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艷
(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佳木斯 154026)
黑龍江省水稻新品種(系)抗稻瘟病性鑒定及利用
宋成艷
(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佳木斯 154026)
1998-2009年采用稻瘟病人工接種和自然感病鑒定2種方法,共鑒定黑龍江省水稻新品種(系)485份(次),鑒定出抗稻瘟病新品種(系)109份,12年間先后推廣了‘空育 131’、‘綏粳3號’、‘龍粳12’、‘龍粳14’、‘墾稻 12’等49個新品種,推廣了3個超級稻品種‘龍粳14’、‘龍粳18’、‘龍粳21’,18個新品種年種植面積超過6.67萬hm2,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水稻新品種(系); 抗稻瘟病性; 鑒定和利用
稻瘟病是水稻生產上最重要的流行性病害,嚴重時造成大面積絕產,是影響稻谷產量和稻米品質的重要因素。黑龍江省地處高緯度(43°~53°N)寒地稻作區(qū),稻瘟病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生,嚴重發(fā)生年減產 10%~15%,個別年份超過20%。1996年發(fā)生面積 12.83萬 hm2,稻谷產量損失 0.43億 kg[1],1998、1999、2002年發(fā)病仍很嚴重,2005年稻瘟病嚴重發(fā)生,發(fā)病面積71.3萬hm2,絕產面積 3.6萬hm2,導致水稻減產4.2億kg[2]。不同品種本身對病害抗病能力不同,在種植一段時間后,有些品種會因對稻瘟病抗性喪失或衰退而造成很大的產量損失,雖然通過藥劑防治能取得一定成效,但藥劑種類和病菌抗藥性產生等問題又使防效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目前,選育和利用抗病品種仍是防治稻瘟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因此,明確水稻新品種對稻瘟病的抗性,加強抗病育種,提高水稻品種的抗病能力,尤為重要。作者于1998-2009年開展了抗稻瘟病性鑒定和利用研究,明確了黑龍江省水稻新品種(系)的抗性和利用情況,為抗病育種和新品種(系)推廣提供了理論依據。
試驗材料為黑龍江省各育種單位提供的水稻品種區(qū)域試驗、生產試驗材料485份(次),1998-2002年為全省試驗材料、2003-2009年為黑龍江省第三、四積溫帶試驗材料。鑒定全生育期抗稻瘟病性,分別鑒定苗瘟、葉瘟、穗頸瘟,2006年后鑒定葉瘟和穗頸瘟。
采用人工接種稻瘟病菌和自然條件誘發(fā)發(fā)病兩種方法進行鑒定。
1.2.1 供試菌株
稻瘟病菌標樣:黑龍江省主要稻區(qū)20多個市、縣混合菌種,孢子液濃度10×10視野孢子數20個左右,噴霧法接種。苗期鑒定:幼苗3~4葉期接種兩次。生育期鑒定:于7月初-8月上旬,葉瘟和穗頸瘟分別接種2~3次。
1.2.2 調查記載標準
兩種鑒定方法,于各種稻瘟病停止蔓延期,按國際水稻所統(tǒng)一分級標準調查。
1998-2009年承擔黑龍江省區(qū)域試驗、生產試驗新品系抗稻瘟病性鑒定,共鑒定參加全省區(qū)域試驗、生產試驗新品種(系)485份(次),1999-2010年審定推廣水稻新品種49個(表1),病級5級以下的為優(yōu)質米品種和特種稻品種,據黑龍江省種子管理局統(tǒng)計數據,18個品種推廣后,年種植面積超過了6.67萬hm2(表2),累計種植面積最高達到705.0萬 hm2,其中‘龍粳 14’、‘龍粳 18’、‘龍粳 21’為黑龍江省超級稻品種,對黑龍江省水稻高產、穩(wěn)產起到了很大作用。
2007-2009年共鑒定出黑龍江省第三、四積溫帶抗稻瘟病性好的材料60份(表3),這些材料的抗性無論葉瘟還是穗頸瘟均在5級(包括5級)以下,一些品系有望近年審定推廣,品系可用作抗病親本或中間材料。水稻品種的抗瘟性鑒定,尤其是對育種中間材料的抗瘟性鑒定,是選育抗病品種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有利于抗病材料的早期發(fā)現,提高抗病育種之成效。
表1 水稻新品種抗稻瘟性鑒定1)
表2 種植面積超過6.67萬hm2的推廣品種
表3 水稻新品系抗稻瘟病性鑒定
續(xù)表3
抗病性鑒定是抗病育種和抗病品種合理布局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采用人工接種和田間病圃自然誘發(fā)鑒定方法鑒定水稻品種的抗性變化,為水稻新品種的推廣提供抗性依據,有利于及時淘汰已不再適合生產種植的由抗病退化為感病的品種。稻瘟病在水稻各生育期危害地上各部分,受環(huán)境條件、病菌致病性、品種布局等諸多因素影響,病情復雜多變,準確鑒定即將大面積推廣種植的水稻新品種,必須經2~3年不同生育期、不同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下的系統(tǒng)鑒定,才能做出較切合實際的抗性評價[3-5]。
在水稻新品種審定中,要突出品種的抗病性地位,考慮到稻瘟病菌致病類型的多樣性、復雜性,品種抗性的相對性,對高產、優(yōu)質、抗性水平相對較差的品種,可采用一定數量的集團菌株測定品種的抗病頻率的方法,有選擇地確定適種區(qū)域;或采用生物遺傳學的方法,直接用大量的田間菌株來進行品種抗瘟性鑒定,利用聯合抗病性系數和聯合毒性系數來確定與其他品種搭配使用[6-9]。
[1]宋成艷,李樺.寒地水稻新品種(系)抗稻瘟病性鑒定與利用[J].植物保護,1999,25(4):7-9.
[2]宋成艷,王桂玲,辛愛華,等.黑龍江省水稻品種空育131稻瘟病菌生理小種種類及發(fā)病原因分析[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07(1):41-42.
[3]郭曉莉,劉曉梅,李莉,等.國家北方水稻區(qū)試品種(組合)對稻瘟病的抗性評價[J].吉林農業(yè)科學,2008,33(4):20-22.
[4]顏群,高漢亮.南方稻區(qū)國家水稻區(qū)試新品種(組合)對稻瘟病的抗性[J].廣西農業(yè)科學,2006,37(5):540-541.
[5]黃瑞榮,李湘民,馬輝剛,等.水稻品種(系)抗稻瘟病鑒定與評價[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7,19(7):31-33.
[6]周益軍,白娟,程兆榜,等.我國稻瘟病菌群體多樣性研究[J].中國水稻科學,2004,18(3):277-280.
[7]李進斌,羅朝喜,李成云,等.部分水稻栽培品種對稻瘟病的抗性分析及利用評價[J].植物保護,2000,26(3):1-4.
[8]黃瑞榮,何月秋,曾小萍.水稻品種抗稻瘟病菌集團菌株頻率在抗病鑒定中的應用研究[J].江西農業(yè)學報,1992,4(1):51-56.
[9]何月秋,黃瑞榮,彭志平,等.生物間遺傳學在水稻品種與稻瘟病菌相互作用中的應用[J].植物病理學報,1988,18(1):51-55.
Appraisal and utilization of the resistance of new ricevarieties(lines)to rice blas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ong Chengyan
(Institute of Rice,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amusi154026,China)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 and natural infection,485 new rice varieties were identified for their rice blast resistan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8-2009,among which 109 were resistant.During these years,49 new varieties were popularized,including‘Kongyu131’,‘Suijing3’,‘Longjing12’,‘Longjing14’and ‘Kendao12’.Three super-rice varieties,‘Longjing 14’,‘Longjing18’and ‘Longjing 21’,have been introduced to farmers.About 66 700 hectares of 18 new varieties were planted annually,obtaining tremendous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new rice variety(line); rice blast resistance; appraisal and utilization
S 435.111.41
A
10.3969/j.issn.0529-1542.2011.04.031
2010-06-28
2010-07-18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7BAD65B02);黑龍江省科技攻關重大項目(G A09B102)
聯系方式 E-mail:chengyansong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