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鋼聯(lián)合鋼鐵有限公司 林建筑
轉爐煉鋼擋渣工藝的應用及效益
天津天鋼聯(lián)合鋼鐵有限公司 林建筑
隨著用戶對鋼材質(zhì)量要求的日益提高,需要不斷提高鋼水質(zhì)量,減少轉爐出鋼時的下渣量是改善鋼水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手段。在轉爐煉鋼生產(chǎn)中,爐內(nèi)冶煉時會產(chǎn)生大量熔融狀態(tài)的爐渣,這些爐渣會隨著轉爐的出鋼流入鋼包中,造成以下不利影響:影響鋼包和轉爐出鋼口耐火材料的壽命;爐渣中硫、磷等有害成分重新滲透到鋼水中,影響鋼坯質(zhì)量;增加爐后鐵合金的消耗;增加鋼中夾雜物,降低鋼水質(zhì)量;增加后續(xù)工序中合成渣的用量;增加后步精煉工序處理時間。因此轉爐出鋼時,要采用擋渣出鋼工藝嚴格控制轉爐的下渣量(即隨鋼水流入鋼包中的渣量)。
轉爐煉鋼中,鋼水的合金化大都在鋼包中進行,而轉爐內(nèi)的高氧化性渣流入鋼包會導致鋼液與鋼渣發(fā)生氧化反應,造成合金元素收得率降低,并使鋼水產(chǎn)生回磷和夾雜物增多。同時,爐渣也對鋼包內(nèi)襯產(chǎn)生侵蝕,特別在鋼水進行吹氬等精煉處理時,要求鋼包中爐渣FeO重量低于2%時才有利于提高精煉效果。
擋渣出鋼是在轉爐冶煉終點要求少渣或無渣出鋼,其目的是有利于準確控制鋼水成分,有效地減少回磷,提高合金元素的收得率,減少合金消耗;對于采用鋼包作為爐外精煉容器來說,利于降低鋼包耐火材料侵蝕,明顯地提高鋼包壽命;也提高轉爐出鋼口耐火材料的壽命,減少后續(xù)工序中合成渣的用量,縮短后步精煉工序處理時間,因此轉爐應該采用擋渣出鋼。
為提高轉爐擋渣效果,國內(nèi)外在擋渣技術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自1970年日本發(fā)明擋渣球擋渣出鋼以來,各國為完善擋渣技術,發(fā)明了十幾種擋渣方法。擋渣出鋼的方法有:(1)出鋼前期擋渣;(2)出鋼中、后期擋渣;(3)出鋼后期擋渣;(4)出鋼后擋渣。
出鋼前期擋渣的方法有:(1)擋渣帽擋渣;(2)擋渣料法。
出鋼中、后期擋渣的方法有:(1)投放擋渣球擋渣;(2)投放擋渣錐擋渣;(3)投放擋渣塞(棒、標)擋渣;(4)智能擋渣球擋渣;(5)出鋼口吹氣干擾渦流法擋渣;(6)避渣罩法擋渣;(7)電磁法擋渣;(8)均流出鋼口法擋渣。
出鋼后期擋渣的方法有:(1)氣動擋渣;(2)滑板法擋渣(也稱液壓擋渣閘)。
出鋼后擋渣有:擋渣罐擋渣法。
另外,還有一些擋渣方法,如:三孔出鋼法、真空吸渣法、氣動撇渣法、扒渣法等,未能廣泛應用。
目前常用的擋渣出鋼法是(1)耐材制品擋渣;(2)氣動擋渣;(3)液壓擋渣閘擋渣。
氣動擋渣是80年代中期奧鋼聯(lián)開發(fā)成功的。它采用電子示渣器對鋼流監(jiān)測,并根據(jù)檢測信號用氣動裝置將耐火材料塞子封堵出鋼口。擋渣設備處于爐口極為惡劣的高溫狀態(tài)下,易于損壞,不便維修,價格昂貴,以及氣源、管線在爐身、耳軸中布置不便,不能適應老爐改造等原因的局限,在國內(nèi)未能推廣使用。
傳統(tǒng)的擋渣工藝,是采用投放擋渣球擋出鋼。擋渣球通常采用鐵絲吊掛伸入爐內(nèi),在高溫下鐵絲熔斷,使球落入爐內(nèi),或者采用簡單機械讓擋渣球在溜槽內(nèi)滑動,拋入爐內(nèi)。由于擋渣球通常是以隨波逐流的方式到達出鋼口,而往往由于鋼渣粘性大,擋渣球不能到達出鋼口,或者不能有效地在鋼水將流盡時堵住出鋼口,因而擋渣球擋渣出鋼通常有效率低于70%,由于擋渣球擋渣出鋼的低效率,國內(nèi)一些廠家也試圖從改進擋渣球的形狀等方面入手,提高擋渣效果。但由于擋渣工藝、擋渣設備、擋渣工藝材料的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問題,始終效果不盡人意。
1987年Michael D.Labate總結了西德?lián)踉粼诿绹氖褂玫慕?jīng)驗,發(fā)明了具有擋渣和抑制渦流雙重功能擋渣塞。在轉爐出鋼后期,將擋渣棒導向棒部分在爐內(nèi)插入出鋼口,半球部分懸浮于鋼水與渣液界面上;當鋼水流將盡時,半球擋渣棒適時堵住出鋼口,從而防止渣液流入鋼水包。這項新工藝顯著地降低了鋼水中硫、磷的含量,提高了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同時降低了能耗,減少了鋼水的溫度損失,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該裝置呈陀螺形,粗端有3個凹槽、6個棱角,能夠破壞鋼水渦流,減少卷渣。其比重與擋渣球相近,在4.4~4.7g/m3之間,能浮于鋼渣界面,伴隨出鋼過程,逐漸堵住出鋼口,實現(xiàn)抑制渦流和擋渣的作用。該法擋渣成功率可達96%左右。
2000年以后,盧森堡、德國、日本等國家鋼鐵企業(yè)在轉爐上用大型鋼包滑動水口擋渣,與一些示渣法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控制下渣量,并能準確控制出鋼時間。這種方法擋渣效果好,但其成本較高。同時,由于出鋼口所在的特定位置,使得安裝與拆卸均不方便,且易受吹煉期間噴濺的影響。該裝置設備復雜、成本較高,只適用于120t以上的大轉爐,并冶煉高品種鋼。
以下是擋渣球擋渣、氣動擋渣、擋渣塞擋渣、液壓擋渣閘擋渣的比較:
類 別 擋渣成功率 擋渣有效率 回磷(%) 渣厚(mm) 運行成本 故障率擋渣球擋渣 70~75 70 0.005~0.01 150~200 低 低氣動擋渣 95 90 0.005~0.008 ~100 高 高擋渣塞擋渣 99 96 0.001~0.002 ~50 低 低液壓擋渣閘 99 99 0.001~0.002 20~40 高 低
根據(jù)天津天鋼聯(lián)合鋼鐵有限公司轉爐容量和冶煉鋼種要求以及現(xiàn)有轉爐使用擋渣出鋼的實踐,我們在即將投入的三座120t轉爐中選用前期擋渣帽加中、后期投放擋渣塞方法進行擋渣。
前期擋渣通常采用人工將擋渣帽塞入出鋼口。
中、后期擋渣通常采用擋渣塞投放裝置投放擋渣塞。
擋渣塞投放裝置從安裝形式上分地面軌道型和空中懸掛型,地面軌道型是安裝在爐后平臺的軌道上,空中懸掛型是吊在爐后平臺的上一層鋼平臺下。
兩種形式各有優(yōu)、缺點:
2.3.1 地面軌道型占用爐后平臺靠后側的一定空間,空中懸掛型雖不占用地面空間,但是懸掛在爐后平臺上方,影響上部通行空間。
2.3.2 地面軌道型設備重量輕,爐后平臺不需要任何改造;而空中懸掛型則重量重,則需對上層平臺進行加固改造,否則無法使用。
2.3.3 地面軌道型安裝、調(diào)試、使用、調(diào)整、檢修和維護均在地面完成,非常方便簡捷,安全可靠。尤其在調(diào)整、檢修方面,地面軌道型無論在是否停爐的狀況均可進行,但空中懸掛型則需在停爐條件下進行,否則爐后空中惡劣環(huán)境(高煤氣、高溫)對檢修人員是個危險。
2.3.4 在設備定位精度方面,地面軌道型采用全剛性聯(lián)接機構,整個設備是一個剛性體,而且在三維方向均可調(diào)整并精確定位。而空中懸掛型由于前端為鏈條聯(lián)接,卷揚機傳動,整個設備前端是柔性的,無法達到高定位精度的要求。
2.3.5 在極端事故處理能力方面,地面軌道型強于空中懸掛型。例如在停電或電機缺相情況下(此時懸臂桿在爐內(nèi))地面軌道型地面軌道型完全能夠在地面通過操作解決問題,而空中懸掛型則無法解決。
2.3.6 從夾持擋渣棒的位置方面,地面軌道型在爐后平臺后端側面安裝夾持,而懸掛型則必須在爐口安裝,這對夾棒操作人員的安全造成威脅。
2.3.7 地面軌道型為機電儀一體化設備,與工廠的交接只有一處,只需工廠提供動力電源、氣源即可。而懸掛型則涉及上層平臺負荷設計,操作臺的安放及動力線、氣源的布置,涉及面較廣,檢修維護困難。
2.3.8 在投放原理上兩者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地面軌道型是通過機械手將擋渣棒插入出鋼口后釋放,而懸掛型則是在出鋼口的上方釋放,將擋渣棒自由落體掉到出鋼口,兩者在實踐過程中命中率有較大差別。
馬鋼一煉鋼1#轉爐安裝了懸掛型擋渣塞投放裝置,由于無法連續(xù)正常運行,命中率不高。因此2#、3#轉爐選用地面軌道型擋渣塞投放裝置。
綜上所述,設計決定選用地面軌道型擋渣塞投放裝置。
擋渣塞準確、定點插入出鋼口是實現(xiàn)預期擋渣效果的保證。擋渣塞由于帶一個導向棒的結構,轉爐搖爐出鋼時,Φ140mm直徑的出鋼口浸淹在鋼水之下,投放擋渣塞時,導向棒能否準確地插入出鋼口中對其擋渣效率影響較大。
轉爐每80~200爐更換出鋼口,出鋼口具體位置隨更換出鋼口而變化,但在爐役期內(nèi)變化不大。我們采用以下三項措施以確保擋渣塞的導向棒能準確地插入出鋼口。
3.1.1 利用高控制精度的接近開關可以在三維方向進行調(diào)整并且精確定位,保證投放點隨出鋼口位置變化而變化;
3.1.2 采用獨立的車載液壓系統(tǒng),能夠準確地控制各動作;
3.1.3 采取具有“二次定位”功能液壓鎖緊裝置將行走小車與旋轉平臺鎖緊連成一體,防止機構運行中的動作偏移,保證運行位置的重復性。
擋渣塞投放車設計上在機械、電控、軟件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擋渣塞投放車在轉爐一個冶煉周期內(nèi)工作時間極短,其在待投位置到投放結束返回原始位置,不到1min。
擋渣塞投放車懸臂桿采用了獨立的空氣冷卻系統(tǒng),避免了機構動作時冷卻空氣流量自動降低,造成主要組成部件易損和工作不可靠的缺陷。
擋渣塞投放車軟件方面考慮系統(tǒng)的多路保護控制。從目前使用廠家看,至今無任何故障發(fā)生。
擋渣塞投放車針對轉爐出鋼時工作環(huán)境惡劣,擋渣塞投放車在一個極短工作時間內(nèi)有可能出現(xiàn)極端的情況,在設計上考慮了嚴格的人身和設備安全措施。
在操作方式上設計了車上載人程序自動操作和手動操作兩種方式,機旁程序自動操作方式,共三種操作方式。擋渣棒投放車機械易損件、易耗件少,電氣元件全部采用國外著名廠、商產(chǎn)品。調(diào)整簡單,轉爐更換出鋼口后,操作工可根據(jù)新出鋼口位置在車后作定點調(diào)整。
天津天鋼聯(lián)合鋼鐵有限公司在即將投入的三座120t轉爐設計上采用新型擋渣工藝,對于提高鋼包壽命、延長爐齡有著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
4.1 減少了鋼包中的爐渣量和鋼水回磷量。國內(nèi)外生產(chǎn)廠家的使用結果表明,擋渣出鋼后,進入鋼包的爐渣量減少,鋼水回磷量降低。不擋渣出鋼時,爐渣進入鋼包的渣層厚度一般為100~140mm,鋼水回磷量0.004%~0.006%;采用擋渣出鋼后,進入鋼包的渣層厚度減少為40~80mm,鋼水回磷量0.002%~0.0034%。
按未使用該工藝廢品率平均(P含量過高)每月2 爐計算:FI=120×2×12×500=144(萬元)
4.2 提高了合金收得率。擋渣出鋼,使高氧化性爐渣進入鋼包的數(shù)量減少,從而使加入的合金在鋼包中的氧化損失降低。特別是對于中、低碳鋼種,合金收得率將大大提高。不擋渣出鋼時,錳的收得率為80~84%,硅的收得率為70%~80%;采用擋渣出鋼后,錳的收得率為84~90%,硅的收得率為80%~90%。
采用擋渣出鋼工藝,噸鋼可節(jié)約合金消耗約1kg/t,合金按7000元/t,年產(chǎn)鋼水按300萬t/a計算:F2=300×0.001×7000=2100(萬元)
4.3 降低了鋼水中的夾雜物含量。鋼水中的夾雜物,大多來自脫氧產(chǎn)物,特別是對于轉爐煉鋼在鋼包中進行合金化操作時更是如此。攀鋼對鋼包渣中TFe量與夾雜廢品情狀進行了調(diào)查,其結果是:不擋渣出鋼時,鋼包渣中W(TFe)為14.4%,經(jīng)吹氬處理后渣中W(TFe)為2.6%,這說明渣中11.9%的W(TFe)將合金元素氧化生成了大量氧化物夾雜,使廢品率達2.3%。采用擋渣出鋼后,鋼包中加入覆蓋渣的W(TFe)為 3.61,吹氬處理后渣中 W(TFe)為4.01,基本無多大的變化,其廢品率僅為0.049%。由此可見,防止高氧化性爐渣進入包內(nèi),可有效地減少鋼水中的合金元素氧化,降低了鋼水中的夾雜物含量。
4.4 提高了鋼包使用壽命。目前我國的鋼包內(nèi)襯多采用黏土磚和鋁鎂材料,由于轉爐終渣的高堿度和高氧化性,將侵蝕鋼包內(nèi)襯,鋼包使用使命降低。采用擋渣出鋼后,減少了爐渣進入鋼包的數(shù)量,同時還加入了低氧化性、低堿度的覆蓋渣,這樣減少了爐渣對鋼包的侵蝕,提高了鋼包使用壽命。
由于采用了新型的擋渣工藝,可提高鋼包壽命5%,更換一次鋼包需耐材20t,3800元/t,澆注料12t,每噸1300元/t,鋼包壽命按80爐,年產(chǎn)鋼水按300萬t/a,可節(jié)約耐材費用計算如下:4.5經(jīng)濟效益
按此計算,全年可節(jié)約2387.125萬元。
更為突出的是,由于該工藝的使用,為我公司潔凈鋼生產(chǎn)提供了有利的保證,更為今年高品種鋼提供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