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秀 李志霞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詞群”、“詞族”和“語義場”這些概念是緊密聯系的,有異同點。孫常敘在《漢語詞匯》中提出“同族詞”,王力先生在《同源字典》提及“音義皆近,音近義同,或義近音通”的詞,這種詞實際上是同源詞。同族詞過去稱同源字或同源詞,徐通鏘先生將其稱為同族詞。同族詞是指語音相同或相近、語義上相關、有親屬關系的一組詞。
符淮青先生在運用語義場理論時談及詞群,但沒有給出具體的定義和解釋。劉叔新在《漢語描寫詞匯學》中談到“同語素詞語族”(簡稱同素族)時指出:“成群的或若干個不同的詞語單位,由于含有同樣一個語素,即含有同一材料的共同意義成分,而彼此在意義上相互因應。應該承認,這種相互因應也是詞語單位間的聚合關聯,使相應的詞語單位形成一種聚合的組織?!比纭暗氐?、地洞、地窖、地溝、地皮”等。除此之外,劉先生還認為,含有相同語素的單位不能只限于詞,應當把固定語也算在內,把固定語納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張志毅認為同素族詞語由于含有同一材料的共同意義成分,意義上是相連的,對三個位置上目標語素的意義變體首先要分別考察,再按意義的不同,分出一個個帶有區(qū)別性特征的小類,進而把同素族詞語規(guī)整出一組組同素義族。
徐通鏘先生把目標語素稱之為核心字,把同素族詞語稱之為“字組系族”,認為前位同素族詞語是“離心字組”,核心字“表一種義象或義素、語義特征”;后位同素族詞語是“向心字組”,核心字“表義類或義場”。
符淮青先生提出的“詞群”這一術語是指詞匯場、語義場。他將詞群分為同義近義詞群(維他命——維生素)、層次關系詞群(高、低、矮)、非層次關系詞群(吃、喝、吞)和綜合詞群(驢、馬、牛、山羊)。以語義的相同、相近、相關、相屬等作為詞群的標準。其中也包括以語義聯系為前提的、部分詞素相同的詞群,如“橘紅、棗紅、桃紅、肉紅、寶石紅”也屬于同一詞群。
綜上所述,對于“詞群”的界定,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得到不同的結論。有的以意義的關聯為成為詞群的前提,有的以相同成分存在為前提。劉吉艷(2008)在博士論文中對詞群進行了界定:“廣義的詞群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詞聚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組詞或短語,分為語義詞群和非語義詞群。語義詞群是指具有共同語義特征的一組詞,這些詞在語義上有關聯,屬于同一語義場。非語義詞群是指不以是否具有相同語義特征作為劃分詞群的標準,而是以是否具有相同的詞素或詞作為標志?!?/p>
詞族有兩層內涵,一是指同源詞,一是指由同一詞素構成的一系列詞的聚合,關于語義場主要是從意義的角度出發(fā),有一系列詞組成的義位系統(tǒng)。關于詞群、詞族、語義場這三者共同點是都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詞構成的一個聚合,不同點則是詞群從形式和意義兩方面出發(fā),重點是意義,詞族除指由同一詞素構成的一系列詞的聚合之外,還指同源詞。
我國古代第一部解釋先秦典籍詞語的詞典《爾雅》是根據字(詞)義的類別,字義的相同、相近、相關或同類而編纂的,共十九篇。其中《釋天》為解釋有關天文的名稱,《釋畜》為解釋各類牲畜的名稱,《釋畜》按照類別分為六個部分?!稜栄拧愤@種按義類編排詞語的方法,成為我國辭書編纂的一個重要的傳統(tǒng),這是早期粗略的語義系統(tǒng)的觀念,語義場正是語義系統(tǒng)的反映。除了《爾雅》,古代還有許多辭書常常會把同一個字(詞)放在不同的詞條中進行解釋,如《釋名》、《方言》、《廣雅》等。這正說明了同一個字可以同時擔負不同的意義,這些不同的意義各自屬于不同的聚合群,每一個群體中的詞都可以構成一個近義或同義語義場,它們具有共同的義素來支持這個語義場的存在。雖然在古代漢語中已經有語義場的意識,但是大都是為了訓詁服務,屬于傳統(tǒng)的訓詁學范疇,與現代詞義學的研究范圍、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都不同。
在現代漢語中,我國學者起初主要是圍繞著聚合和組合這兩種關系對語義場進行描述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國語言學界主要討論的是詞義的聚合場,而且舉例子一般涉及到顏色場、親屬場、家畜場等國外研究比較透徹的有限的幾個語義場。只有賈彥德先生在英國語言學家李奇的語義理論的基礎上較為系統(tǒng)完整地闡述了語義場理論。
王德春在《論義素和語義場》一文中指出:“義素分析既可以用于詞匯意義,又可以用于語法意義?!x素分析揭示了語義的微觀層次,提供了語義結構,并說明了詞與詞之間的各種語義關系?!边@些觀點講述得非常有道理,在實際的研究中要有意識地注意有關問題。
賈彥德提出“語義場是指義位形成的系統(tǒng),說得詳細些,如果若干個義位含有相同的表彼此共性義素和相應地表彼此差異的義素,因而連結在一起,互相規(guī)定、互相制約、互相作用,那么這些義位就構成一個語義場?!边@是對語義場的定義。
張志毅認為:“語義場概念有廣狹之分。多用廣義的:以共性義位或義素為核心形成的相互制約的具有相對封閉域的詞或義位的集合”,除此之外,張志毅先生還根據底層義場中義位之間的關系,分析出十種結構關系,即同義結構、反義結構、上下義結構、類義結構、總分結構、交叉結構、序列結構、多義結構、構詞結構和組合結構。
劉叔新認為“詞語在意義上互起影響作用,就是互相對比、映襯的意義關系。只有存在這種真正是語言意義相互之間的、互起影響作用的意義關系,才能有語義場或詞匯場的存在?!?/p>
各家對語義場的劃分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特色,也有商榷的地方。語義場的研究為探索語義的結構系統(tǒng)提出了一種有效的方法,對類義詞典的編纂以及語詞的釋義都有指導作用。同時還是對結構主義學派倡導的語言只包含語音、語法,不包含詞匯這一觀點的有力完善。在不同的語言間進行語義分析對比,揭示出不同語言的語義對應關系,這有利于翻譯工作和語言教學。語義場的研究其中會涉及相關學科的理論,有助于哲學、邏輯學等學科的發(fā)展。但是我們應該看到,語義場研究仍具有不足之處,取得成果的大都是封閉性的語義場研究,而對于開放性的語義研究則較難把握。語義場的劃分基本上是建立在人為的經驗的概括上,驗證標準很難把握,究竟一個場里包含哪些詞,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語感,不能給出嚴密規(guī)定的意義領域。語言中有不少詞處于離散狀態(tài),在語義上和其它的詞沒有什么聯系,如象聲詞,語義場對于這類現象無法解釋。其以后的發(fā)展趨勢和努力的方向應該是首先從理論上明確義位反映的不僅是客觀事物,也包含反映客觀事物的狀態(tài)及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再者,就是在分析具體的義位時,在關注義位的詞匯意義的同時,其語法意義也應當適當兼顧。最后,努力將虛詞納入語義場的研究中來,尋找其適合的道路。
總之,語義場理論在顯示語言系統(tǒng)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績,但是要揭示語言的整個語義系統(tǒng)的層次結構還相差甚遠,因為語言的意義結構實在是太復雜了,要想獲得更大的發(fā)展,需要我們不懈的努力。
關于顏色詞,符淮青先生深入比較了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表“紅”的顏色詞群在意義內容、意義關系等方面的異同,探索詞群發(fā)展的規(guī)律,符淮青先生在《詞義的分析和描寫》一書的第九章明確論述有關詞群的內容,對漢語的幾個詞群進行詳細的分析,如漢語表示“紅”的顏色詞群分析,最后有漢以前的表示“紅”的詞語附錄。李紅印在《現代漢語顏色詞語義分析》一書中系統(tǒng)地分析研究漢語顏色詞的語義問題,先是總結顏色詞的國內外研究,進而分析顏色詞語義分析的基礎,接著用聚合和組合相結合的方法分析顏色詞的語義,可以說這是有關顏色詞研究較為深入的專著。
關于人體器官和溫度感覺的詞群,任曄、吳芳華、任曉艷、滿欣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進行了研究;關于親屬詞,賈彥德論述了它的語義特點;馮英在《漢語義類詞群的語義范疇及隱喻認知分析》一書中用認知語言學的有關理論對“心、目、口、足、水、艸、糸、犬”詞群的語義范疇和隱喻認知進行分析。
歐陽駿鵬指出新詞語中存在詞群現象,給出詞群的定義,并且認為詞群具有三個特點。通過考察新詞語中的詞群現象,他得出“相似性原則與語言的自律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我們依照相似性原則,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新詞;另一方面,我們又受到語言內部規(guī)則的制約,我們不能破壞語言內部規(guī)則生造詞語?!钡慕Y論,這是很有見地的。
近年來,對于漢語新詞群的研究側重于個案分析,周士琦研究了由“霸”構成的新詞語,將其分成四類,并指出形成的原因。張誼生從結構和搭配、表達和理解、發(fā)展和變化等角度對當代新詞“零X”詞族進行分析和闡釋,他認為這類詞在結構、語義內涵和語用等方面存在著多樣性的特點,并且對漢語附綴式構詞的發(fā)展動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李海英分析了“大”頭新詞語詞群的語法結構、表意方式、闡述了詞群的語用色彩和產生的原因。汪磊認為,“后”族詞的生成和后現代主義思潮在中國的一時盛行有著密切的關系。并具體地分析了“后”這一構成要素經歷的兩次語義平移。周日安在“中國”前面加上普通名詞,記為“XY中國”,指出有“話題+范圍”、“手段+對象”、“屬性+主體”、“喻體+本體”等四種語義模式,并且比較“XY中國”和“中國XY”,說明語序影響名詞次范疇的語義選擇。
于全有、裴景瑞研究了“曬”族新詞和其蘊含的社會文化心理,楊榮華對“狂”類詞的新興用法的程度量級差異進行了詳細地考察。常月華具體分析了“拼”族詞,認為“拼X”和“X拼”本來不是能能產性很強的結構,但近年來卻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如“拼車”、“拼房”、“拼購”、“拼玩”、“血拼”等。嚴正道提出“奴”族詞古來有之,并非新詞。
安志偉對“客”族新詞的產生過程進行了分析,劉吉艷在博士論文中詳細地論述了新詞語的詞群現象,邵長超指出近年來新詞語中出現了許多“裸X”族詞。陳海峰分析了網絡“控”族詞。朱志國從認知角度分析了“海龜系”詞群的生成原理。
胡斌彬在“當代‘裸X’族詞語的語義衍生及認知模型”一文中,用認知語言學的家族相似性和理想認知模型對“裸X”詞族進行解釋,并指出“裸X”詞族產生的原因。朱彥在空間意象圖式的基礎上,整理出空間運動動詞“穿”的二十多種意義,得到一個呈輻射結構的多義體系,并分析了“穿”的不同義位之間的連接機制。
這些個案分析大都是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除此之外,還探求歷史的起源以及發(fā)展脈絡,或者與其他的詞語進行比較研究,或者是運用認知語言學的家族相似性和理想認知模型進行解釋,或者是綜合社會學、文化學、心理學、哲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和解釋。關于詞群的個案研究還有許多,這里就不一一詳述。
無論是有關詞群的界定,還是語義研究,盡管各家的意見不同,但都從不同的角度給予了一定的見解,這就說明詞群的研究取得了一點的成果,但詞群的研究仍需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1]孫常敘.漢語詞匯[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1956.
[2]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
[3]李紅印.現代漢語顏色詞語義分析[M].北京:商務印書,2007.
[4]周薦.漢語詞匯研究史綱[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5]賈彥德.語義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6]徐通鏘.漢語研究方法初探[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7]劉叔新.漢語描寫詞匯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8]王軍.漢語詞義系統(tǒng)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9]張志毅,張慶云.詞匯語義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10]符淮青.詞義的分析和描寫[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11]劉吉艷.漢語新詞群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