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飛 班立芳 王勇鳴 于永敏
(河南省傳染病醫(yī)院,河南鄭州 450015)
常見的出血與血栓相關(guān)性篩檢試驗項目有毛細血管脆性試驗(C F T)、出血時間(B T )、血小板計數(shù)(P L T)、血塊收縮實驗(C R T)、凝血時間測定(C T)、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 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 T 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DD)等。臨床上最常用到的實驗項目是PT、APTT、TT、FIB這4項,它們已成為常規(guī)檢驗項目,作為出凝血功能異常的重要篩查試驗,在出血性疾病的診斷、抗凝治療的監(jiān)測、術(shù)前檢查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血凝檢測的影響因素很多,現(xiàn)就實際工作中出凝血試驗存在的問題及質(zhì)量控制介紹如下。
受檢者的許多因素如服藥、生理、環(huán)境、飲食等均會影響試驗結(jié)果。阿司匹林等藥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肝素能抑制凝血機能;尿激酶和鏈激酶等可促進纖溶功能;某些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可降低凝血酶原水平,使PT、APTT延長;劇烈運動或輸注腎上腺素時Ⅷ因子活性會快速上升;口服避孕藥會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及Ⅰ、Ⅱ、Ⅶ、Ⅷ、Ⅸ等因子活性明顯升高;女性月經(jīng)期的纖溶活性明顯升高。高血脂人群可抑制纖溶活性,經(jīng)常酗酒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性,使APTT、PT延長,吸煙可升高血小板的聚集性。
(1)受檢者情緒應保持穩(wěn)定。情緒緊張及劇烈運動后會干擾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纖溶酶原的檢測。(2)患者應早晨空腹采血,否則進餐后血液中的乳糜微粒等都會影響結(jié)果。(3)采血前不要拍打采血部位,如果標本溶血或混入組織液,會激活凝血因子,P T、A P T T結(jié)果會降低。(4)止血帶不要扎得太緊,最好不超過5 m i n。如果止血帶過緊或束縛時間過長可影響抽血部位的血液濃縮和內(nèi)皮細胞釋放t-P A,后者可使纖溶活動加強。(5)采血速度不要過快,避免產(chǎn)生氣泡使纖維蛋白原和部分凝血因子變性,建議實驗室使用定量真空采血管。(6)采血后應立即將標本輕輕顛倒混勻,不要用力震蕩,避免產(chǎn)生溶血。(7)采集多管血時,血凝試驗的標本應取第1管[1],采血管上應注明患者的姓名,同化驗單核對,避免張冠李戴。
分離血漿應3000r/min離心15min,需要作APTT檢測時樣本離心的時間和速度應大于10min和3000轉(zhuǎn),目的是務必除去血小板。血漿標本原則上應及時檢測,最遲不超過2h。如需送檢,應在室溫下運送,過低的環(huán)境溫度會影響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活性,使PT、APTT降低。不能及時檢測的樣本應4℃冰箱保存不宜超過4h,-20℃下保存標本可放置1~2周,否則會影響結(jié)果的準確性[2]。
ICSH及ICTH推薦,標本應采集在含枸櫞酸鈉109mmol/L的真空管中。因為枸櫞酸鈉對凝血Ⅴ因子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同時不受肝素影響,還適用于監(jiān)測接受肝素治療的患者。抗凝劑與血液的比例必須標準,為1∶9混合,抗凝劑過多是導致PT、APTT延長的重要原因[3]。
一方面要根據(jù)檢驗目的選擇對其敏感的試劑,另一方面要根據(jù)所用儀器的類型選擇試劑。如做APTT試驗時所使用的激活劑不同,對血中抗凝物質(zhì)和因子Ⅷ、Ⅸ、Ⅺ等的靈敏度也不同,所以要根據(jù)檢驗項目來選擇活化劑不同的APTT試劑。為了方便結(jié)果比較、指導用藥和估計療效,常采用國際正?;戎担↖NR)報告方式。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以人腦凝血活酶67/40為原始參考品,定ISI值理論上為1.0。ISI值接近1.0最好,實際實驗中用選用ISI<2.0s的組織凝血活酶為宜。
使用試劑時應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進行操作。試劑復溶劑一般用重蒸餾水或醫(yī)用蒸餾水,蒸餾水應無致熱源、無Ca2+、pH值在6.0~7.0之間;稀釋倍數(shù)要準確無誤,并在瓶壁上注明復溶和開瓶的具體時間,復溶后的試劑不用時要及時儲存在2~8℃冰箱中;所有試劑均應在有效期內(nèi)使用,發(fā)現(xiàn)過期時應及時更換,試劑使用過程中要盡量避免交叉污染。
保持血凝儀機械和光學部件清潔,確保儀器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tài)。鋼性磁珠不能有磁性和油膩,應使用儀器配套的珠子,如果珠子大小不同可導致結(jié)果出現(xiàn)偏差。血凝杯必須清潔,無任何損壞,正確放置。血凝儀檢測室的溫度應保持在37℃左右。由于凝血實驗屬于酶促反應,實驗的最適溫度為37℃,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導致凝固時間的延長或縮短。每臺血凝儀器上使用的凝血活酶試劑都應有特定的國際敏感指數(shù)(ISI)值。重新標定ISI值時要購買標定國際標準比值(INR)的凍干標準血漿,然后在所用的儀器上再標定凝血活酶試劑的ISI值,這樣計算出來的患者INR值才具有可比性和可信性。
實驗操作中試劑、技術(shù)、溫度、pH值的輕微改變都會引起結(jié)果差異。凝血試驗是一系列酶反應,有自己的最佳條件,因此要嚴格按照操作手冊的規(guī)定進行實驗。實驗前應檢查標本是否溶血、黃疸、渾濁和凝塊;檢查試劑是否有污染、出現(xiàn)沉淀等問題,若有要及時更換新試劑。血漿和試劑必須經(jīng)37℃預溫,但不要超過10min,否則會使實驗結(jié)果時間延長。每次測定時均應同時檢測正常對照血漿和質(zhì)控血漿,以保證檢測結(jié)果的準確可信。在實驗時如果標本中出現(xiàn)凝塊,必須重新采集樣本,重新測定[4]。
質(zhì)控品對于檢驗試劑質(zhì)量及檢測儀器的準確性都很重要,所以每次實驗時質(zhì)控血漿必須同時與標本一同檢測。另外測定血漿30次,計算均值、標準差與變異系數(shù),來建立自己實驗室的質(zhì)控范圍。
綜上所述,血凝試驗的結(jié)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只有充分注意凝血試驗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有效控制影響實驗結(jié)果的各種因素,才能避免不利因素的影響、保證結(jié)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1] 肖秀林,陳紅宇,王昌富,等. PT和APTT樣本采集順序和保存溫度的討論[J]. 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2001,16(2):103-104.
[2] 烏立揚. 影響凝血四項檢測結(jié)果的原因探討[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7,6(11):133.
[3] 叢玉隆,王淑娟. 今日臨床檢驗學[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7:203-213.
[4] 劉穎燕,徐彩萍. 樣本采集對凝血檢驗結(jié)果的影響[J]. 檢驗醫(yī)學,2008,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