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如林
(滁州市第二中學,安徽 滁州 239000)
以交際為中心的英語教學法探微
高如林
(滁州市第二中學,安徽 滁州 239000)
語言是人類溝通交流的工具,英語教學應當以交際為中心,本文從感知、認知與模仿、理解與應用三個階段,闡述了交際法教學在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中的具體應用。
交際法,英語教學,探究
語言的基本功能決定學習語言的目的,也指導著具體的語言教學方法。眾所周知,英語作為一件基本交際工具并非機械的靜態(tài)體系,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它理解為單純的詞匯、語法結構,肢解成單詞、句型、語法等語言單位去孤立地記憶,因為這樣會破壞語言的整體性。有效的語言教學應通過實際的語言活動,在復雜的人際交往中把握和使用。也就是說,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溝通”上,以交際為中心進行英語教學?!敖浑H能力”這一概念是由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D.Hymes)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的,他認為一個人要能夠真正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除了必須具有一定的語言能力之外,還必須具備在什么場合、對誰、用何方式、說什么的能力,也就是交際能力。[1]如何打破傳統(tǒng)的填塞式教學模式,克服機械操練對能力培養(yǎng)的限制,在課堂中運用好交際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究的課題。
通過多年的一線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僅僅是小學、中學或大學某一階段的任務,而要貫穿學生英語學習的全過程,在提高成績的同時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具體說來,可以根據學習者年齡層次、學習能力及其對英語認識水平的高低,將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第一,感知階段。這階段主要指小學階段,學習者年齡為6-12歲,對事物的認識大都是感性的,傾向于直覺地理解抽象的關系,會專注于事情的外在表現(xiàn),因而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谶@一點,教師需要深度的挖掘教材,根據教材內容、主題、特點(包括詞匯、語法等)使用一些相關的圖片、教具和音像資料等,通過生動直觀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同時教師應當根據具體的影音資料補充適當的講解與分析,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英語在實際場景中的運用。此外,根據俄羅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L.S.Vygotsky)的觀點,兒童的認知發(fā)展可以通過與更有能力個體(如教師)的相互作用而得以促進。[2]因而,在使用上述教學手段的同時可以穿插一些師生問答:
T:Do you like English?
S:Yes,I do.
T:Do you want to join an English club?
S:Yes,I do.
T:Why do you want to join it?
S:Because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world.
T:Why do more and more Chinese people begin to learn English?
S:……
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簡單合適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身臨其境熟悉和了解各種場合中英語的運用。課文中的英語實用情景非常有限,并且也是書面化的而非立體的,因此在教學中盡可能建立語言情境,最大限度地營造出貼近實用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多做口語練習。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供情景讓學生編寫簡單的對話,達到鞏固所學英語知識的目的。
第二,認知與模仿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習者多為13-18歲的中學生,他們的認知功能漸漸由具體、直覺水平占優(yōu)勢過度到抽象水平占優(yōu)勢,抽象思維能力不斷加強,具備了一定的知識累積和獨立思考能力。所以在這一階段可以省去最具體的實際經驗,而是引導學生去主動認識在不同語境下語言使用的不同方式和特點。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可指著一張世界地圖說:
English is spoken in different countries.First,let's look at Great Britain.People there speak British English.Here is America.It's also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but people there speak American English.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再如可通過視頻短片引導學生總結出英國英語中的“the ground floor”、“underground”、“l(fā)ift”和美國英語中的“the first floor”、“subway”、“elevator”等的表達差異。還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場景模仿練習,同時對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加以著重講解并及時糾錯。這樣可以通過各類圖片及音像資料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促進學生對英語這一文化載體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和角色扮演,以充分領悟所學習的課文和對話,表現(xiàn)情景中的人物特點,突出語言文化中的重點,教師在表演后適時給予評價。還可以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自編自演一些簡單的英語話劇,組織課堂活動、才藝競賽和英語聯(lián)歡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鼓勵學生學中說、說中學,這也是一種非常新穎的方法。
第三,理解與運用階段。這一階段適用于大學生或成人學習者,他們經過初、高中階段扎實系統(tǒng)的英語知識積累,已具備較全面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較高的理性認識水平,并且學習能力較強,但實際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還有待加強,因而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就是通過大量反復實踐,恰當地、靈活地使用語言,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一時期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擴大知識面、開拓眼界和反復操練。俗話說:“Practice makes perfect”,通過把形象生動的英語原聲電影、戲劇、電視劇等原版影音材料適當地運用于在課堂中,可以使學生在娛樂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掌握生活英語的重點,教師再給予一些建設性的指導,結合材料的性質,人物的性格特征,說話的場合、對象等等,總結歸納出日常生活中英語使用的特點及規(guī)律。學生還可以在課后大量地閱讀一些英語著作,英語報刊雜志,如英語文摘、瘋狂英語,收聽、收視英語節(jié)目,比如BBC、VOA,學唱英文歌曲等等,增加學習英語的機會,培養(yǎng)英語語感,以新穎、靈活的課堂教學形式和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在有限的課堂實踐內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由課堂上的客體變?yōu)橹黧w,加深學生對英語實質的認識,最終使學生在實際的語言交際中更準確、更恰當、更豐富地運用英語的能力。
在這一階段的英語課堂中,交際教學法在三要素即信息輸入(input)、操練(practice)和語言輸出(output)主要體現(xiàn)在講授新課(presentation)、反復操練(practice)和語言運用(production)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講授新課貴精貴準,是十分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英語教學專家Jane Willis曾經舉出一個例子:
A:Are you coming to Tom's party next Friday?
B:No,I can't.I'm spending Saturday with my family.I'm leaving Friday evening.
A:Well,come round on Thursday,then.
B:OK.I'll see you Thursday.I'll come about 7,if I finish work on time.
A:See you Thursday! Bye![3]
這段話便側重于現(xiàn)在進行時的肯定與疑問式這種語言形式,用其表達將來時間,并使用于計劃中將要進行的活動這種語境。反復操練應注重交際活動,要給學生提供大量接近生活的語言素材,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和記憶。而在語言運用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讓學生置身于活動規(guī)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綜合性地運用新老知識提高語言實踐能力。這一階段采取的活動類型有交際性語言游戲、角色扮演、對子活動等等,而教師則扮演活動的指導者、協(xié)調人、促進者、顧問和總結者等。
為了讓學生能夠實際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必須注重交際交流活動的廣泛開展,語言課與其它課程不同,語言不僅是教學內容,也是教學手段,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保證教學效果。此外,英語課堂上的交際教學也應將多媒體同教科書、黑板等傳統(tǒng)教學設施結合起來,讓學生可以通過視聽教材感知教學內容,體會社會的發(fā)展與時代的變遷。在這種開放性交際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學到知識,還可經歷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過程,把傳統(tǒng)上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轉變?yōu)橐越浑H為目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
[1]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3]李觀儀.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G633.4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
A
1671-5993(2011)02-0079-02
2011-02-20
高如林(1962-),男,安徽滁州人,滁州市第二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