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敏
中小高層建筑中短肢剪力墻結構的設計
張建敏
介紹了短肢剪力墻結構的特點、應用范圍及布置原則,探討了關于短肢剪力墻體系的判定方法,并闡述了短肢剪力墻結構的抗震要求及其一些設計要點,對工程設計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小高層建筑結構,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
近年來,由于住宅需求增加、土地供應緊張等原因,中小高層住宅逐漸受到開發(fā)商和住戶的青睞。設計者為了滿足人們對于住宅的空間結構和平面布局越來越高的要求,將短肢剪力墻結構廣泛地應用于中小高層住宅建筑中。在結構布置時,利用樓梯間、電梯間、山墻和分戶墻設置部分一般剪力墻,其余布置短肢剪力墻,這樣的布置既能使大廳和臥室中沒有凸出的梁和柱,又能通過調整墻體的位置,適應現(xiàn)代居住空間要求的大空間和靈活性,并且該結構體系能進一步減輕結構自重,降低基礎及上部結構的造價。因此,如何對短肢剪力墻結構進行正確判斷和合理設計,成為了目前備受關注的重點問題。
短肢剪力墻是近年來在我國興起的一種抗側力構件,它既保留了異形柱不凸出墻面的特點,又克服了異形柱抗震性能不理想等缺點。我國的中小高層住宅建筑一般不超過 30層(高度在 100m以下),開間也不大(一般在 3.3m~4.5m之間),所以住宅建筑中剪力墻的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都不太大,因此剪力墻墻肢的截面高度可以做的比較小,即所謂短肢剪力墻結構體系。我國 JGJ 3-2002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規(guī)定,短肢剪力墻是指墻肢截面的高度與厚度之比為5~8的剪力墻。通常短肢剪力墻墻肢的厚度為 200mm~250mm,長度為 1 000mm~2 000mm,在布置形式上常采用“T”字形、“L”形、“十”字形、“Z”字形、折線形、“一”字形等形式。
短肢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1)結合建筑平面利用間隔墻位置來布置豎向構件,基本上不與建筑使用功能產(chǎn)生沖突,底部能與商場等服務用房相結合。2)布置靈活,可選擇的樓蓋類型較多。3)剪力墻的間距大,構件受力明確,傳遞路線簡潔。4)短肢墻的數(shù)量、位置和墻肢長度,主要依據(jù)結構抗側力的大小而定。5)由于減少剪力墻的數(shù)量且局部以輕質墻體替代,建筑物的自重減輕,這樣可以減小地震反應和降低工程造價。6)短肢高寬比增大,延性較好,其破壞以彎曲破壞類型為主。7)連梁跨高比較大,其破壞以彎曲破壞為主,地震作用下首先在連梁的端部出現(xiàn)塑性鉸,能起到很好的耗能作用。
短肢剪力墻的應用范圍為:1)B級高度高層建筑和 9度抗震設計的A級高度高層建筑,即使置筒體,也不能采用。2)其最大適用高度比《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表 4.2.2-1中剪力墻結構的規(guī)定值適當降低,且 7度和 8度抗震設計時分別不應大于 100m和 60m。
1)短肢剪力墻主要布置在房間間隔墻的交接處,墻肢的數(shù)量要根據(jù)具體的抗側力要求進行確定,不能過多或過少,以免結構過剛或者過柔。2)短肢剪力墻應該盡量均勻布置,以保證建筑物的剛心和質心相一致,避免在地震中發(fā)生扭轉。3)在結構布置上,要使短肢剪力墻盡量對齊拉直,使其形成成片的聯(lián)肢抗側力結構。4)當水平荷載較大時或者建筑物造型不規(guī)則時,應該在平面外各角點及邊緣處布置短肢剪力墻來滿足結構平面剛度的要求和加強結構的整體性。5)為了避免墻肢凸出各間隔墻表面,墻肢一般不宜過厚。
設計為短肢剪力墻的必要條件為:抗震設計時,短肢墻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傾覆力矩不大于結構總底部地震傾覆力矩的50%。
另外,設計者在進行設計時,可根據(jù)不同的設計階段選用不同的判定方法來滿足不同階段的設計要求:1)在方案設計階段,結構的主要任務是結構選型,包括豎向及抗側力體系,樓屋面結構體系等。這時,當然應該采用復合面積法或截面面積法,在方案階段大致判斷是屬于短肢剪力墻較多結構體系,目的是控制結構總高度和抗震等級等原則性問題??紤]到實際情況,截面一般沒有確定,采用負荷面積法是最直觀的方法。也就是說當由短肢剪力墻負荷的樓面面積與全部樓面面積之比超過 50%時,應定義為短肢剪力墻較多結構體系。2)在初步設計階段和施工圖階段,此時截面基本確定,可采用截面面積法初步判斷是否為短肢剪力墻結構,然后在詳細計算時則應按短肢剪力墻承受的傾覆力矩可占結構底部總傾覆力矩的40%~50%時,認為是短肢剪力墻較多結構體系,目的是用于調整墻肢的布置和多少,確保構件安全。3)對于多層建筑,可適當放寬短肢剪力墻的負荷面積比例。即當由短肢剪力墻負荷的樓面面積與全部樓面面積之比超過 60%時,定義為剪力墻較多結構體系。
由于短肢剪力墻抗震性能相對較差,在設計選用短肢剪力墻結構時,需加強概念設計,提高規(guī)范要求。對一些不利部位加強構造措施,在符合規(guī)范要求的情況下,短肢墻是較為可靠的。
在抗震設計時,規(guī)范要求:1)短肢剪力墻的抗震等級應比《高規(guī)》4.8.2規(guī)定的剪力墻的抗震等級提高一級采用,以從構造上改善短肢剪力墻的延性。2)各層短肢剪力墻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產(chǎn)生的軸力設計值的軸壓比,抗震等級為一、二、三級時分別不宜大于 0.5,0.6和 0.7;對于無翼緣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墻,其軸壓比限值相應降低 0.1。3)除底部加強部位應按《高規(guī)》7.2.10條調整剪力設計值外,其他各層短肢剪力墻的剪力設計值,一、二級抗震等級應分別乘以增大系數(shù) 1.4和 1.2。4)短肢剪力墻截面的全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強部位不宜小于1.2%,其他部位不宜小于 1.0%。5)短肢剪力墻截面厚度不應小于 200mm。6)7度和 8度抗震設計時,短肢剪力墻宜設置翼緣?!耙弧弊中味讨袅ζ矫嫱獠灰瞬贾门c之單側相交的樓面梁。7)《高規(guī)》7.2.1條文規(guī)定了帶有筒體和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5。
1)高層點(板)式住宅采用短肢抗震墻結構體系,只要抗側力構件布局合理仍然是比較理想的一種結構體系,但在地震區(qū),高層建筑中,剪力墻不宜過少,墻肢不宜過短,因此不應設計僅有短肢剪力墻的高層建筑,要求設置剪力墻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形成短肢剪力墻與筒體(一般剪力墻)共同抵抗水平力的結構。2)短肢墻的布置合理、對稱、均勻,力求質量中心與剛度中心重合,短肢墻布置應以 T形、L形、]形、十形為主,這樣可增加短肢墻抗扭和出平面外穩(wěn)定。3)短肢剪力墻結構的抗震薄弱部位是建筑平面外邊緣的角部處的墻肢,當有扭轉效應時,會加劇已有的翹曲變形,使其墻肢首先開裂,因此應加強其抗震構造措施,如減小軸壓比、增加縱筋和箍筋的配筋率。4)主要抗側力結構筒體(或長墻)一般利用樓、電梯間,但要注意剛度的均衡性,不要集中在一處布置使建筑產(chǎn)生過大的扭轉效應,同時筒體要有足夠的剛度,其平面尺寸不宜過小,要使筒體和一般剪力墻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傾覆力矩不宜小于結構總底部地震傾覆力矩的 50%,形成多道抗震防線,為了確保水平力可靠傳遞,核心區(qū)樓板適當加厚,與核心筒相連的連梁按強剪弱彎設計,短肢墻之間的梁凈跨不宜過小(一般取 4m~6 m),使其具有一定的耗能作用。5)各短肢墻應盡量對齊、拉直,使之與連梁一起構成較規(guī)則且連續(xù)均勻的抗側力片。并且每道短肢墻宜有兩個方向的梁與之連接。短肢墻的數(shù)量可多可少,肢長可長可短,主要視抗側力的需要而定,還可以通過不同尺寸和布置調整剛度和剛度中心位置。6)短肢剪力墻—筒體(或一般剪力墻)結構體系,電算分析力學模型建議采用高層建筑結構空間有限元分析軟件SATWE,短肢剪力墻結構體系考慮,各部位宜取兩種力學模型分析結果的不利工況,短肢墻之間的梁應根據(jù)跨高比的不同分別按連梁、框架梁計算內力和配筋(即一般情況下,當短剪力墻洞口形成的跨高比小于 5的連梁,應按連梁進行設計;當跨高比不小于 5時,宜按框架梁進行設計),短肢墻仍屬于剪力墻的范疇,配筋可采用一般剪力墻的計算方法,但是對于長寬比小于 3的短肢墻則必須按柱的方法進行設計。注意整體計算需考慮填充墻對建筑基本自振周期影響,折減系數(shù)可取 0.8~0.9。
短肢剪力墻結構是一種性價比較高的結構體系。只要設計者能熟悉相關技術資料,根據(jù)其受力特點充分了解其破壞機理,選擇適合的計算軟件、分析方法、計算模型和相關參數(shù),對計算結果合理性判斷,保證結構的整體抗震性能,使整個結構具有必要的承載能力、剛度和延性,在符合規(guī)范要求的情況下,短肢剪力墻結構體系能夠得到廣泛的運用。隨著設計技術的進一步提高,短肢剪力墻結構也將得到更加良好的發(fā)展。
[1]JGJ 3-2002,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S].
[2]彭 色,程文滾,傅玉良.短肢剪力墻洞口寬度限值的研究及短肢剪力墻結構的定義[J].工業(yè)建筑,2006(1):26-30.
[3]伊新富,方鴻強.短肢剪力墻較多結構體系判定條件及方法[J].住宅科技,2006(11):28-30.
[4]王亞勇,戴國瑩.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疑問解答[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5]李紅梅.對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的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10(2):10-11.
Design of short shear wall for sm all high-rise structures
ZHANG Jian-m in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application scope,and layoutprinciples of shortshearwallstructure,discusses the identificationmethods about short shear wall system,and expounds seismic requirements and some design points of short shear wall,which has significant guidingmeaning for engineering design.
small high-rise structure,short shearwall,structure design
TU973.16
A
1009-6825(2011)09-0060-02
2010-12-08
張建敏(1981-),男,助理工程師,廊坊市天一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河北廊坊 0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