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小學教師,結識《當代貴州》是在2009年。直到現(xiàn)在,每期必讀,且是從頭到尾仔細閱讀。
“支部園地”是我喜歡的一個欄目。該版塊涵蓋了很多子欄目,內(nèi)容豐富。特別是“支書自述”,刊登了基層一線帶民致富的先進典型,能引領支書們對照自己,思考如何去帶領一方群眾致富奔小康,很具借鑒意義。
“圖說貴州”用圖片新聞的形式來反映、記錄貴州的大事,不僅給讀者直觀的閱讀感受,還為貴州的發(fā)展留下珍貴的圖片史料。
另外,每個頁碼下方開設的“短信”欄,以簡短的文字刊發(fā)各地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動態(tài),簡明精煉,讓讀者快速了解省情。同時,也給通訊員提供了一個用武之地。
在看了多期《當代貴州》之后,我也學著寫新聞稿,且有不少被省州報刊采用。正因此,2010年我被鄉(xiāng)黨委看中,借調(diào)到鄉(xiāng)黨政辦從事本鄉(xiāng)外宣工作,給了我一個鍛煉、提升的機會,這都得益于讀《當代貴州》。
作為黨刊的忠實讀者,我也提幾點建議:
一是恢復“民情日記”欄目。民情日記是干部下基層了解民情、民意、民困的工作記錄,通過登載民情日記,有助于讓更多的領導了解基層情況,從而作出更科學的工作決策。
二是及時將刊物上傳到貴州先鋒網(wǎng)上,讓讀者能在雜志沒有到來之前“一閱為快”。因為諸多原因,許多鄉(xiāng)鎮(zhèn)都是上個月的刊物下個月才到,讀著有點“舊”的感覺。
三是增設副刊欄目,刊登一些描寫貴州的散文、詩歌類文章,豐富刊物內(nèi)容,增強刊物吸引力。
四是“黨員干部書屋”版板中的“我的書房”,希望不要只登縣、處級以上領導的文章,應該多刊登些一般干部的文章。這樣既鼓勵干部多讀書,也能吸引更多的干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