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忠
對于教師職業(yè)來說,可能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最難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多,遇到的困惑罪多,體味的苦處做多??傊?,做教師難,做主課教師更難,做語文教師難上加難。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難,傳授知識技能的方法難,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難,考出理想的應試成績難。
首先,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普遍不夠濃厚。對于簡單的東西,駕輕就熟,不在話下,不就是寫幾個常用字,用幾個常用詞嗎,有什么?。楷F(xiàn)在小學六年對于字詞的積累,確實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shù)臄?shù)量。而對于難的東西,他們則又感到茫無頭緒,無從下手,例如到初中新接觸文言文就是這樣。盡管經(jīng)過了許多次改革,可這一棘手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其次,到目前為止,語文學科始終沒有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達到老師預期的目的,令主管部門及學生和家長滿意。
第三,學生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以后,雖不能說語文成績一塌糊涂,但用“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來形容似并不為過,在聽說讀寫等方面都不盡如人意。聽,抓不住要點,道不出關(guān)鍵,讀,沒有抑揚頓挫,寫,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第四,在各種類型的考試中,語文學科可能是最難出成績的科目了,每次考試達到優(yōu)生標準的學生總是寥寥無幾,不及格者卻往往是大有人在,語文教師自然成了了罪魁禍首。每次考完試,語文教師就會人人內(nèi)疚,個個自危,會上挨批評,私下受責難。
這種狀況也確實令教育同人痛心疾首。一個孩子從開始說話實際就開始了語文的學習,上學后,語文學科仍排在課程的首要位置,到頭來卻弄得這樣的結(jié)果,難怪會讓人不滿意。要想改變這種狀況,當然需要許多人從許多方面不斷努力,不斷探索,找出方法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筆者覺得有一個途徑應給是行之有效的捷徑,那就是閱讀——大量的閱讀。然也需要一些時間,但肯定是事半功倍的方法。
我們還從以上提到的四個方面來談。
先說激發(fā)興趣。語文教師都知道,我們的學生雖然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不是很濃,但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喜歡課外書,就連基礎很差的學生也不例外。上課時只要老師提到借課外書,讀課外書的話題時,他們原本無精打采的狀態(tài),立刻變得神采飛揚精神倍增。如果你再和他們談論一下他們熟悉的作品,他們更是津津樂道,眉飛色舞。這一點對于我們語文教師來說,是多么難得的巨大優(yōu)勢啊,如果利用好了,它可以成為語文學習巨大的推動力量,我們何不在這方面下一番功夫,好好利用這一優(yōu)勢呢?
學生有了興趣,那么,老師的工作就容易了。而且,相對于其他方法來說,讓學生閱讀是多么簡便易行啊。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只要想辦法給學生弄到書,那么你的任務就完成了一半。接下來,能夠針對作品給學生解答一些疑難問題,就又完成了任務的一半。這些對于一個語文教師來說,是不成其問題的問題,只要是稍有基本功的教師都可以做到。這樣,方法的問題就解決了。
語文學科的任務,集中起來說,就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讀就不用說了,閱讀主要就是讀,或者說閱讀就是讀。而聽的能力,雖然不能直接從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出來,可在教師給他們解疑釋難的時候,他們肯定是要有選擇的傾聽的,聽自己不懂得,聽自己需要的,聽自己感興趣的。這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的鍛煉了他們聽的能力,而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無意注意的效果會更好些。
說和寫在語文課中是緊密聯(lián)系的,說,就是口頭的寫,寫,就是書面的說。只要學生的文字詞匯積累的多了,句子的運用熟練了,段落層次掌握的清晰了,結(jié)構(gòu)安排考慮的合理了,感情表達的充分了,那么,說出來,就是很好的演說詞,寫出來,就是極棒的文章。而這些功夫,在大量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僅就寫作為例,我們知道,即使一個語文老師給學生講多少寫作知識和技巧,對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也是收效甚微的。如果學生不在內(nèi)心裝上成百上千的實實在在的文章結(jié)構(gòu)方式,沒有足夠的表情達意的語言積累,不學習一些恰當生動的修辭,那么要想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淋漓盡致的表打出來,也只能是紙上談兵而已。
如果以上這些都得到了落實,那么可以說,學生在學習語文方面就已經(jīng)不存在什么問題,聽說讀寫各種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考試的時候,想要不出好成績都很難,我們還何必再去為成績而愁眉苦臉呢?
這樣看來,閱讀,不僅能極大的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是教師很容易操作的教學方法,同時,在培養(yǎng)學生多種能力,提高語文學習效果和成績方面,都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它使許多令語文教師感到無所適從的問題得以迎刃而解,可以說,它是語文學科一劑包醫(yī)百病的靈丹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