以三民主義為其指導思想的革命。

        第三是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堅持反清武裝斗爭,是孫中山和他所領導的新式民主革命的突出特點。孫中山創(chuàng)建興中會后即著手策劃廣州起義,接著又發(fā)動了著名的惠州起義。同盟會成立后,孫中山派遣會員分赴華南、西南和長江流域,準備武裝起義。從1907年到1911年春,孫中山在西南地區(qū)策劃了八次起義。在鎮(zhèn)南關之役中,孫中山身先士卒,親自發(fā)炮轟擊清軍。

        持續(xù)不斷的武裝起義,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動搖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根基。一幕幕悲壯的革命壯舉,提高了革命黨人的威望,擴大了武裝革命的影響。1911年4月的黃花崗起義,100多位革命志士英勇獻身,將孫中山領導的反清武裝起義推到了高潮。孫中山曾指出,“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成。”這次起義,既重新喚起人民的覺醒,也是對清政府一次極為沉重的打擊。廣州黃花崗起義有力地促進了辛亥革命高潮的早日到來。

        從1895年策動廣州起義算起,孫中山領導革命黨人進行了17年的艱苦斗爭,前赴后繼,不怕犧牲,屢蹶屢戰(zhàn),為辛亥革命凝積著成功因素。1911年10月,武昌新軍的槍聲終于點燃了焚毀清王朝的燎原大火。不到兩個月,全國十四省宣布獨立,清朝統(tǒng)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革命黨人在南京建立了臨時政府,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宣告了中華民國的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從此,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

        作為中華民國的國父,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振興中華的偉大理想,孫中山開創(chuàng)的革命事業(yè),孫中山的思想理論,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都是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孫中山追求民族獨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的主張,孫中山以實業(yè)化為中心,以民主政治為杠桿,以科學、教育和文化的發(fā)展的治國理念,是我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參考和借鑒。

        首先是民族平等思想。中國自古便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如何處理國內民族問題成為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孫中山強調:“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利,故要民族革命?!彼J為,在清政府的反動統(tǒng)治下,中國民眾處于“雙重奴隸”的境地,既是封建統(tǒng)治者的奴隸,同時又是外國列強的奴隸,推翻專制統(tǒng)治,是中國人民謀求自由平等的第一步。他說:“我們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就是要使中國人和外國人平等,不做外國人的奴隸?!焙茱@然,孫中山倡導革命反清,既是為了謀求去除國內各民族之間的不平等,同時也是為了去除中華民族與列強之間的不平等;在革命反清口號的背后,正體現了孫中山對民族平等的執(zhí)著追求。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鑒于實行民族壓迫政策的封建王朝被推翻,孫中山轉而從正面闡述民族平等思想,代之以提倡“五族共和”,強調各民族在政治、宗教和經濟上都應享有平等地位和平等權利。1912年1月,他在致蒙古王公電中明確宣布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專制統(tǒng)治“并非仇滿,實欲合全國人民,無分漢、滿、蒙、回、藏,相與共享人類之自由?!痹谛麄髅褡迤降鹊耐瑫r,他還號召漢、滿、蒙、回、藏各族人民加強民族團結。對此,他在當時有過很多次演講。1912年9月3日,他在北京五族共和合進會與西北協進會的演說中,呼吁漢、滿、蒙、回、藏“五大民族相愛如親,如兄如弟,以同赴國家之事”。同月17日,他在北京廣濟寺與旗人的談話中語重心長地表示:“凡我國民,均應互相團結,以致共和政治于完善之域;人人之志愿,均應為人民求幸福,為國家求獨立,而國家乃進于強盛,共和之目的乃可達到?!?/p>

        其次是國家統(tǒng)一思想。中國不但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而且還是一個酷愛統(tǒng)一的國家。歷史上,中華民族雖然也出現過分裂的局面,但分裂并不是中國歷史的常態(tài),統(tǒng)一始終是中國歷史的發(fā)展趨勢。孫中山自始至終將謀求國家的統(tǒng)一作為民族主義的核心內涵。早在1903年發(fā)表的《支那保全分割合論》中,他就對列強提出的分割中國的論調作了批駁,指出“分割論”違背了中國的歷史和民情,是不可行的。中華民國成立后,孫中山在《臨時大總統(tǒng)宣言書》中首先將致力國家的統(tǒng)一作為中華民國的立國方針,并把國家的統(tǒng)一具體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民族之統(tǒng)一、領土之統(tǒng)一、軍政之統(tǒng)一、內治之統(tǒng)一、財政之統(tǒng)一。辛亥革命以后,面對軍閥割據混戰(zhàn)、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孫中山更加強調統(tǒng)一的重要性:“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牢牢印在我國的歷史意識中,正是這種意識使我們能夠作為一個國家而被保存下來,盡管它過去遇到了許多破壞力量”?!敖y(tǒng)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tǒng)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tǒng)一,便要受害?!?/p>

        中國近代史上最屈辱的一頁,莫過于將臺灣割讓給日本。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兩岸人民同感悲憤,改革運動和武裝起義由此風起云涌。辛亥革命爆發(fā)后,身處日本殖民統(tǒng)治下的臺灣同胞非常振奮。一些臺胞沖破阻力,回到大陸,親身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而更多的臺灣同胞在大陸的革命影響下,發(fā)起了臺灣島內的抗日運動。為了“驅逐日寇,收復臺灣”,他們前仆后繼組織武裝起義達10次之多。一段辛亥革命的歷史,就是兩岸人民為追求民族尊嚴、民主自由、民生幸福,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是屬于兩岸人民共有的歷史。

        孫中山對國家統(tǒng)一思想所作的闡述和他為謀求國家統(tǒng)一所作的努力,體現了一代偉人宏偉的政治家氣魄和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臺灣與祖國大陸已經分離了數十年,這不符合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趨向和海峽兩岸炎黃子孫的根本利益。今天,重溫孫中山關于國家統(tǒng)一的思想,以孫中山愛國統(tǒng)一思想為紐帶,團結和推動海內外所有中華兒女共同努力,積極促進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最終實現國家的完全統(tǒng)一,有著十分強烈的現實意義。

        再次是關注民生幸福、實現國家富強的理念。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后留給后人最有價值的思想遺產,當數他重點闡釋的民生主義。關注民生幸福,追求社會進步,實現國家富強,是民生主義的基本內容。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廢除了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國,頒布了《臨時約法》。孫中山認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已經實現了,下一步應該著力于民生主義。他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后,全力倡導民生主義,認為“民國鞏固”要靠“振興實業(yè)”,熱衷于民生主義的實踐,從事社會革命,專務現代化建設。發(fā)展生產力應該從哪里著手?他認為關鍵在于交通,特別是鐵路建設。所以,他自告奮勇要當全國鐵路督辦,想在10年內修筑20萬里鐵路。

        孫中山敏感地意識到,在世界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時代潮流之下,中國不可避免地要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中國要發(fā)展資本主義,又要避免資本家壟斷社會財富、壓制人民群眾。辦法在哪里?他認為,必須實行以土地國有和節(jié)制資本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民生主義政策。民生主義的出發(fā)點,是防止壟斷性的大資本家出現,反對大資本家壟斷社會財富;民生主義的歸結點,是社會和平協調發(fā)展,永遠消弭勞資間的階級斗爭。他強調,實行民生主義,經濟生活上人人平等,共同富裕,就能保證中國永遠不再革命。因此,在社會發(fā)展目標上,孫中山公開聲稱民生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不謀而合。

        辛亥革命的歷史再一次告訴我們: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中國是包括大陸和臺灣在內的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要實現祖國統(tǒng)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不但要厚植共同利益,也要增強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我們不能忘記海外華僑對革命的巨大貢獻。當年,在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中,海外華僑在建立革命團體,創(chuàng)辦各種報刊進行革命宣傳,參加歷次武裝起義,籌措革命活動經費,支持新政府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孫中山曾高度評價海外華僑“對革命之奮斗,歷十余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無不有‘華僑’二字,以長留于國人之腦?!?。在當今國內外急驟變化的新形勢下,海內外中華兒女應繼承“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傳統(tǒng),發(fā)揚辛亥革命精神,努力營造愛國、統(tǒng)一、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為實現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振興努力奮斗。我相信,從百年辛亥開始,中國一定會在和平發(fā)展的道路上走向輝煌、完成統(tǒng)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猜你喜歡
        辛亥革命孫中山統(tǒng)一
        別開生面先行者——孫中山的哲學創(chuàng)意
        辛亥革命與中國共產黨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統(tǒng)一的著力點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4
        碑和帖的統(tǒng)一,心和形的統(tǒng)一,人和藝的統(tǒng)一
        藝術品鑒(2020年6期)2020-08-11 09:36:34
        統(tǒng)一數量再比較
        民國時期孫中山郵票賞析
        團結(2014年4期)2014-02-28 17:03:51
        孫中山民生主義的現代啟示
        堅持“四納入” 實施“四統(tǒng)一”
        中國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對聯(2011年16期)2011-11-20 03:38:48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蜜桃| 国产亚洲aⅴ在线电影| 国产夫妇肉麻对白|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片在线看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电影 | 欧美破处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天堂| 无套熟女av呻吟在线观看| 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98在线视频噜噜噜国产| 日韩极品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不卡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四虎| 精品国产亚洲AⅤ麻豆|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白丝在线|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蜜桃|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蜜芽| 国产精品毛片99久久久久| 日韩av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性生交片免费无码看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少妇爆乳无码aⅴ区| 国产高清不卡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一 级做人爱全视频在线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青青草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av|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国产成人AⅤ|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传媒在线无码| 男人一插就想射的原因|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av综合色区久久精品天堂| 国产人妖网站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