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驥表示,蓋房子特別是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有幾個必須保障,第一個是土地供應要有保證;第二個就是資金的保障;第三個就是生產能力的保障。據測算,10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目標任務年度投資大概在1.3萬億到1.4萬億之間。其中,經濟適用住房和兩限房的建設資金中有5000億左右主要由社會機構通過市場運作方式來解決。當然在建設經濟適用住房的時候,市縣人民政府要無償地劃撥土地,這部分土地的成本,沒有算到直接投資當中去,這也是數目不小的一筆錢。此外,今年1000萬套計劃中,還有400萬套左右是各類棚戶區(qū)改造,包括城市棚戶區(qū)改造、國有工礦棚戶區(qū)改造、林區(qū)棚戶區(qū)改造、煤礦棚戶區(qū)改造,及國有墾區(qū)棚戶區(qū)改造。對此,中央政府、省級人民政府、市縣人民政府都要拿出一定的補助資金來補助和支持這些棚戶區(qū)的改造。
另外,棚戶區(qū)改造涉及的工業(yè)企業(yè)、工礦企業(yè)、農場、林場以及參與改造的職工,還要自籌一部分。初步估算,400萬棚戶區(qū)改造所需要的年度投資,也在5000億左右。中央政府和省級、市級政府補助以后,由工礦企業(yè)和被改造的職工籌集的,大約有3400億左右。這樣算下來,完成今年1000萬套的任務,有8000多億是通過社會機構的投入和保障對象以及所在的企業(yè)籌集來的。剩余5000多億的資金,將由中央政府和省級人民政府以及市縣政府通過各種渠道來籌集。
齊驥說,在測算地方政府資金來源時,按照現有的規(guī)定和標準,首先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資金,地方政府要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在財政預算中要列支一部分。另外,按照現有的規(guī)定,要嚴格執(zhí)行土地出讓凈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比例不低于10%的規(guī)定,資金缺口大的地方,要進一步提高比例。比如河北省為了保證建設資金,把原來按土地出讓凈收益的10%計提,調整為按土地出讓總收入的5%計提,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有些地方把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土地凈收益計提比例提高到20%。
據了解,在2007年國務院24號文件當中明確,各地公積金增值收益扣除風險準備金等費用外,要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設,這是現行的政策規(guī)定。去年全國公積金增值凈收益,用于廉租住房建設的有50多億,今年會有進一步提升。除此之外,為了確保今年10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的落實,還提出和建議了一系列的財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從去年開始,全國清理各個地方的融資平臺,保留了為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融資平臺,這個融資平臺可以繼續(xù)運作而且要發(fā)展。另外,還開展了利用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試點工作。目前,正在研究并很快會制定金融機構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特別是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的中長期貸款政策。政策的設計,通過政府補助、注入資本金或者貼息,然后再通過商業(yè)銀行貸款,大大提高融資的能力。國務院和相關部門的文件當中都提到,對于公共租賃住房的投資建設,將采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這樣一個模式,因此也制定了相應的優(yōu)惠政策,來鼓勵和吸引更多的企業(yè)參與公共租賃住房的建設和運營。齊驥表示,通過現有的資金渠道和一些新的政策支持,今年完成1000萬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任務,即1.4萬億的投資應該說是完全可能的。
中央電視臺以及中國網絡電視臺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提問
人民日報記者提問
馮俊指出,住房保障法是本屆人大立法規(guī)劃里的項目,這項工作從規(guī)劃定了以后,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就緊鑼密鼓地調研和起草,部里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初稿。當然這是一個新生事物,許多法律制度的研究也還有個漸進的過程。應該說,這項工作正在抓緊進行,但是什么時候能夠出臺,現在很難給出一個時間表。他表示,法制建設是個非常嚴肅、非常慎重的過程,會在一定的時候進行調查,征詢公眾的意見,也會聽取專家的意見,目前進展比較順利,也希望盡快提交國務院,國務院審議通過以后提交全國人大審議。這項工作不會耽誤,也不會拖延。
齊驥告訴記者,關于最近一個時期特別是今年春節(jié)過后出現的房租上調問題,從過去的經歷來看,有季節(jié)性上漲的因素,社會反映也比較多。為此按照國務院領導的指示要求,部里會同有關部門專題就這件事情到一些城市做了一些調研。
沈建忠表示,近期租金上漲有三個特點:一是主要集中在一些熱點城市、重點城市、大城市。二是一些中小套型的普通住宅。三是在特定的區(qū)域,包括一些地鐵的沿線和一些學區(qū)即有重點學校的周邊地區(qū),這些地方的房租漲得比較快一些。應該說,這些租金漲了,對中小收入租賃的群體影響是比較大的。對于原因,我們總的看法還是供求矛盾的問題。
首先就是季節(jié)性的因素,特別是春節(jié)以后,外來人口回城務工,各方面租房需求集中時期,也是租客上調租金比較集中的季節(jié)。第二個因素,從機制上看,目前租賃的房源的來源還主要是以分散的、個體的市場為主,還沒有大型的、專業(yè)的從事住房租賃的企業(yè)這樣一些群體,所以受房源來源的影響也比較大。第三個因素,從經濟的角度,由于通脹和加息的預期,加上現在住房租售比和國際上比較起來還處在比較高的水平,現在一線的大城市大部分達到500:1以上,所以理論上它有這種上漲的空間
另外,市場監(jiān)管方面還有不到位的地方,法律還有一些空白的地方,信息還有一些不太透明的地方,包括少數中介機構、中介人員還有一些不良的行為在里面。
下一步的措施,租金的調控應該也是房價調控的一部分。首先,各級政府、各個部門都有責任來重視這項調控的工作。第二方面,要加大供應。租賃的需求應該是一個剛性的需求,調控要更多地強調增加供應。大家已經注意到,除了廉租房要加大建設力度以外,公租房也要加大建設力度,今年要大規(guī)模地建公租房。這樣就會解決相當一部分租賃需求,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需求。除了這些供應渠道以外,還要從社會化、市場化的房源渠道來想辦法。現在各地都有一些很好的辦法。比如一些地方利用城中村改造建設的安置房、回遷房,給農民補償以后,鼓勵有兩套三套的人,把多余的房子拿到租賃市場上來。第三方面,要加強市場監(jiān)管。最近部里已經出了兩個部令,《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和《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這兩個辦法都對出租房的管理、中介機構、中介人員的管理有規(guī)定。當前的工作主要是抓好落實,發(fā)現有哄抬租價、欺騙老百姓等違規(guī)行為的,就要嚴肅查處。
加強長效機制的建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特別是中長期政策的研究。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目前正在修訂的《房地產法》,這是“十一五”期間開始修訂的一部重要法律。二是鼓勵一些企業(yè),特別是一些專業(yè)性的公司來做出租住房的經營業(yè)務。此外,還要探索一些更多擴大出租房源的方法和途徑,比如有些地方正在探索的,集體土地將來可不可以讓農民來入股,自己來建,自己來管理,然后作為出租的房源,來解決一些城郊接合部或者中低收入群體的租房問題。
法制日報社法制網記者提問
中國建設報記者提問
臺灣工商時報記者提問
齊驥談到,涉及到房地產市場調控,這是社會廣泛關注的。在去年國務院下發(fā)的一些市場調控的文件,也包括今年1月份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的1號文件當中,對加強市場調控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最近按照國務院領導的要求,就如何貫徹落實和監(jiān)督今年國辦1號文件進一步加強市場調控的職責、任務,做了一些部門分工的建議。
從市場調控總的看,齊驥認為主要有兩點內容:第一,要緩解住房的供需矛盾。在緩解供需矛盾當中,一是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給,二是在需求當中剔除那些不合理的住房需求,使得增加的住房供應的這部分,能夠絕大部分去滿足合理的需求,這是在調控當中要努力做到的。對于增加供應來講,2010年全國新開工建設商品住房將近13億平方米,這是一個大家應該關注的數字,在需求不斷增長的同時,特別是從去年開始,加大了普通商品住房的開工。目前全國在建的商品住房2010年施工面積超過了30億平方米。在去年大家認為房地產市場非常火爆的情況下,全國銷售了9億多平方米的商品住宅。去年開工了13億,在建的有30多億。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住房推向市場,從增加供給的方面來緩解供需矛盾。第二點,關于需求的問題。最近幾年,需求持續(xù)走高,分析下來,這里不乏有一些從目前的情況看是屬于不合理的需求。有的購房者買到房子是為了解決自己無房住的問題,有的購房者買了房子是為了改善他目前住房條件很困難的情況,大家經濟條件好了一些,有希望改善住房條件的這種強烈愿望,所以他買房子是為了改善自己的需求。但是還有不少買房人,既不是為了解決他當前無處可住,也不是為了改善他的住房條件,可能這里面有的是考慮到通脹預期,為了增值保值,使自己的財富不縮水,還有的是想通過房地產的交易來得到一些利潤,這是當前一些不合理的住房需求。所以目前調控的重點就是要把這些不是當下馬上需要居住來購買房子的這部分消費者往后排一排。
據了解,國辦今年1號文件中規(guī)定,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和房價過高、上漲過快的城市,在一定時期內要限制本地居民、外地居民購房條件,讓在短時間內供給不能完全滿足各種需求的情況下,提出讓暫時有限的供給去提供給那些最需要居住來購房的消費者。
齊驥指出,關于這個問題是從去年國務院10號文件到今年國辦1號文件當中特別強調的。穩(wěn)定房價,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也包括棚戶區(qū)改造,一直實行的是省級政府負總責,市縣政府負責抓落實,而且要負直接的責任。進行考核、約談、問責,就是督促地方人民政府進一步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履行好自己在本地區(qū)穩(wěn)定房價和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這樣一個責任。
關于如何問責,具備了什么樣條件進行約談,到何種程度進行問責,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到了這樣幾句話,有關部門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評、約談和問責制度,對穩(wěn)定房價、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不力、影響社會發(fā)展和穩(wěn)定的地方,要追究責任。齊驥表示,將會按照國務院要求,來認真研究細化對各地穩(wěn)定房價、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一些細部的問題。然后提出怎樣考評、用哪些指標來考評、到怎樣的程度進行約談、出現了怎樣的問題要進行問責,要會同有關部門拿出一套具體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