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庚
洛陽廣播電視總臺電視新聞節(jié)目部,河南 洛陽 471000
按照經(jīng)典的新聞學理論,導語是新聞(一般指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他是有最新鮮、最重要的新聞事實或依托新聞事實的精辟議論組成。導語的“導”字含有“開始、啟發(fā)、引導”等多層含義。記者在寫導語的時候,面臨著如何把主要事實及其意義表達出來,以及如何吸引、誘導觀眾收看整條新聞甚至整組、整版(檔)新聞節(jié)目的雙重任務。
相對于報刊和廣播新聞來說,電視新聞是一種較新的形式,但是電視新聞以其聲,畫效果必備,時效性強,傳播面廣等優(yōu)勢,很快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之一。相對于報刊,電視新聞不能靠標題、版面吸引受眾,而且電視新聞的傳播方式?jīng)Q定了手中不能自主選擇“快速瀏覽”,因此一條新聞的導語不能立即吸引觀眾,可能整條新聞就會被“拋棄”。在這種情況下,曾經(jīng)被奉為新聞導語寫作“金科玉律”的“六要素”導語,已經(jīng)越來越難激起觀眾的收看興趣。
電視新聞的導語總是跟主持人的風格聯(lián)系在一起。央視的《新聞聯(lián)播》和湖南衛(wèi)視的晚間新聞播報風格不同,導語的寫作也有別,根據(jù)不同的新聞欄目特點以及主持人風格,新聞導語在寫法上雖有千變?nèi)f化,精彩的導語也各有各的妙處,但是筆者以為,高質(zhì)量的導語一定是能激起觀眾收看興趣的,其寫作也是有一些基本要求與準則的。下面就如何寫好電視新聞導語談點看法。
新聞的特性決定了每一篇新聞報道必須在內(nèi)容上“和別人不一樣”。但是不能僅僅滿足于這一點。因襲別人用濫了的表達方式,落入俗套,往往會使本來具有新意的新聞信息“明珠暗投”,達不到應有的宣傳效果。因而我們在從事新聞報道的時候,不僅要注意發(fā)掘最新的新聞信息,還要注意表達方式上的可以求新,在電視新聞導語寫作上尤其如此。一些好的新聞導語往往別出心裁,一開始就抓住觀眾,對整條新聞影響極大。
如:開車的朋友近期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到上下班高峰咱洛陽堵車越來越嚴重,然而在不到二百米的路上,卻要整整堵上一個多小時,那是怎樣的一種折磨?本臺記者昨晚在芳林路就遭遇了這樣的“大堵車”。(摘自洛陽電視總臺《百姓直通車》欄目——《新聞特寫:記者親歷“大堵車”》)
這條導語構思新穎,打破了平常熱線新聞消息的傳統(tǒng)格式,這條新聞導語一反常態(tài),一開始就把觀眾的視線吸引住,這樣一個具體的事,具體的情節(jié),給人以生動、深刻的印象。
任何新聞都有其特點,只有抓住了特點,才能使新聞導語具有鮮明的個性,脫出一般化、公式化、概念化的窠臼。我們有時候會聽到這樣的導語:“今天,某某活動在某某地方舉行?!庇^眾能從這樣的導語上得到多少新聞信息呢?可以說微乎其微。觀眾所關心的往往不是舉行了某某活動,而是活動中有哪些引人注目的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與觀眾有多少直接或間接關系。這才是具有新聞價值的東西,這才是新聞報道的重心所在,應該把這樣的內(nèi)容在導語中作突出處理。
“新”是新聞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新聞的這個“新”字,其實有兩重含義:最新鮮的事實和最新的要素。所以我們在新聞導語中要突出最新的事實和時間。
對于事件性新聞來說,新聞的時間因素是很好找的,因為新聞事實本身具有突發(fā)性和躍進性,變動明顯,最新的時間要素明確,我們只要根據(jù)需要的新聞導語中把它寫明就是了。
對于非事件性新聞來說,新聞的事件要素就不那么明確了。在構思新聞導語時要格外注意尋找新聞由頭。通常記者在寫作時,要盡量找一個可以作為由頭的最新事實,由近及遠,以新帶舊。
另外一種方法是把記者在現(xiàn)場觀察到的材料作為帶動其他材料的新聞由頭,讓觀眾們從主持人的導語中或從開始出現(xiàn)的畫面上就能知道每條新聞的大體內(nèi)容。
如:遭遇歹徒,錢財被搶,到公安部門報案,卻被告知元旦假期過后再說。伊川縣公安局巡特警大隊的做法讓出租車司機張女士很無奈。(摘自洛陽電視總臺《百姓直通車》欄目——《節(jié)前遇搶劫 假期報案難》)
還有一種被稱為“避舊出新法”的導語寫作方法也被時常采用。這種寫法力圖避開陳舊的時間概念,突出有信念或容易受人關注的新聞事實。如:常聽懂得居家過日子的人說,現(xiàn)在買肉要買肥肉的,買菜要買帶蟲眼的,都是讓瘦肉精和農(nóng)藥殘留給弄怕了,最近就有觀眾朋友打來電話問,今年天這么旱,聽說蔬菜病蟲害挺嚴重的,不知道菜農(nóng)朋友是不是又拿那些劇毒農(nóng)藥來對付了。(摘自廈門電視臺《特區(qū)新聞廣場》欄目——《蔬菜基地:高毒農(nóng)藥未絕跡》)對于這樣的非事件性新聞,時間、地點要素顯然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所報道的內(nèi)容新鮮、有現(xiàn)實針對性,新聞導語中自然就應該避開早已過去的時間概念,突出廣大觀眾未知而又渴望知道的內(nèi)容。
構思導語時,不僅要找準興奮點,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觀眾的觀看興趣,同時一定要兼顧后面內(nèi)容如何展開、發(fā)展。
如:作為河南省第二批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城市之一,我市已于元月1日起實施國家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制度。這項改革措施實施10多天了,效果如何?(摘自洛陽電視總臺《新聞聯(lián)播》欄目——《藥品“零差價” 患者得實惠》)
這條新聞的導語寫得好,下面的內(nèi)容往往可以勢如破竹、一氣呵成,觀眾收看時,也會覺得自然流暢,隨著記者的敘述,不知不覺地穿門入戶、看完整條新聞。
我們有時候會聽到這樣的新聞導語:“某某單位今天在某某地方進行了某某演習?!边@樣的導語具體、完整,但是它的明顯缺點是主次不分、重點不突出,給觀眾的第一印象不那么深刻,充其量不過如同“喝了一杯白開水”的感覺。
誰不想知道“怎么辦”呢?從受眾心理學的角度看,觀眾看到這樣的導語還會摁動手中的遙控器嗎?曾獲得普利策新聞獎的美國記者亨利·費厄利說過:“每個認真研究過導語的新聞記者都懂得,為什么導語必須經(jīng)過這么多努力才能寫成。寫作導語能夠集中記者的智力,迫使記者決定新聞中什么是重要的,它想強調(diào)什么;同時,記者寫作導語時就能最終確定新聞的其余部分是什么樣子?!边@確實是經(jīng)驗之談。記者要從紛紜復雜的新聞素材中,挑選出最能打動人心、最有新聞價值的材料,以此作為新聞導語,并且在表達時又獨具匠心,這就需要高度的新聞洞察力,又要有較好的文字表達功夫。因此新聞界公認“導語時記者展示其杰作的櫥窗,讀者和編輯以及新聞學教師都會自然地設想,如果記者未能在導語中表現(xiàn)出水平,那么他就是沒有水平?!保ㄍっ反摹对鯓訉懶侣劇罚?/p>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當記者寫出讓觀眾拍案叫絕的導語并把觀眾的視線穩(wěn)穩(wěn)抓住的時候,我們的新聞也就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