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平
遼寧省第七地質大隊,遼寧 丹東 118003
一般的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工程多采用脆性材料,因此對地基的變形表現(xiàn)非常敏感,往往由于地基變形引起的基礎不均勻沉降,造成建筑物出現(xiàn)裂縫、傾斜甚至倒塌,而引起建筑物裂縫、傾斜的原因多為地基土的不均勻性引起基礎的差異沉降所致。
地基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其物理力學性質的不均勻性,地質條件復雜的建筑場地尤為突出,只有進行基礎驗槽,必要時作出補充勘察才能解決。忽視基礎驗槽將會給工程留下隱患;且基礎一旦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降,極易造成破壞。為此,土建工程師應與巖土工程師協(xié)調工作,會同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工程監(jiān)理深入現(xiàn)場,認真細致地進行基礎驗槽,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提出處理意見。
基礎驗槽是工程勘察工作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當施工單位將基槽開挖完畢后,由勘察、設計、施工和工程監(jiān)理等方面的技術負責人,共同到施工現(xiàn)場進行基礎驗槽。
通過驗槽檢驗有限的鉆孔與實際全面開挖的地基土是否一致,勘察報告的結論與建議是否正確合理。
根據基槽開挖的實際情況研究解決新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勘察報告中遺留的問題。
大量實踐證明,認真驗槽,對保證施工質量、防止工程事故的發(fā)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規(guī)定“天然地基必須驗槽后才能施工”是很必要的。
1)核對基槽開挖平面位置與槽底標高是否與勘察、設計要求相符;
2)檢驗槽底持力層土質與勘探報告確定的地基土是否一致;
3)當基槽土質顯著不均勻,或局部在枯井、菜窖及墓穴時,可用釬探查明其平面范圍與深度;
4)研究決定地基基礎方案是否有必要修改,或對地基土作局部處理。
只能通過基礎驗槽,當確認地基土已滿足設計要求時,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驗槽方法多采用目測觀察基坑內土質的變化,驗看新鮮土面;清除回填虛土及冬季凍結表土或夏季表層日曬干土。
槽底在地下水人位以下不深時,可挖至水面驗槽。驗完槽再至設計標高,并要求施工單位作出排水方案。
驗槽前要抓緊時間,基槽挖好后立即組織驗槽,以避免下雨泡槽、冬季冰凍不良影響。
驗槽時一般需在槽底普遍做釬探(輕便觸探)和微型貫入儀測試,判定地基土的均勻情況,根據測試結果提出結論性意見,供設計時參考。如變化較大,必須進行施工勘察,并提出合理的基礎處理方案或做基礎設計變更。
對山前殘坡積土地基及跨越地貌單元的場地土,常會遇見一部分地基土為黏性土,一部分地基土為巖石的土巖組合地基;其同一建筑物相同標高地基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很難保證基礎坐落在同一持力層上;若處理不當極易引起因沉降不均,造成建筑物出現(xiàn)裂縫。對這類地基常采用:1)褥墊法,即將地基土相對強度較高的部位做部分清除,并換成與相鄰土質接近的土,回填夯實,使其達到與原狀土強度相近的狀態(tài);2)分段調整基礎斷面的寬度及深度,使基礎對地基的基底壓力能滿足規(guī)范規(guī)定的沉降要求;3)對于土巖組合地基也可考慮采用人工挖孔樁或嵌巖樁,使樁端坐落在同一巖層上。
老城區(qū)改造過程中常見上下水管道在土方開挖過程中的人為破壞,一時很難查明其延展方向及漏水點,造成基坑內水流不斷,使地基土產生局部軟化和人為擾動,破壞地基土的原狀結構。處理方法:首先查明排水出處,挖設排水溝、集水坑、進行基坑排水;然后采用涼槽法或換土法進行簡單的地基處理。若水量較大、處理困難時,也可采用基礎下挖設排水盲溝,使水向同一方向徑流集中排水。雨季施工時,基坑內浸水,人工或機械挖土很難保證地基土的原狀結構不被破壞,采用通常的涼槽法工期不允許,為此多采用局部清除擾動土換填混砂,主要目的是置換基礎底下可能剪切破壞的浸泡軟土,即使人工繼續(xù)施工作業(yè),也不會再對砂墊層下的地基土產生擾動。
枯井多為廢棄的明井,對其處理應盡量挖至建筑物基礎有效影響深度,用混砂或素填土充填,分層夯實至基礎底面,并對井口部位擴大處理面積,消除枯井周邊的擾動土對基礎的影響,一般井口處理的范圍不小于井口面積的2倍。
墓穴和菜窖一般埋深較淺,多在基礎底下1.00m~1.50m范圍內,可用與周圍土質相同的土夯填,并盡可能與周邊土質強度保持一致。如丹東市東北輸油管理局住宅樓工程,基礎施工時發(fā)現(xiàn)一個菜窖,基礎持力層是礫砂,采用挖出回填土后用混砂分層夯實進行了處理。
人防工程多為近幾十年來構筑的永久性或非永久性的地下構筑物,永久性的防空洞可采用梁板跨越法。而臨時性防空洞應查明其延展方向和其內部斷面幾何尺寸,凡是在建筑物影響范圍內的必須兩頭堵實,然后分段填土夯實。
在丹東地區(qū),由于地質沉積環(huán)境所致,經常在砂類土中夾有薄層狀的淤泥質土夾層,多呈透鏡體狀。如我單位在河畔花園小區(qū)人工挖孔樁基礎驗樁時,發(fā)現(xiàn)局部樁端礫卵石層下1.00m深處有一厚約20cm~40cm的黏性土夾層,若不清除勢必造成部分樁基礎沉降偏大。為此我們進行了補充勘察,查明透鏡體的分布范圍,同時對所有樁端普遍進行釬探,并對樁端影響嘗試范圍內的黏性土夾層進行了清除。
基礎驗槽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驗槽中常出現(xiàn)的問題較多,各地區(qū)的工程地質條件不同,出現(xiàn)的問題也會不一樣。因此只能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此我們只對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幾種常用的處理方法且這些地基處理方法局限性較大,僅供參考。
經過多年來經常深入現(xiàn)場進行基礎驗槽,特別感覺到驗槽的重要性,勘察設計人員根據驗槽中出現(xiàn)的問題補充、修改原設計中的基礎、結構方案,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工程勘察過程中所發(fā)現(xiàn)不了的問題通過驗槽消除了不少潛在的工程隱患,確保了建筑物的安全。
[1]地基處理手冊編寫委員會.地基處理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8.
[2]葉書麟.地基處理工程實例應用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8.
[3]陳希哲.土力學地基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