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雄
屋外的天空如墨一般,黑沉沉的,想是要下雨了。這幾天持續(xù)高溫,已讓很多人內(nèi)心生痛、生悶。我一貫比較善于化解窘境,上班之余,我會停留于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在店里經(jīng)營起自己的一片天空,讓那濃郁的茶香拂風撲鼻,舌底生津,一種隨著余韻展現(xiàn)出的安適、有趣油然而生,這個時候,天氣再惡劣,不好的心情也會灰飛煙滅。
與我圍桌煮茗談天說地的朋友全然不知大雨將至,忘我地沉浸在茶的四季里,海闊天空地講述著茶里茶外的故事。茶葉的故事很長很多:有歷史的,也有現(xiàn)實的,有傳說的,也有文人墨客撰寫的茶篇;茶藝、茶俗、茶詩、茶聯(lián)、茶歌、茶諺,無所不包,甚至還有茶的功能、茶的應用、茶的技術(shù)……講著,聽著,我的心情也被其撩撥,回憶緩緩鋪展開,自己與茶結(jié)緣的歷程一點點清晰。
雖然我是土生土長的茶都人,小時候也經(jīng)常在茶樹周圍玩過捉迷藏的游戲,對茶的認識卻知之甚少。但在我熟悉的人中,不缺乏煮茶人、品茶者。如果說開始對茶有一丁點深刻的印象,那是讀大學的時候,有一位老師知道我是茶鄉(xiāng)人,每逢假期均委托我從老家給他買一兩斤茶。在與老師品茶時,聽著老師對茶的見解,我對茶的知識才有了初步的領(lǐng)悟。參加工作在外省,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后期,我和同事的辦公室之間有喝茶的禮儀,出入之間,就更深層次地懂得了茶。一次辦公室主任偶然聊起了購茶的艱辛,問我能否幫他購買一些茶,我欣然允諾。那一階段,我不斷地從老家?guī)资锷踔辽习俳锏赝鶈挝煌率掷锼筒枞~,還從本單位擴充到周邊外單位。多虧我三哥幫忙,從一些制茶的茶農(nóng)家購買來,并幫我送到車站托運到目的地。那時喝茶沒有如今這么多講究,包裝也不很精細,當然價格也沒有現(xiàn)在這樣昂貴,人與人之間更多的則是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只是我在那座城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呆的時間并不是很久,否則我如今也許會真正成為一名茶商了。
關(guān)于茶我已能說出一二了。茶與咖啡、可可并稱世界三大飲料,其淵源一直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晚期。茶葉起初鮮食,生葉煮羹或烤炙后煮飲。漢代煮飲,亦做茗粥,隋唐時盛行蒸青餅茶。茶圣陸羽創(chuàng)作的世界第一部茶書——《茶經(jīng)》,還創(chuàng)造性地記錄了煎茶法。宋代出現(xiàn)了茶餅。元初時期創(chuàng)立了花茶窖制技術(shù)。明代廢餅茶以散茶代之。清代已開始出現(xiàn)功夫茶泡法。我的家鄉(xiāng)地處福建東南沿海,有人類歷史,也就有了茶的歷史,特別是唐朝中葉,已是茶業(yè)的重鎮(zhèn)??陀^地說,對于生于斯長于斯的茶鄉(xiāng)人,我對于茶的認識已是屬于遲歸的候鳥了。
回到了家鄉(xiāng)城市,不知道是工作性質(zhì)發(fā)生了轉(zhuǎn)變,還是生活壓力或者其他什么原因,我反而對茶更多的是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生活的路做了很多嘗試,酸甜苦辣應有盡有,焦慮與匆忙中,從無心問津茶事。一次在開拓生活空間的過程中,我與朋友聊起了“如何讓腳下的路走得更寬闊”時,那朋友反問我一句“你怎么不做做你家鄉(xiāng)的土特產(chǎn)呢?”我才恍然醒悟,然而面對當時的市場空間,我卻畏縮不前。不是沒有思維的金點子,也不是沒有老黃牛埋頭苦干的精神,只是如今這種茶葉的市場,太需要背景、太需要平臺,而這些都是我沒有的。俗話說,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況且,如今的茶葉坊茶葉莊比任何米店理發(fā)店還多得多,有無孔不入之勢。然而,那位朋友卻堅持說試試看,并表示要鼎力扶持我。在傻乎乎張羅中,我再次與茶結(jié)緣了。也許是一種文學興趣使然,我在開張的小店門上張貼了自己寫的一副對聯(lián),并把小店名融入了其中,上聯(lián)“安得奇品觀音茶”,下聯(lián)“山高水軟韻香坊”,橫批是“迎您惠顧”。朋友和客戶見了,都說有一定的文化味。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市場運作中,我以誠信和低利潤做為小店這艘小船的雙槳,奮力向前劃;以批發(fā)和零售做為小船的航標,繞過了險灘;以“走出去”(占領(lǐng)省外市場)和“請進來”(邀請知茶人合作經(jīng)營)做為小船的荷載負重,拓展了空間。我發(fā)現(xiàn),海岸線就在不遠處忽隱忽現(xiàn),而且越發(fā)明朗。
對于茶,我還有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那是我父親病重的時候,他突然想喝一杯功夫茶,他說茶可以緩解他內(nèi)臟的一些脹氣。我深知,父親已病得不輕,五臟六腑已經(jīng)灼熱、生痛。父親一生節(jié)儉,平時極少喝茶,即使是當年一斤茶葉也僅僅在二三元錢之間,也舍不得買一斤茶葉喝;他知道,還有更多的事情需要錢,父親總是把那極為有限的錢用在最為刀刃的地方。我們兄弟找來一些茶農(nóng),買回了一些比較好的茶葉,沖泡給父親品飲,父親神色凝重,觀湯色,聞其香,而后才淺啜一口,并深深吸氣。我發(fā)現(xiàn),父親更像一位歷史悠久的品茶人。父親品飲后,說這是好茶,還說已經(jīng)很久沒有喝過這樣的茶了。后來父親還講了一些茶的鑒評技術(shù),比如觀形、聽聲、察色、聞香、品韻等等,我們才發(fā)現(xiàn),父親其實就是一位茶道很深的知茶人。我們的心情頗感沉重,父親給予我們的太多太多,我們平時只知道從父親那里索取,卻從沒有體會父親內(nèi)心的世界,更談不上有想過給予父親一點什么。我的眼睛濕潤,內(nèi)心世界波濤洶涌。如今,每當我品飲到比較好的香茗時,我總會不自覺地涌起一股對父親的思念。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發(fā)覺得,茶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情趣的藝術(shù),只有懂得享受這一藝術(shù)的人,才能真正品味到茶的清新、茶的香醇,茶與人融為一體的最高境界。在與茶結(jié)緣的過程中,我更多的是透過茶看到了各式各樣的人群,聽到了人模人樣的心聲。其實,茶本身并沒有貴賤之分,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很想說,如果這個世界每個人都能天天喝上三杯茶,一杯可明目,二杯可清心,三杯清茶潤肺腑,醒腦又提神,那么這個世界就不會有太多的矛盾、太多的人為復雜化,也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清雅、謙讓、友好的和諧氛圍。
屋外真的下起雨來了,我與朋友煮茶論事還意猶未盡。南宋陸游寫過一篇關(guān)于茶的詩,讓我很受用,內(nèi)容是:“雪液清甘漲甘泉,自攜茶灶就烹前;一毫無復關(guān)心事,不枉人間住百年。”我想,茶這東西,還真是個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