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景時,梁景和(.通化師范學院政法系,吉林通化3400;.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北京00049)
陋俗流變與移風易俗
——《中國陋俗批判》一書的序言
梁景時1,梁景和2
(1.通化師范學院政法系,吉林通化134002;2.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北京100049)
由于風俗的穩(wěn)定性特征,有些風俗可能要落后于時代。這種落后于新穎、審美的方向轉變;另一方面,與舊思想緊密相連的弊習陋俗在某些時間里時代的社會風俗被視為陋俗。它有礙于社會進步與發(fā)展,有礙于人的身心健康的社會風俗也可稱為陋俗。我國歷史文化悠久,生活習俗豐富,其中有些需要提倡,有些需要改造?!吨袊着小芬粫黾暗穆?,隨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很多早已不復存在或已近于消亡,這是中國社會不斷向文明健康方向發(fā)展的必然。然而我們還應看到,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一方面出現了向健康、娛樂、也有抬頭之勢,批判與克服之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
作為特定國家、民族區(qū)域和人群生產和生活方式的一種慣制,風俗所涵蓋的內容是極其廣泛的:衣食住行等經濟的風俗;婚喪儀禮等社會的風俗;宗教等信仰的風俗;歌舞雜藝等游藝的風俗。這一切幾乎滲透在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它不但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而且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情操與品味。我國古代很早就有了“風俗”這個詞匯,如《詩,周南·關睢序》中就有“美教化、移風俗”的說法。由于風俗的特殊社會功能,所以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們早就具備了“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的認識。
社會風俗是在一定的物質條件和觀念形態(tài)制約下形成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但社會的物質生活是不斷進化的,這就要求社會風俗要隨著社會的進化而更新。由于風俗的穩(wěn)定性特征,有些風俗可能要落后于時代。這種落后于時代的社會風俗被視為陋俗。另一方面,有礙于社會進步與發(fā)展,有礙于人的身心健康的社會風俗也可稱為陋俗。我國歷史文化悠久,生活習俗豐富,其中有些需要提倡,有些需要改造。《中國陋俗批判》一書所述及的陋俗,隨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很多早已不復存在或已近于消亡,這是中國社會不斷向文明健康方向發(fā)展的必然。然而我們還應看到,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一方面出現了向健康、娛樂、新穎、審美的方向轉變;另一方面,與舊思想緊密相連的弊習陋俗在某些時間里也有抬頭之勢。建國以后幾乎銷聲匿跡的一些習俗近些年又出現了。產生這種現象的緣由很多,而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在物質生活有了改善以后,人們還要求改善和提高精神生活。但精神生活的提高并不因物質生活提高而自然地得到提升。如果沒有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去充實人們,那么以往那些落后的、不健康的陋俗就很容易趁虛而入,去占領人們精神生活的領域,作為一種娛樂方式彌補一部分人精神上的空間。有人認為習俗是“民間自我娛樂的形式”。但這種形式是有高雅粗俗之分、文明野蠻之別的。這就要求人們用文明、進步的習俗去代替野蠻、落后的習俗。只有這樣,社會生活才能向著健康完美的方向發(fā)展。
習俗滲透于民眾日常生活之中,內容繁雜,是穩(wěn)定的社會心理表現,難以改變。這就要求人們從各個角度,通過各種渠道,采取多種方式對陋俗進行改造。今天移風易俗的關鍵是在堅持改革開放的前提下,特別注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就是說,我們要把發(fā)展經濟、發(fā)展科學技術、發(fā)展文化教育事業(yè)與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抓住當前改革的契機,多方位地移風易俗。
《中國陋俗批判》一書的編寫,是為了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和認識傳統(tǒng)中國社會陋俗的發(fā)展源流,使人們更自覺地認識陋俗的現象與本質,陋俗作為一種負面習俗其存在具有惰性特征,它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自動消亡,它存在一天就有一天移風易
[1]《中國陋俗批判》一書是由團結出版社1999年出版。俗的歷史任務。據此,也須感召社會去積極地參與移風易俗,從而建設文明、健康、向上的新時尚。
(責任編輯:聞禮)
Abstract:Because of the 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custom,a lot of custom may be behind the times.This backward stems from the change of aesthetic direction.On the other hand,some disadvantages and vulgar social custom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old ideas are considered as undesirable custom in some time.It impedes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hinders the person's physical andmental health,thesemay also be known as the undesirable custom.Our country has the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living custom is rich,some of which need to advocate,and some need to change.Criticism of Chinese Undesirable Custom referred to undesirable custom,along with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many are long gone,or nearly die out,this is the necessity of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 towards the civilized and healthy direction.However,we should also see that in today's society,people pursue the health living and entertainment,the undesirable custom gain the breeding ground,so criticizing and overcoming them is a long-term historical task.
Changing Undesirable Custom and Traditions
LIANG Jing-shi1,LIANG Jing-he2
(1.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Law,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2.Departmentof History,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9,China)
C912.6
A
1008—7974(2011)03—0075—02
2010—12—01
梁景時(1955-),祖籍山東蓬萊,現為通化師范學院政法系教授,研究方向為文化哲學、政治學;梁景和,(1956-),祖籍山東蓬萊,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歷史學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導師,全國教育專業(yè)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