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農(nóng)村基督徒的宗教皈依歷程
        ——以甘肅W鎮(zhèn)天主教為例

        2011-08-15 00:52:22郭建康
        當代教育與文化 2011年2期
        關鍵詞:信仰農(nóng)村

        郭建康

        (西北師范大學 西北少數(shù)民族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70)

        農(nóng)村基督徒的宗教皈依歷程
        ——以甘肅W鎮(zhèn)天主教為例

        郭建康

        (西北師范大學 西北少數(shù)民族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70)

        以甘肅W鎮(zhèn)天主教為例,采用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兩種方法,對農(nóng)村基督徒宗教皈依的歷程做了簡要分析,主要內容包括宗教皈依的社會根源、動機、途徑以及皈依效果的強化等方面。

        農(nóng)村基督徒;宗教皈依;天主教

        一、引言

        皈依(Conversion)作為宗教研究中的經(jīng)典論題,也是國內外許多學者經(jīng)常討論的常新課題。近20年來,隨著基督教在我國的快速傳播,農(nóng)村信徒已經(jīng)成為中國教會的主要群體。那么,在兩千年傳統(tǒng)信仰(儒、佛、道、民間信仰等)影響下,他們是如何走向基督信仰的呢?筆者擬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兩種方法,分析甘肅農(nóng)村基督徒宗教皈依的歷程。

        本文所指的基督徒是指正式“領洗”皈依的天主教信徒。雖然以往對皈依的研究中存在“皈而不依者”(believers but not belongers)和“依而不皈者”(belongers but not believers)兩種情況,但“皈依”作為一種制度化的信仰認同,一般來說還是比較穩(wěn)定的。所以,多數(shù)學者基本上以正式“皈依”作為判別宗教徒的一個標志。[1]

        W鎮(zhèn)行政建制上隸屬甘肅省天水市,此地天主堂歸天主教天水教區(qū)直接管轄,之所以選擇此地天主教作為調研對象,原因有四:一是此地為漢人社區(qū),居住歷史悠久,且周邊各村都保持較為完整的大姓宗族;二是天主教在此地傳播歷史悠久 (可追溯到清朝光緒年間),信徒眾多,是天主教天水教區(qū)重要的堂區(qū);三是W鎮(zhèn)位于“羲里媧鄉(xiāng)”,道教、佛教傳承歷史悠久,具有多元的文化和信仰資源;四是天主堂與基督堂 (在中國指基督新教)僅一墻之隔,對于同一種基督信仰的不同教派,信徒在信仰選擇時必然會涉及比較,有助于了解天主教信徒皈依的獨特因素。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

        本文綜合運用量化和質化兩種方法對農(nóng)村基督徒的宗教皈依原因進行分析。在量化研究中,采用隨機抽取的方式從W鎮(zhèn)天主堂抽取基督徒120人發(fā)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9份 (占82.5%)。

        在質化研究中,在W鎮(zhèn)天主堂對20名基督徒以及4名神父、4名修女分別進行深度訪談,了解信徒的信仰歷程。

        (二)研究程序

        當我們來到W鎮(zhèn)天主堂,正值堂口舉辦為期一周的培訓班,附近堂口的神父和修女以及眾多信徒都前來參加,每天參加人數(shù)達70人左右,借此機會我們在教堂留宿一周,和神職人員及信徒建立了深厚的人際關系,便于順利進行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為此次的調研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三、問卷調查結果

        (一)信徒結構

        調查結果顯示,每周參加禮拜的信徒以中年人(64.6%)和女性 (69.7%)為主,且大部分信徒處于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 (63.6%),這和我國以往研究教會“老三多”(老人多、婦女多、文化水平低者多)的情況略有不符,原因在于一是老人文化水平低,難以順利完成問卷,這也是問卷調查要求文化高的局限所在;二是許多老年人生病或身體不好,除四大瞻禮節(jié)外一般很少進堂;三是農(nóng)村經(jīng)濟收入主要依靠勞務輸出,平時男性信徒多在外打工,進堂禮拜人數(shù)較少;四是隨著社會經(jīng)濟不斷增長,農(nóng)村教育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很多信徒都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五是信徒結構朝青年化發(fā)展,其文化水平也在相應的提高。

        (二)信徒最初接觸天主教的途徑及時間歷程

        本研究利用兩個問題“您當初是如何開始信主的”,“您接觸信仰多長時間就信主了”來了解信徒的信仰動機及其皈依的時間歷程。統(tǒng)計結果顯示:信徒最初接觸天主教的途徑主要為“父母信仰的影響”,占調查總人數(shù)的61.6%,其次為“經(jīng)歷生活變故”和“親戚朋友傳福音”,分別為18.2%和16.2%,最后是“書籍和傳媒的影響”,只占4%。信徒最初接觸天主教的途徑存在著年齡差異,青少年主要通過“父母信仰”而接觸天主教,而中老年人信仰宗教的途徑為“經(jīng)歷生活變故”和“親戚朋友傳福音”。

        統(tǒng)計資料顯示,46.5%的信徒在接觸信仰6個月以內就正式皈依,21%的信徒在接觸信仰2年左右正式皈依,而32.5%的信徒在接觸信仰5年左右正式皈依。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歷生活變故”的信徒皈依時間一般在6個月以內,通過“親戚朋友傳福音”而接觸信仰的信徒皈依時間一般在2年以內正式皈依,“父母信仰影響”而皈依的信徒則經(jīng)歷更長時間。

        (三)信徒心中主的形象

        費爾巴哈曾經(jīng)說過,信仰者對上帝的關系其實就是對他自己的本質的關系,[2](P57)因而問卷要求信徒用一個詞描寫心中主的形象,結果顯示,54.5%的信徒認為主是慈愛的,26.2%的信徒認為主是萬能的,14.1%的信徒認為主是寬容的,4%和1%的信徒認為主是公正的和嚴厲的。由此可見,慈愛即是上帝的本質,也是農(nóng)村信徒心中的理想社會;萬能則反映了農(nóng)村信徒生活的艱辛和天主教傳播的世俗化特征。

        四、農(nóng)村基督徒宗教皈依的歷程

        自改革開放以來,天主教在中國內地獲得迅速發(fā)展,作為一個外來宗教,其發(fā)展不是在文化開放的城市,而是選擇了傳統(tǒng)文化根深蒂固的農(nóng)村。歷史上由于戰(zhàn)亂頻繁,交通不便等因素,傳教士要深入中國內地,特別是農(nóng)村地區(qū)的成效極為有限,[3](P199)而如今農(nóng)村信徒已占據(jù)了很大比重,究竟什么原因促使農(nóng)民皈依天主教,本文試圖做出一點分析。

        (一)宗教皈依的社會根源

        1.社會矛盾的加劇。馬克思說,國家、社會產(chǎn)生了宗教,宗教是“這個世界總的理論,是它的包羅萬象的綱領,它的通俗邏輯,它的唯靈論的榮譽問題,它的熱情,它的道德上的核準,它的莊嚴補充,它借以安慰和辯護的普遍根據(jù)”。[4](P1)法國思想家圣西門認為宗教在社會中起著重要作用,社會需要一種“人類宗教”。即使在階級已不存在的社會主義社會,只要合理的人際關系尚未完全建立,就還存在支配個人生活的社會異己力量,那么宗教也就會存在。[5](P63)

        中國處于劇烈的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中存在著種種現(xiàn)實的矛盾,造成某種“失范”或“無規(guī)范”狀態(tài)。于此同時,農(nóng)村也經(jīng)歷著巨大的社會變遷,自然經(jīng)濟的解體,宗族體制的消亡,原有信仰體系的瓦解,多元文化的涌入,使得鄉(xiāng)村固有的價值觀,人際關系及社會規(guī)范產(chǎn)生了動搖,一部分人喪失了群體的安全感和認同感,產(chǎn)生明顯的挫折感或失落感。人們一旦得不到合理的、妥善的解決,又不能取得科學的認識時,信仰宗教就難以避免。這時的宗教則成為人們獲得內心平衡和精神撫慰的最易理解、最方便的一種途徑或手段。

        信教好啊,你看社會上到處是離婚的、犯罪的,人情也冷淡得很,跟以前大不一樣了,你再看看基督徒不罵人、不偷盜、不離婚,因為天主不讓這么做,這么做是要下地獄的。所以教會是在促進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我以前不信主的,那時候上班看領導眼色,辦事請客送禮,退休了回到家里也是悶悶不樂,就在那時信的主,因為教會是在教人們怎樣愛別人,現(xiàn)在每天都來教堂,一天不來就覺得失落得很。(T信徒,男,57歲,行政單位)

        2.社會信仰的缺失。在中國社會歷史傳統(tǒng)中,中國人曾有過普遍的宗教信仰,遠古時代盛行自然和鬼神崇拜,尤其與農(nóng)業(yè)祭祀有關的日神、月神、山神、河神等,皆起源遠古而綿延不絕,形成普遍的民間信仰。土生土長的道教更是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包容和豐富的多元色彩,不僅傳承了古代崇拜傳統(tǒng),還將供奉的眾多神仙形成系統(tǒng)。世界三大宗教分別于不同的歷史時期傳入中國,不僅為中國人民所接受,而且與中國文化相結合,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中國傳統(tǒng)社會雖然沒有出現(xiàn)西方那樣占據(jù)“國教”地位的宗教,但并不能說中國人無宗教信仰。

        近代中國,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徹底遭到否定,十年“文革”的浩劫,宗教界人士被打倒,正常的宗教活動被強行禁止,中國的傳統(tǒng)宗教被強大的政治勢力給“消滅”了,而大眾所崇拜的民間信仰也被作為封建迷信成為愚昧落后的代名詞。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天主教在農(nóng)村的蓬勃發(fā)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府一直不遺余力地鏟除民間宗教,將天主教在農(nóng)村傳播的最大障礙除去,為其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6]

        事實證明,雖然包括天主教在內中國所有的宗教生活都遭到了嚴重破壞,但民眾心目中對神等超自然想像的崇拜卻依然存在。而所謂宗教復興,只是少數(shù)體制宗教的復興,而對于打著佛、道旗號的民間信仰仍作為封建迷信被打上愚昧落后的標記。同時傳統(tǒng)佛教、道教屬上層宗教,對中國民間的實際影響遠沒有想像的那樣大,而此時天主教正面臨著在華的第五次傳播與發(fā)展,其所宣揚的普世宗教及采用的本土化策略使其迅速成為民間信仰的代替品。

        3.天主教的本土化。一種文化的傳播想要取得成功,在保持自身特質相對獨立性的同時,必須與當?shù)氐奈幕蜕鐣〉昧己玫臏贤?吸收可接受和認同的本土文化,得到本土文化的認同。天主教自從傳入中國就一直致力于本土化傳播,其中集大成者耶穌會士利瑪竇則穿儒服、讀五經(jīng),爭取士大夫的同情,其本質上使天主教適應中國文化,從而開創(chuàng)自上而下的傳教策略。[7](P13)

        如果說晚明天主教走的是一條儒化天主教的本土化道路,那么清中葉時期天主教則采取下層化策略,即與民間傳統(tǒng)相結合的本土化道路,具體表現(xiàn)為傳教的底層性、習教的自立性以及儀式的民間性。這條本土化策略使得天主教在晚清禁教時期得以一直保存和延續(xù),成為近代天主教在華復興的基礎。[8]

        基督文化作為一種外來文化進入中國文化系統(tǒng),其傳播過程中受到了本土文化的排斥,如康熙時期的禮儀之爭。因此,為了能更好地在一個有自身穩(wěn)定文化系統(tǒng)的區(qū)域生根發(fā)芽,天主教自建國之初就開始了巧妙的自我調適。這種調適包括教會的自治、教義的儒化以及宗教形式的多樣性、民間性等。具體來說,教會自治使得天主教擺脫了“洋教”的帽子,不再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為天主教的傳播奠定了政治和社會基礎。教義儒化是指天主教義與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結合,利瑪竇曾利用儒家經(jīng)典來證明其基督教義,在其著作《天主實義》中說:“吾天主乃古經(jīng)書所稱上帝也?!盵9](PP.5-6)而對于農(nóng)村信徒來說理解更是直接、通俗:

        好多人不明白,都認為我們信的是洋教,其實我們信的是頭上的老天爺。(T信徒,女,52歲,農(nóng)民)

        (二)宗教皈依的動機

        1.個人生活需要一種信仰。人作為宇宙萬物中的最高存在物,其信仰是人類特有的精神屬性。信仰是人們對某種主義、價值理想的極度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活動指南,寄托著人的精神的最高眷注和關懷。[10](P6)費爾巴哈從無神論角度論述了信仰問題,他強調:“人類必須有信仰。”而宗教是人類特有的精神信仰,是社會歷史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人類智力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產(chǎn)物。因此無論是原始宗教中的圖騰崇拜,還是現(xiàn)代宗教中的多神教、一神教,其產(chǎn)生和發(fā)展都反映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需要。

        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神靈觀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其基本形式也經(jīng)歷從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太陽神崇拜到巫術觀念的產(chǎn)生,進而發(fā)展為古代中國的民間信仰和國家宗教。而民間信仰則與農(nóng)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表現(xiàn)為廣泛流行社會底層民眾,特別是農(nóng)民中間的關于信仰、迷信及世代相傳的文化體系和價值觀念。[11](P94)因此,在農(nóng)村無論是外來宗教如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正統(tǒng)宗教系統(tǒng),還是傳統(tǒng)的儒、道以及鬼神、祖先崇拜等民間信仰系統(tǒng),都無一例外的在農(nóng)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此W鎮(zhèn)W村主任向我們介紹了當?shù)氐男叛銮闆r:

        我們村處于“羲里媧鄉(xiāng)”,其傳統(tǒng)信仰是道教和佛教,建國以前全部村民都在信,其中信道教的最多,主要是祈求風調雨順,全家平安,生財發(fā)家等。對于家里拜祖先,祭鬼神那是中國的傳統(tǒng),每家每戶都會做,其主要目的還是想獲得保佑。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此地傳教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而改革開放以后它們發(fā)展最為迅速,許多以前信神、信佛的現(xiàn)在都信耶穌了,其發(fā)展規(guī)模不可小視。不管信什么,都是一種精神寄托,尤其對農(nóng)民來說,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W村主任,男,46歲)

        2.經(jīng)歷生活變故?!捌綍r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形象的描述出了中國大眾信仰的功利性。韋伯曾指出,中國傳統(tǒng)宗教只屬于少數(shù)知識特權階級,而平民大眾所信仰的宗教更多是一種巫術。馬林諾夫斯基指出,巫術和宗教的區(qū)別在于:“巫術是實用的技術,所有的動作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宗教則是包括一套行為本身便是目的的行為,此外別無目的。”[12](P75)不少學者也都曾注意到中國民間宗教的這種現(xiàn)實性和功利性。如唐君毅說:“中國人的宗教動機充滿了現(xiàn)實的精神……所以財神和觀音才成為通俗的崇拜對象?!盵13](P219)孔漢思說:中國的民間宗教“常常成了純粹的功利主義的虔誠”,“最終為自己獲取最大的利益”。[14](P53)因此,一般民眾始終把佛和菩薩作為“有求必應”的崇拜對象。

        如今,在西部農(nóng)村,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還不高,自然經(jīng)濟和半自然經(jīng)濟仍占相當比重,一定程度上未擺脫依靠大自然“恩賜”或靠天吃飯的狀態(tài),同時人們在面對生老病死、世事無常以及社會轉型帶來的貧富差距等不確定因素時,常常感到自己無能為力,便產(chǎn)生了恐懼、不安心理。為了求平安、祈豐收、消災避禍,更容易皈依宗教,從中尋求神佑和精神慰藉。

        因此,天主教在W鎮(zhèn)的傳播也具有了典型的中國民間信仰特色,即信徒更關注宗教在生活中的現(xiàn)實意義,而不關心高深莫測的宗教教義和世界觀之類的大問題,他們信教主要是為了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其中治病成為眾多信徒皈依教會的主要原因。

        我當初患有癌癥,在醫(yī)院里醫(yī)生都給我下了死亡書,我也感到自己活不長了,這時候我的一個親戚來我家向我傳福音,我聽了以后覺得有道理就信了,每天向天主禱告,讓他保佑我身體能夠健康,結果奇跡出現(xiàn)了,我居然感到身體在一點點恢復,后來去醫(yī)院檢查,醫(yī)生都感到驚奇,我知道這是天主對我的恩賜。(Y信徒,男,85歲,農(nóng)民)

        信徒信教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身體不好,或者家庭有矛盾,或者發(fā)生過意外等,這是農(nóng)村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他們來到教堂就想讓神父幫他們向天主禱告,天主是偉大的神,可以做任何事情,也可以治病,但只有真心信天主,天主才會恩賜你。(T修女,38歲,天水教區(qū))

        針對中國農(nóng)民信教的特點,W鎮(zhèn)天主堂在福傳方面也采取了針對性的策略。

        在教會福傳方面每年我們都會成立三人一組的福傳小組,對當?shù)亟?jīng)濟有困難或者有人生病的家庭進行福傳,買水果去看望他們,向他們講天主的道理,替他們向天主禱告,他們的病好了一般就會信了,但是有些人生病時信天主,病好了就不信了,這樣的情況也有,他們信天主就是純粹的是為了治病。(C信徒,男,61歲,W鎮(zhèn)天主堂堂管會會長)

        3.尋找精神慰藉?;阶诮探?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其基本教義主要包括6個方面:《圣經(jīng)》崇拜與上帝創(chuàng)世說、“三位一體”上帝說、原罪說、救贖說、天堂地獄說與末世論、上帝十誡說。[15](P88)其中上帝創(chuàng)世說解釋了宇宙萬物包括人類自身的來源,而人類祖先亞當夏娃所犯下的原罪成為人類苦難的根源。救贖說提供了人類如何死后得永生的途徑,信者上天堂,不信下地獄,天堂地獄描繪了人類死后的歸處。末世論更是給基督徒巨大的壓力,成為其在現(xiàn)世中遵守戒律的動力?;阶诮探塘x的系統(tǒng)性、完備性及壓力性提供了人們對世界萬物和人類的起源,死后的歸宿以及現(xiàn)世生活的意義等終極問題的一個合理解釋,尤其對天堂的理想描繪與傳統(tǒng)佛教生死輪回及道教羽化升仙不謀而合,表現(xiàn)了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和對永生的渴望,成為老年人皈依的主要原因。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信徒對我們說:

        你們要多看《圣經(jīng)》,多了解天主,然后趕快領洗,這樣將來死后就可以進天堂,要不然就被魔鬼帶到地獄里去了。你想想看,進天堂多好,與天主一起享受永生。(W信徒,女,83歲,天水市教堂信徒)

        “三位一體”是指天主只有一個,但具有三個實際區(qū)別的位格,即“圣父、圣子、圣靈”。天主教認為,上帝是愛,圣靈是上帝在人間的臨在,最基本的恩典是仁愛。上帝愛人則要求人類不僅要愛上帝,更要像上帝愛人那樣去愛別人?!笆]”是信徒倫理生活的基本準則,更是對人道德的約束。一位中年信徒對愛和“十誡”深有體會,談到他當初信教的原因時說:

        由于父母去世較早,我是老大,下面一個兄弟,很快就到了成婚的年齡,由于家里經(jīng)濟困難,兄弟婚后和我們一起生活,我愛人就會因為一些經(jīng)濟原因和兄弟不和,而我夾在中間更是無可奈何,很是為難,后來朋友向我傳福音,我覺得講得好,就讓他們去我家向我愛人和兄弟講十誡和仁愛,后來他們就慢慢地不吵架了,生活過的舒心了,我們全家都覺得好,就一起都信耶穌了。(Q信徒,男,43歲,農(nóng)民)

        4.群體生活的需要。人類是群居的動物。人們生活在社會中,總是通過一定的社會關系結合在一起。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村是隨著農(nóng)業(yè)的形成而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一個家族在一個地方固定居住,共同生產(chǎn),進行社會交往,繁衍生息所形成的自然村落,是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村最典型的農(nóng)村社區(qū)類型。從社會關系來看,血緣關系、地緣關系是兩種最重要的社會關系。[16](PP.28-29)從情感關系來看,傳統(tǒng)農(nóng)村封閉性強,鄰里交往頻繁而密切,形成了守望相助、患難相恤、出入相友的生活共同體。[11](PP.51-52)

        隨著農(nóng)村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物質文化的沖擊,傳統(tǒng)鄉(xiāng)村中的熟人社會逐漸向生人社會轉化,人們之間的交往日趨帶有短暫性、間接性和功利性的特點,農(nóng)村精神生活發(fā)展的落后狀況使得各種宗教組織成為農(nóng)村社區(qū)的一種新的文化有機體。對于農(nóng)村老年信徒來說,其晚年生活是孤獨寂寞的,而在教堂參加禮拜可以找到一種心理上的歸屬感,通過尋找一種集體生活而慢慢地產(chǎn)生了虔誠的宗教觀念。迪爾凱姆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曾這樣描寫:一旦人們聚集在一起,“一種熱情就通過他們的集體形成了?!痹谶@種興奮、狂熱的場合,“人們被一種外力控制著、帶動著,在他們的思想行動大大不同于常規(guī)的時候,人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一種不再屬于自己的感覺,宗教觀念從這種狂熱本身中產(chǎn)生了?!?/p>

        在W鎮(zhèn)的教堂里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老年信徒無論身體如何,都會每天堅持到教堂參加各種宗教活動,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老年信徒似乎只是坐著教堂里,對宗教儀式和教義似乎不太感興趣,有時會還會因為疲憊等各種原因而打盹。一位神父告訴我們,這在農(nóng)村教會里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很多老年信徒在家沒有什么事情可做,就來到教堂里,由于身體疲勞,文化水平低,聽不懂講道,就會睡著,我曾經(jīng)私底下說過他們,讓他們累的話就不要來了,但是不管用,他們還是早早的就來到教堂里坐著。

        (三)宗教皈依的途徑

        1.家庭信仰。傳統(tǒng)中國社會的家族主義使得家庭在宗教傳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麻國慶認為歷史的傳承和社會的延續(xù)是我們中國社會的特點,特別是在家庭的運行機制及其文化邏輯方面,表現(xiàn)出極大的繼承性。[17](P10)在國人心中,個人生命不過是祖先生命的延續(xù),是家族傳承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個人生活的最重要目標之一是維持家族的存在和延續(xù),其中不僅是生命、財產(chǎn)的延續(xù),更是家族理想、精神文化的延續(xù)。費孝通先生說,“中國文化的活力我想在世代之間。一個人不覺得自己多么重要,要緊的是光宗耀祖,是傳宗接代,培養(yǎng)出色的孩子?!?/p>

        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個性的形成始于家庭。國外宗教學家認為,家庭在兒童宗教信仰形成過程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德國心理學家W·特里爾哈斯指出,兒童在家庭范圍內或通過家庭的中介所獲得的宗教印象“對以后的宗教生活具有奠基的意義?!盵18](P116)社會心理學家M·阿蓋爾認為,父母的宗教觀點是年輕一代的宗教信仰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9](P39)

        W鎮(zhèn)天主堂的C會長告訴我們,改革開放以前,領洗信徒主要受其父母信仰的影響,這其中就有信仰幾輩人以上的傳統(tǒng)家庭。天主教最初在當?shù)氐膫鞑ゲ⒉豁樌?因而最初信仰天主教的信徒大多是貧困人家,其皈信天主無非也是希望獲得生存和祈福,但其家庭傳承信仰卻成為了天主教日后復興的星星之火。

        家庭信仰的作用除了父母對子女影響外,還包括配偶雙方的互相影響,其中又以女性對丈夫的影響為多。這是因為天主教傳播的形式和內容吸引了大量農(nóng)村中青年婦女的參加,她們喜歡這種外來的、新鮮的、鄉(xiāng)村式的浪漫和熱鬧。而男性作為一家之主,雖然有時候故作鄙夷,但一般并不強行干涉,因為一方面信教婦女勞動地位和財產(chǎn)不斷提高,帶來了其獨立性人格的提升;另一方面她們回到家里待人友善,規(guī)勸丈夫,教育子女,這有利于家庭的生活,故而家人受其影響在潛移默化中紛紛受洗皈依。

        剛開始她 (妻子)信天主,我堅決反對,我說你信的都是迷信,整天神神叨叨的,只知道念經(jīng),一點也不像正常人。后來我慢慢的發(fā)現(xiàn),她在祈禱的時候還為我的病向天主祈求,以前她在家挺懶的,現(xiàn)在卻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罵人了,而且信教后家里的事情也沒有耽誤,我就不反對了,沒過多久我的病好了,她說是天主看我不反對她信教就顯靈了,把我的病治好了,我也就跟著一起信了。(P信徒,男,50歲,農(nóng)民)

        2.親戚鄰里朋友傳福音。20世紀以來,不少學者都對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人際關系做過概括性的研究,強調人際關系在中國文化或者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里的重要性與突出性。中國農(nóng)村關系中的血緣身份及衍生的關系 (地緣或業(yè)緣)成為控制行動、心理距離的主要依據(jù)。關系身份與關系類型聯(lián)系著相應的行為規(guī)范和行為結果。[20](P51)梁漱溟認為,中國社會是一種倫理本位即關系本位。中國之倫理只看見此一人與彼一人之相互關系,不把重點放在任何一方,而從乎其關系,彼此相交換。[21](PP.83-84)這個倫理關系的本位現(xiàn)象,不但左右著中國政治、社會等層面,而且還制約著中國人的宗教和信仰。

        家庭生活是中國人的第一重社會生活,親戚鄰里朋友等關系是第二重社會生活。這兩重社會集中了中國人的要求,范圍了中國人的活動,規(guī)定了其社會的道德條件和政治的法律制度。[21](P16)再加上由于市場經(jīng)濟而出現(xiàn)的業(yè)緣關系,構成了影響農(nóng)民社會關系的三大因素。因而農(nóng)民皈依天主教除家庭因素外,親戚朋友 (鄰居)也是一個重要途徑。與家庭影響不同的是,家庭信仰提供了一種宗教文化或環(huán)境,使得家人在潛移默化中皈依,而親戚朋友 (鄰居)則更多的是提供了一種群體壓力和天主教信息的傳播,在這種情況下,影響信徒皈依更多的是一種內部因素,即個人經(jīng)歷了生活重大變故,無法解決從而尋求超自然的力量。上述W鎮(zhèn)天主堂的福傳策略即證明了這一點,而且C會長還告訴我們:

        親戚鄰里朋友在進行福傳工作時,如果對方?jīng)]有什么疾病災難,一般不太會信,我們也不過多強求,但是一旦他有什么事情自己解決不了,我們就會組織好幾個信徒一起去給他講道,這種情況下他能聽得進去,慢慢地也就信了,神曾幫助過他,這些人以后信得比較好。

        3.從眾。從眾是指他人從事某一活動自己也跟著從事這一活動。影響從眾的個人因素包括希望獲得正確的信息,與群體保持一致和性別差異;群體方面的因素主要有群體一致性、群體規(guī)模、群體成員的身份以及群體接納個體的程度。另外模棱兩可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從眾心理。[22](P216)

        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村比較封閉,信息閉塞,農(nóng)民獲得的直接信息較少,而中國農(nóng)民向來是隨大流的,生活的經(jīng)驗也告訴人們,個人生活中的大量信息都是從別人那里得到的,在宗教信仰的選擇上也不例外,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基督教 (包括天主教和基督新教)與傳統(tǒng)民間信仰的選擇上,表現(xiàn)為傳統(tǒng)信仰雖然人數(shù)較多,但沒有統(tǒng)一的組織,很難形成一定的群體規(guī)模,眾人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去理解信仰,難以達成一致性的群體意見,對他人造成的壓力較小,從眾不易發(fā)生。二是對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信仰選擇上,農(nóng)村信徒文化水平較低,對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關系和區(qū)別難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認知,兩者歷史上又屬同一宗教,都信奉耶穌基督,因而農(nóng)村信徒在選擇信仰教派時除家人和親戚影響外,還依據(jù)教堂的大小、信徒的多少,神職人員的講道等外部因素。

        在W鎮(zhèn)天主教堂雖然和基督教堂僅一墻之隔,但其建筑規(guī)模卻遠遠超過基督教堂,另外信徒人數(shù)眾多,宗教生活豐富 (每年都會舉辦三四次學習班),有專門的神職人員,并且教會日常管理有信徒民主選舉產(chǎn)生的堂管會負責,因此每年都有大約70多名信徒領洗,其中有很多第一次都是慕名而來。于此相反,在離此地不遠的Q縣天主堂張神父告訴我,雖然當?shù)靥熘鹘贪l(fā)展歷史很早,但由于天主教和基督教信奉同一個神,很多老百姓則認為兩者是相同的,基督教教堂規(guī)模龐大,信徒眾多,很多新信徒都去他們的教堂里參加禮拜。

        (四)皈依效果的強化

        1.宗教儀式。任何宗教都包括“信”和“行”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宗教儀式是信教者對神圣對象及神圣力量基本態(tài)度的表達,其最主要的目的是激發(fā)教眾的一種有關共同信仰的宗教的“集體記憶”,這些宗教儀式經(jīng)過反復實踐,自然會通過有關宗教知識的匯聚而反映在教徒的觀念上成為一種“行動記存”,不斷修改教徒對行為和策略選擇的看法,改變他們的價值判斷,從而最終改變其文化觀念。[23]

        通過宗教儀式 (包括宗教禁忌)所強化的神圣與世俗的區(qū)別,世界在人的心目中不再是混亂無序的,而是一個有組織的、充滿意義的“有序世界”。人們不再感到迷茫彷徨,明確了生活的意義,從而有了強烈的安全感和穩(wěn)定性?;蛘呷藗冊谧非笊袷サ倪^程中,會有一種心靈得到凈化的感受。這種心境無疑會減輕人們的生活壓力,使人們獲得某種心理平衡。[24]

        洗禮作為天主教會最重要的入教儀式是一種接收教會成員皈依與接納的內外融合的禮儀。洗禮使得信徒具有了一種身份認同,通過共同的儀式活動,共同的希望與恐懼,對事件的共同關注,產(chǎn)生了群體的歸屬感。祈禱是信徒宗教生活中最常出現(xiàn)的宗教行為,用來溝通人與神的聯(lián)系,表達人對神的順從、感恩、贊美、懇求、悔過等宗教情感和態(tài)度。但是對于眾多農(nóng)村信徒而言,懇求祈禱在祈禱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祈禱對于信徒來說始終是心理安慰、排除消極體驗的強有力工具,很多信徒表示,在向天主禱告完以后,心情是平靜的和充滿希望的,他相信天主會知道他的祈禱并能實現(xiàn),這無疑帶來了一種希望和精神力量。

        2.宗教音樂。音樂一直是在天主教敬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天主教音樂是一種與教義、禮拜儀式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宗教音樂,不僅可以烘托禮儀應有的莊嚴氣氛,銜接禮儀中個別獨立環(huán)節(jié),還可以啟導和凝聚信徒的心靈與傳達禱告的心聲。同時宗教音樂的內容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得教會的基本教義和精神可以更廣泛、更高水平的傳播。[10](P209)英國伯明翰大學當代文化研究中心創(chuàng)建者理查德·霍加特曾說過,“文學 (以及其他表征的藝術)是一種文化中的意義載體,它有助于再現(xiàn)這個文化想要信仰的那些事物……它有助于確定那些所信仰的東西,只要具有一種展望生活的形式和力量的更好的觀念,就有助于確定這種展望。”[25](P43)

        另外,一般認為物質溫飽解決以后,人們對精神上的需求也相應增加。農(nóng)村地區(qū)文娛生活非常貧乏,鄉(xiāng)民的娛樂活動實質是寓于“大吃大喝”和“賭博”之中,這也使得相當一部分人走向教堂,參加唱詩、禮拜,尤其對于限于家庭生活圈子的婦女,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因而天主教的傳播不僅僅是教義教規(guī)的滲透,還有另外一種被人忽視的影響因子,即音樂文化的影響。農(nóng)村信徒由于文化限制,對教義的理解也并不主要來自《圣經(jīng)》的閱讀和聽道,而是依據(jù)音樂頌歌的方式接受了一種全新的知識體系,此時音樂早已潛化成內在的無意識和信以為常的行為。從陜西前來參加培訓班的 Y神父向我們介紹了宗教音樂的作用:

        宗教音樂自天主教產(chǎn)生以來就存在。在禮拜中信徒吟唱宗教音樂,可以極大的喚醒信徒內心濃重、熾烈的情感,而天主信仰本來就是感性的事,它的基礎是“信”,只有信才能得救,因此在教堂信徒一起唱頌歌就可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信徒更好的去感受天主的愛。還有就是心理學提到的“自我暗示”,宗教音樂的內容主要有愛上帝、贊美上帝,經(jīng)常的吟唱就會在人們頭腦中不知不覺產(chǎn)生愛上帝的價值觀念。(Y神父,42歲,西安教區(qū))

        五、結語

        綜上所述,天主教在甘肅農(nóng)村的傳播有著深厚的社會根源,既包括社會矛盾的加劇和社會信仰的缺失,同時又有天主教自身所采取的本土化傳播策略,使其在中國文化中擁有了發(fā)展的土壤。而對農(nóng)村信徒來說,傳統(tǒng)信仰的喪失,自身條件的限制以及社會的劇烈轉型導致缺乏一種社會歸屬和安全感,而此時天主教的傳播帶來了一絲精神慰藉,其宗教皈依的歷程也訴說了農(nóng)村信徒的現(xiàn)實和精神需求,他們更多地愿意把自己的命運和宗教信仰聯(lián)系在一起,從中找到一種精神寄托,但對我們而言其背后所反映出來的社會問題卻更值得去深思。

        [1] 梁麗萍.中國人的宗教皈依歷程:以山西佛教徒與基督教徒為對象的考察 [J].宗教學研究,2005,(1).

        [2] 費爾巴哈.基督教的本質 [M].榮震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3] 梁家麟.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農(nóng)村教會 [M].香港:建道神學院,1999.

        [4] 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 [M]//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戴康生,彭耀.宗教社會學 [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6] 黃劍波.“四人堂”記事——中國鄉(xiāng)村基督教的人類學研究 [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3.

        [7] 孫尚揚.利瑪竇與徐光啟 [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

        [8] 張先清.清中葉天主教在華的本土化問題 [J].廈門大學學報 (社科版),2006,(1).

        [9] 顧長聲.傳教士與近代中國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0] 趙建國.終極關懷——信仰及其傳播 [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11] 劉暢.農(nóng)村社會學 [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12] 馬林諾夫斯基.巫術科學宗教與神話 [M].李安宅,譯.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

        [13] 唐君毅.中西哲學之比較研究集 [M]//陳榮捷,現(xiàn)代中國的宗教趨勢.臺灣:文殊出版社,1987.

        [14] 秦家懿,孔漢思.中國宗教與基督教 [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0.

        [15] 李素菊.青年信仰與宗教文化 [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9.

        [16] 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7] 麻國慶.儒家思想與社會延續(xù):家族化公民社會的基礎 [M]//王建新.地域社會與信仰習俗.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

        [18] W·特里爾哈斯.宗教心理學大綱 [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4.

        [19] M·阿蓋爾.宗教社會心理學 [M].李季樺,譯.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6.

        [20] 羅家德.社會網(wǎng)分析講義 [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21] 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2] 沙蓮香.社會心理學 [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3] 羅惠翾.從人類學視野看宗教儀式的社會功能[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 (社科版),2009,(1).

        [24] 丁宏.朝覲者的心路——兼談宗教儀式的意義[J].西北民族研究,2010,(2).

        [25] 何明,吳曉.宗教音樂活動的展演與藝術人類學的視角 [M]//王建新.地域社會與信仰習俗.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

        The Process of Religious Conversion of Rural Catholic:A Study Based on the Case of Catholicism in W Town of Gansu Province

        GUO Jian-kang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Minorities,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PRC)

        Based on the Case of Catholicism in W town of Gansu province,the present study analyses the process of religious conversion of rural catholic.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epth interview were employed as the instruments of collecting data;The main issues to be addressed include the social root,motive,access of conversion,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effects of religious conversion.

        rural Catholic;religious conversion;Catholicism

        G 127;B 978

        A

        1674-5779(2011)02-0048-08

        (責任編輯陳育/校對云月)

        2011-01-28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基督教在西北農(nóng)村青少年傳播狀況研究”(2009JJD880013)階段性成果

        郭建康 (1985—),男,河北邯鄲人,西北師范大學西北少數(shù)民族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生,主要從事民族教育心理研究

        猜你喜歡
        信仰農(nóng)村
        農(nóng)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nóng)村取暖怎么辦
        與信仰同行
        黃河之聲(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聲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信仰
        心聲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論信仰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提高農(nóng)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鐵的信仰
        四好農(nóng)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不滅的信仰
        中國三峽(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人妻熟女妇av北条麻记三级|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妓院一钑片免看黄大片|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观看国产| av在线男人的免费天堂| 亚洲国产性夜夜综合另类 | 91国际视频| 免费啪啪av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av不卡一区男人天堂| 色www视频永久免费| 亚洲色在线视频| 国产人妖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免费在线观看不卡| 美女把尿囗扒开让男人添| 国产成人精品精品欧美| av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午夜少妇高潮在线观看|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 国产精品一区成人亚洲|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av色一区二区深夜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 激情综合五月天开心久久|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游戏| 亚洲加勒比久久88色综合| 色婷婷六月天| 亚洲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性色|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视频高清| 国产女人av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日韩一线无码av毛片免费| 青青草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蜜桃视频网站在线观看一区|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V日韩V亚洲欧美久久 | 日韩女优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69av视频在线| 亚洲最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