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梅 尹志明
以整個瓜作為播種材料,為傳統(tǒng)的育苗方式。但該法用瓜多,成本高,成苗率低,且易爛瓜引發(fā)病害。
1.催芽 溫暖地區(qū)以秋季9~10月播種為宜,翌年可以提早萌芽,延長營養(yǎng)生長期,能取得較高產(chǎn)量。較寒冷地區(qū)則以春季3~4月播種為宜。
春播時,可利用溫床或溫室提早育苗。選擇個大、無病、無傷的種瓜,把首端的合縫處用刀切個口,裝入25cm×15cm的塑料袋中(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防止瓜芽干死或瓜皮干縮),再碼到筐中,每隔1~2天必須掀開薄膜通風換氣,否則會因膜內氧氣不足而使種芽窒息發(fā)黃而死。也可以將種瓜直接埋入河沙中,底層鋪3cm,上覆蓋3cm,然后置于15~20℃左右的環(huán)境條件下催芽。溫度不能太高,以防芽子細弱不壯。大約15天左右,種瓜由首端合縫處開裂長出根系,子葉張開后,即可進入育苗階段。佛手瓜種子無后熟和休眠期,果實成熟后只要條件適宜,種子就會在瓜中發(fā)芽,但有的果實會出現(xiàn)子葉邊緣上、下搭扣現(xiàn)象,無法出苗,因此也可選擇已發(fā)芽的種瓜育苗。
2.營養(yǎng)土配制 營養(yǎng)土配制用肥沃、潔凈的園田土和細沙各50%,混合均勻,加水至濕而不沾手為度。
3.播種 將發(fā)芽的種瓜裝進盛有營養(yǎng)土的直徑20~30cm、高20cm的塑料桶或大花盆中。每缽內栽1個瓜,將種瓜的瓜芽端朝上直立或斜立置于其中,上蓋4~6cm的營養(yǎng)土,搬到棚室中進行育苗。
4.苗期管理 新鮮的佛手瓜含水量高,播后一般不需澆水、施肥,靠自養(yǎng)解決。育苗營養(yǎng)缽上最好覆蓋地膜保持土壤濕潤,如必須澆水,可用水壺在母瓜周圍澆小水,切勿把水澆在母瓜出芽的縫隙中。也可在地面澆小水,讓水分浸潤上部的營養(yǎng)土。存放一段時間的種瓜,播后要澆足底水,上面覆蓋4cm厚的細土。出芽后應經(jīng)常見光,防止秧苗黃化和徒長。佛手瓜側枝分生力很強,根萌很多,苗期應及時除去多余的側枝和萌蘗,只留1個主枝。如果幼苗徒長,可在主蔓4~5片葉時摘心抑制,促發(fā)側枝。側芽萌發(fā)出來以后,保留其中比較好的2~3個,其余的全部除去。對于弱苗,要通過控制溫度,增加光照,提高地溫等措施促其轉壯。幼苗期絕對不能用人糞尿,因為佛手瓜的幼苗對人糞尿很敏感,施用后會很快枯萎死亡。棚或畦內溫度控制在20~25℃,定植前一周通風煉苗,苗齡30~35天。
又稱裸胚育苗,即將去掉種皮的種子作為播種材料。優(yōu)點是出苗速度快、出苗率高、減少病害感染,體積小,易于播種、貯藏和交流種子,此外,去掉種子的種瓜仍可利用。缺點是只能春播,育苗技術較高,秋播越冬不安全。
1.選種 選用單果重200~300g,瓜齡25天左右,成熟好,無損傷、病蟲的果實作種瓜。
2.滅菌 將沒有發(fā)芽的種瓜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倍溶液中浸蘸一下,取出晾干,進行催芽。如果種瓜已經(jīng)出芽,可用刷子蘸藥進行涂抹,但不要遺漏,不能涂到芽子和幼根上,以防燒苗。
3.催芽 方法有兩種:一是把種瓜放進塑料袋內,折疊封嚴口,放到15~20℃的環(huán)境下催芽??蓪⒎N瓜側放,使種瓜首端的大合縫與地面垂直,有利于種瓜的開縫出芽。約經(jīng)過15~20天,種瓜便會陸續(xù)裂口,生根出芽,當根系長至3~5cm,芽長2cm左右時,即可轉入育苗。二是用細沙催芽,整好沙畦后,將種瓜直立擺入,上覆蓋2cm厚的細沙,保持沙子的相對含水量75%~80%,溫度15~20℃,當芽長出沙面5cm時,可轉入育苗。
4.營養(yǎng)土配制 用肥沃園田土2份、細沙2份、充分腐熟的農(nóng)家肥1份,過篩后充分混勻,噴水使相對含水量達75%左右,選用直徑12cm、高20cm的塑料筒,底部封住后扎2個暢通的透水孔。
5.取胚、種胚 取幼芽長3~5cm的種瓜,用手輕輕掰著尖端的裂縫,使其增大到1cm左右,再輕輕撥動子葉,待整個子葉活動時,將胚整個取出。注意取胚時不要將整個瓜掰成兩半,這樣剩余的瓜仍可作為商品出售或繼續(xù)貯放。取出的光胚可以馬上播種育苗,也可以放在3~8℃的環(huán)境下,可存放10~20天。培育時,先將營養(yǎng)土裝入口徑10cm、長18cm的營養(yǎng)袋(缽)里達三四成,輕壓后將光胚芽朝上栽入其中,再填入營養(yǎng)土至子葉上3cm左右,將袋(缽)擺入棚室中育苗。
6.苗期管理 出苗前的溫度掌握在15~20℃,出苗后降為10~15℃。育苗期間的土壤水分相對濕度70%~80%。光照要充足,如果苗床上覆蓋有塑料薄膜,白天要經(jīng)常揭開見光。注意苗期不能施用人糞尿。
為降低種瓜用量、擴大繁殖系數(shù),可采用莖切段扦插育苗。該法可提高繁殖系數(shù)10多倍。但這樣育出的苗子一般較弱,須注意苗期加強根外追肥,定植后也要特別注意加強肥水管理。應提前到11~12月份用種瓜育苗,延長苗齡使幼苗多發(fā)枝,翌年3月上、中旬將秧蔓每2~3節(jié)剪一段,將下面一節(jié)的葉片去掉,基部浸入500mg/L升的吲哚乙酸或萘乙酸水溶液中浸泡5~10分鐘,取出后插入育苗缽、育苗床或輕質基質(蛭石、珍珠巖、過篩爐渣等)上,保持一定的濕度,控制溫度在20℃左右。經(jīng)1周左右即可恢復生長,10天后根系伸長,及時澆水。注意因蛭石等無營養(yǎng),生根期間需每天澆1~2次營養(yǎng)液,簡易營養(yǎng)液可采用腐熟豆餅水或復合肥水代之。扦插的成活率一般為75%~80%。
佛手瓜具肉質塊根,呈淡黃白色,霜前采收果實后,可將塊根刨出,在屋內以濕沙保存,既可食用,也可育苗。育苗時多在翌年清明前后,將保存完好的塊根置25℃條件下催芽,把出芽的塊根切成小塊,每塊留2~3個芽,切口處蘸些草木灰,稍晾后即可栽種。
佛手瓜若保護根系安全越冬,來年可繼續(xù)發(fā)芽結瓜。方法是霜前采收結束后,剪去秧蔓,在根部覆蓋20~30cm草木灰或細干沙,上部搭一個長、寬、高各1米左右的塑料棚,夜間蓋草苫保溫。翌春天暖萌芽前在瓜根周圍1m處挖環(huán)狀溝,埋施足量農(nóng)家肥及部分速效化肥,然后澆水,促其及早萌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