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673100 祝建華 何牧龍
苦荬菜為菊科苦苣屬,別名:苦菜、苣荬菜、滇苦荬菜、羊奶菜,兔子菜等,可作食用和藥用,是常年可采集的野生菜??噍げ擞星o白類型和莖紅類型兩種。兩型植株高為40~80cm,根為紡錘形,莖中空而脆,外有棱,地上莖直立,折斷后有白乳汁流出,上部分枝有少量柔軟短毛。莖葉互生,葉長10~25cm,寬3~6cm,柄有窄翅,莖上部葉抱莖,有兩枚尖的葉耳或下延,葉片薄,葉尖鈍或漸尖,葉緣呈波狀或羽狀深裂。頭狀花序頂生,排列成傘房花序和圓錐狀,總苞鐘狀,暗綠色。有多數(shù)小舌狀花,花冠黃色,兩性,像野菊。瘦果長橢圓形,種子長約3mm,熟時紅褐色。果實兩面有3條縱肋,肋間有細皺紋,冠毛白色,花期春夏秋末。
苦荬菜分布在怒江州境內(nèi)海拔738~2300m的地域,生在山谷、路旁、菜地、玉米地埂和田埂。高山早春3月開始生長幼苗,低海拔地帶濕潤的地塊、菜園、田埂一年四季都能生長,植株長葉7~9片時開花。苦荬菜在當?shù)赜袃煞N植株生長形,一種是葉緣呈羽狀深裂,莖稈白,田間只生長一至二年,一種是葉緣呈波狀,莖稈紅,植株屬于多年生長發(fā)育。兩種類型的苦荬菜在當?shù)胤植紡V,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噍げ讼矟?,以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田地上生長勢強,植株健壯,葉片脆嫩,干旱時葉片邊緣呈紫色,而土壤水分過量時,產(chǎn)生爛根,葉變黃枯死。
苦荬菜營養(yǎng)很豐富,嫩莖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磷、鈣、鉀、鐵、銅、鎂、鋅等礦物質(zhì)。有利腸胃、解酒消食、清利五臟、強筋壯骨、增強體力等多種保健作用。
當?shù)厥袌龆杭竟?jié),采集的野生苦荬菜,每kg售價3元左右;而人工栽種的苦荬菜幼苗健壯,葉子嫩,莖稈粗,每kg售價4~5元;夏秋季每kg售價2~2.5元。栽培得當,每畝地每次可產(chǎn)700~800kg,可收 2100~3000 元?,F(xiàn)將苦荬菜栽培技術(shù)介紹如下:
人工栽培應(yīng)選擇向陽,地勢較高的菜園地、緩坡地、臺地,以土質(zhì)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為最佳。栽種前要深翻土地,第二次犁耙時每畝地施有機肥、土雜肥1000~1200kg,或者施草木灰、林間腐葉土1000~1300kg,均勻撒施于田間作基肥。精細整地,開溝作墑,一般墑寬1.2m,長為5~6m為宜。
采集根繁殖和用種子繁殖,當?shù)匾吧噍げ松L地域廣,數(shù)量多易采集地下根和生產(chǎn)用種。熱區(qū)苦荬菜一年四季開花多能形成種子,但夏秋兩季采收的種子質(zhì)量好,種子出苗率高。因種子成熟后自然開裂飄落,收種要在瘦果成熟未開裂時及時采收,在陰涼處放置一周,等瘦果開裂再曬干種子保存。莖稈紅的植株類型多采取收根栽培或種子處理后播種繁育;莖稈白的植株類型因田間生育時間短,栽培上多采用種子繁育。
1)根采集栽培:春季野生苦荬菜發(fā)芽長新苗時開始采集。以莖紅類型為主作根子栽培,采時先刨落莖葉,挖取地下根,按匍匐莖上長芽的分布情況,切成6~7cm短節(jié),以每段上帶兩個芽,切口用灶灰處理,處理的根要及時定植,暫時不定植的根應(yīng)放于濕潤土中保存?zhèn)溆???噍げ舜筇锊筛ㄖ矐?yīng)選擇早晚和陰天進行,作好的墑以行距15cm,深6~8cm開溝,以株距5cm左右將苦荬菜根依次均勻放在開好的溝內(nèi),根直立擺放,芽子和頭部朝上,栽后覆土2~3cm,澆足定根水;保持好土壤濕度,保證早成活早發(fā)芽。
2)種子直播栽培:苦荬菜種子有休眠期,田間播種的種子必須進行冬藏。冬季將夏秋季收取的種子拌入濕潤的細沙或細土,裝入通氣布袋,埋入地下30cm的土或沙中進行種子休眠處理,來年春季取出種子即可播種。熱區(qū)一年四季可作田間播種栽培,溫帶地區(qū)只作春夏季生產(chǎn)。播種時,作好的墑按15cm行距,深2cm開溝。每667m2用種0.3~0.4kg,因種子很細小,種子需要摻入4倍細肥或細土,然后均勻撒入溝內(nèi),覆土0.5~1cm,澆足水分,根據(jù)土壤墑情播后4~6d再澆一次水,適時保持好田間的濕度;苗長到2~3片真葉時間苗,株距留3~4cm,去弱苗留壯苗。
野生苦荬菜人工栽培要求多施有機肥,不施化學(xué)肥料,不噴或少噴農(nóng)藥,做到產(chǎn)出的苦荬菜應(yīng)保持原有野生的品味。
1)中耕除草:苦荬菜以地下莖多芽生長為主,留根采收鮮莖葉生產(chǎn)的田塊,要進行多次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除草可稍深,以促進根系擴展和植株生長,以后中耕除草宜淺,避免直接傷根;雨后及時松土,減輕土壤濕度;一次性培育的小苗只需1~2次田間除草作業(yè)。
2)追肥:采根栽培的苦荬菜一周后發(fā)芽,種子播種的二周左右才出苗,當芽和苗出齊,幼苗長成2葉1心時,每畝地追施稀淡的清糞水12擔,以后每一次采收后都要施與上次同等的清糞水或用腐熟的有機肥300~350kg撒施,留根生產(chǎn)的田塊,需要6~7次追肥才能滿足苦荬菜的生長需求。
3)排水:苦荬菜生長期要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如遇到干旱時要及時澆水。雨后要及時中耕和排除積水,防止?jié)澈€根死亡。
苦荬菜自身帶苦味,很少有病蟲害發(fā)生,但熱區(qū)開春后遇到干旱時會出現(xiàn)蚜蟲和白粉虱發(fā)生危害;夏季高溫時,莖白類型產(chǎn)生白粉病危害。所以生產(chǎn)中注意田間衛(wèi)生,及時清除殘枝枯葉、雜草、病株,減少蟲源和病害。熱區(qū)春夏季需要防治時,每畝地用10~15kg灶灰、草木灰對水50kg放置一晝夜,取過濾液來噴霧防治蚜蟲和白粉虱。蟲害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防治,白粉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防治。
苦荬菜以采集鮮葉嫩苗來供食用,采收時注意不要損傷地下芽、莖;根據(jù)生長類型和種植方法,分留根或不留根來采收。隨著春夏季溫度的升高,當嫩苗長至16~22cm,葉有5~6片時,從苗基部割取,采大留小,留根每隔30~40d即可采收1次,全年可采收6~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