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國定[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29]
試析《一個人的好天氣》的敘事風格
⊙易國定[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29]
日本青年作家青山七惠的《一個人的好天氣》在敘事上既承繼了日本傳統(tǒng)文學“私小說”文體的特點,將記錄告白與文學抒情性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又采用了四季回復的時間結構,凸顯了日本人的生命意識;同時多樣性敘事手法的采用,讓文章顯得多姿多彩;而具有象征性的場景設置,則增加了作品的哲理意蘊。
私小說 故事時間 敘事時間 等敘 概敘
日本新銳作家青山七惠以一部輕盈的不足五萬字的小說《一個人的好天氣》一舉獲得了2007年度芥川文學獎,成為日本當代文壇令人矚目的“80后”作家,而其小說更是以突破十五萬冊的銷量,成為最暢銷的小說之一,擁有相當多的大學生以及走上社會不久的青年讀者。小說貼近“80后”的生活和思想情緒,即它作為一部成長小說,揭示了一個“飛特族”青春期孤獨的心靈和渴望獨立生活的精神成長,無疑是引發(fā)青年共鳴的主要原因。同時小說獨特的敘事風格,亦討人喜愛。有評論者認為它不以情節(jié)取勝,是一部“清淡的細節(jié)小說”;也有人稱它為“輕逸小說”。這些觀點多少關注到了小說的敘事特征,但尚未展開全面深入的分析。本文試圖從小說的敘事視角、敘事時間、情節(jié)結構、人物、場景等方面加以分析,以期達到對小說敘事風格的進一步認識。
小說有一個副標題:飛特族的青春自白。所謂飛特族就是自由的打零工者。①小說以二十多歲的“80后”飛特族青年三田知壽作為視點人物,其視角聚焦在自己二十多歲時的人生感悟和生命體驗上。以這樣一個沒有豐富的閱歷,又不老于世故的“我”為敘事視角,無疑會拉近小說與青年讀者之間的距離,得到青年讀者的認可。作者以知壽為敘事者,將平常生活向讀者娓娓道來,而這個故事的講敘者卻完全沒有高出讀者的姿態(tài),她向讀者袒露自己的私生活,而讀者在閱讀小說時也不知不覺地進入小說,仿佛自己成為了主人公。②小說的這種親和性,無疑與作者巧妙地繼承和恰當?shù)厥褂盟叫≌f的文體形式有著密切的關系。嚴格地說,青山七惠并不能歸入私小說作家行列,但正如日本評論家吉田精一所說:“他們既沒有深刻的思想,也沒有可貴的體驗,更沒有自覺到社會性,而僅止于談一些自己的私生活。如果這類作品也具有文學價值而使讀者感動的話,那是因為作者自身也成了小說中的一個部分,也就是說,作者和小說合起來而成為一個作品,即所謂巧妙地發(fā)揮了一種抒情詩的性格。”③在《一個人的好天氣》中,作者青山七惠這位“80后”作家的身份和思想感情特征與小說的主人公知壽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可以說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將自己投射在小說人物知壽身上。小說中知壽作為一個在單親家庭中長大,高中畢業(yè)后,不愿繼續(xù)升入大學學習的“80后”飛特族,面對經濟的拮據(jù),戀愛的失敗,不免孤獨失意,對生活缺乏信心,看到年已七十多歲的吟子不再為生活打拼,生活得從容淡定,心中竟生妒忌。她因為迷惘、焦躁,青春本應該有的絢爛光彩變得暗淡,甚至為老年人的黃昏余暉所遮蔽。
我呢,進入梅雨季節(jié)后,每天下大雨,我的心情也隨之陰郁起來,人變得刻薄而無恥。我常常肆無忌憚地盯著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吟子看,直到她意識到后奇怪地看我,我才開口說:
“也沒有人看,干嗎花那么大工夫啊?”
……
“真年輕啊?!?/p>
“我嗎?”
“嗯,年輕。比我年輕多了。好羨慕啊。”
“瞎說什么呢?”吟子微微翹起了臉,好像聽出我在嘲諷。我覺得有些過意不去,但同時更刺激了施虐的欲望。④
在這段敘事中,既有知壽對自己乖張心理的大膽剖析,真誠告白,又有不失理性的自我批判。二者巧妙地平衡,讓讀者感受到了一個“80后”青年的率真和自我反思意識??梢哉f作者對于日本現(xiàn)代小說形式“私小說”的真實性和詩意性之間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處,絲毫沒有某些傳統(tǒng)私小說的過度“告白”和自虐般的情感矯飾,給人一種自然和舒貼之感?!斑@類作品的文學性,即在‘告白’和‘記錄’之間的界限,恐怕也就在于對平凡的日常生活那種實感和詩意如何微妙的平衡吧。這也就是葛西善藏所說的存在于主觀和客觀之間的極為微妙的平衡。這種平衡有無和巧拙,是決定自我小說的價值的重要標準。”⑤這種日常生活的實感和詩意之間的微妙平衡,在《一個人的好天氣》中,隨處可見,它既顯示出小說平實的日常性,又揭示出詩意的人生和豐富的人性。
小說共有五章,分別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和“迎接春天”為題。小說在標題的采用上頗具日本文化傳統(tǒng),充分顯示了日本民族的季節(jié)感和人物命運與外在環(huán)境交融的特點。小說的故事時間和結構時間遵循了自然時序。故事的開端時間是某年的一個陰雨連綿的春天,知壽拿著媽媽畫的一張路線圖,找到了東京舅佬吟子家,兩個歲數(shù)相差五十多歲的人開始共同生活。不久知壽又結束了與情人陽平的戀人關系,發(fā)生在春天里的故事略帶感傷。夏天是火熱的,知壽結識了在車站工作的英俊小伙藤田,談了一場甜蜜的戀愛,與吟子的相處也越來越融洽。秋天樹葉凋零,不免惹人傷感,而知壽與藤田的關系也走向了結束,年輕知壽的腦海中竟然冒出自殺的念頭。冬天,“沒有追我的人,凈是離我而去的人,這么想,我就焦躁起來”,知壽覺得“活著沒有意義”,然而媽媽與一位中國男子的再婚,讓知壽明白了她必須要一個人生活了,而吟子也認為:“要在年輕的時候,吃些苦頭啊?!闭沁@句話讓知壽勇敢地迎接春天。
小說在敘事上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迎接春天”為題的時間線索的設置,體現(xiàn)了人本質存在的時間性。時間是一個哲學范疇?!霸诤5赂駹柲抢铮瑫r間被視作對人的存在的理解之所以可能的重要因素而處于核心地位。對人來說,此在的整體性是‘煩’,‘煩’有其時間性基礎,因此時間性展露為本真的煩的意義?!雹蕻斘覀儗r間的哲學思考轉向具體的文學時,作為敘事類文體的小說是時間性最強的。在《一個人的好天氣》中,敘事者按照事件的發(fā)生順序編排故事結構,以某年春天為開端時間,又以第二年的春天為結尾時間,以春天始又以春天終,這種四季的交替和輪回既形成了回環(huán)往復的故事時間結構,又體現(xiàn)了日本人鮮明的季節(jié)感和生死輪回的生命意識。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1968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上的演說辭《日本的美與我》中,開篇就引了道元禪師的一首詩“春花秋月夏杜鵑,冬雪寂寂溢清寒”,借以表現(xiàn)日本人耽于自然,感動四時之美的審美意識。季節(jié)的變換與生命的律動是如此內在地和諧。這樣故事發(fā)生的外在時間則內化為日本人內在的生命意識結構。在這方面,可以說“80后”的青山七惠是與日本的傳統(tǒng)相通的。
在保持故事時間與敘事時間的外在一致的基礎上,敘事者又采用了富于變化的敘事時間。小說的時間在順序中又插入倒敘(閃回),在開端時間后,敘事者知壽向讀者講述了她的家庭,她稀里糊涂度過的青春期以及她來吟子家之前發(fā)生的事情。這段倒敘填充了讀者對知壽來東京前生活了解的空白。作者交替使用順序、倒敘的敘事手法,打破了單一的時間性,使得敘事時間在順序中又含有逆序性,這樣將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交織在一起,將時間的現(xiàn)在時和過去時都呈現(xiàn)出來。同時,小說敘事者在敘事中又十分靈活地采用“等敘”“概敘”和“擴敘”等敘事手法,從而很好地調控了小說的敘事節(jié)奏?!霸跀⑹聦W中,我們將敘事時間與故事時間相等或基本相等的敘述稱為等敘。敘事時間短于故事時間為概敘。而敘事時間大于故事時間則稱為擴敘?!雹摺暗葦⒕哂袝r間的連續(xù)性和畫面的逼真性等特征,它主要用于表現(xiàn)人物在一定的時間、空間里的活動,構成一種戲劇性場面?!薄案艛⒍嘤糜趯适卤尘?、事件全貌的介紹或對人物身世、生平的交代。”⑧小說從主人公知壽第一天到吟子家的情形寫起,先是寫知壽在一間奇特的掛滿死去的貓的照片的屋子里與吟子第一次見面,然后作者中斷了故事的發(fā)展,運用倒敘(閃回)的方法敘述我是如何按圖索驥找到吟子家的,其后,作者運用了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將鏡頭拉回,以“等敘”的手法,詳細描寫了知壽在吟子家度過的第一天。“我”與吟子打招呼的方式,晚上吃飯的情形,看電視、聊天、洗澡、到廚房翻東西,并順手拿了吟子的東西,這些細節(jié)作者幾乎都是按照現(xiàn)實中事件發(fā)生的順序無一遺漏地記錄下來,最大限度地向我們描寫了知壽初來乍到的經歷,不惜筆墨,詳盡交代。接著作者又用“概敘”的方式,講述了知壽的童年生活經歷,她五歲時父母就離異了,童年和青年過得一點都不快樂,高中畢業(yè)后,決定離開媽媽,獨自到東京來打工,而拗不過“我”的媽媽只好介紹我到東京的舅佬家寄住。這就是“我”來到吟子家的原因。小說的敘事者看似毫無心機,卻十分嫻熟地在“正敘”“倒敘”“等敘”和“概敘”等多種時序和時限中穿插往來,使得小說的敘事顯得既靈活多變,又張弛有度,既詳略得當,又從容不迫。
敘事學將環(huán)境分為象征性環(huán)境、中立性環(huán)境和反諷性環(huán)境?!跋笳魇黔h(huán)境的重要語義因素之一,是環(huán)境與人物、情節(jié)聯(lián)系的紐帶。象征性環(huán)境與人物、行動關系密切,并具有比較明顯的意蘊,象征性環(huán)境是敘事文中一種主導的環(huán)境模式。”⑨小說《一個人的好天氣》大多采用的是“象征性環(huán)境”。小說的故事主要發(fā)生在吟子的家和知壽工作的車站。
一個雨天,我來到了這個家。
有間屋子的門楣上擺著一排漂亮的鏡框,里面全是貓的照片……整個房間就像個佛龕,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門口。
籬笆墻與站臺之間的小路只通到這家前面,常有不熟悉路的人走到這兒后,一臉困惑得環(huán)顧四周,再原道折回去。⑩
這是小說的另一主人公吟子生活的環(huán)境,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婦人與一張張死去的貓的照片終日相伴,意在說明老人吟子的孤獨,表達出老人對曾與之相伴的寵物的思念。奇怪的是老人把它們的名字忘了,只是記得第一個死去的貓“徹羅基”,同時也暗示出死亡的主題,而死亡是在不斷發(fā)生的。韋勒克、沃倫在他們合著的《文藝理論》中說:“背景即環(huán)境,尤其是家庭內景,可以看做是對人物的轉喻性或隱喻性的表現(xiàn)?!?作為在東京獨自生活的老人,吟子的家是用籬笆封閉的,它象征著老人與外在世界是隔絕的,一條小路偶爾有人誤走過來,但他們與老人無關。
吟子的小屋是一個封閉的世界,而與它相對的站臺卻是一個開放的地方?!罢九_”是小說中年輕的主人公知壽工作的地方,她就是從這開始了她的一段新的人生,她也是通過它去觀察外面的世界的。正如日本作家村上龍所說:“小說一開始就很不經意地介紹了這個小站。之后它又多次出現(xiàn)在與主人公心情相對應的各種場合,就連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結尾也出現(xiàn)了。這個車站的站臺,是作者依據(jù)自己的眼光和觀察力構筑的,而且它在這個作品中還是具有標志性建筑般的象征意義。主人公以這一場所為媒介,眺望世界,描繪別人眼里的自己?!?都說車站是發(fā)生故事的地方,作者很好地利用了它,因為在車站上班,“我”目睹了一對爭吵的夫婦,揭示了人生的猥瑣;也是因為在車站上班,“我”結識了帥氣的小伙藤田,可惜的是它見證了我的失??;最后“我”又趕往另一個車站去開始了一段新的戀愛。車站是人們往來的地方,同時它是一切的開始,又是一切的結束,周而復始。這無疑象征了人生。在此,“車站”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場所,而是一個充滿人生哲理的“象征性環(huán)境”。
總之,日本青年作家青山七惠的《一個人的好天氣》以清新自然的筆觸敘述了“80后”飛特族的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揮之不去的孤獨感,在敘事上作者既繼承了日本傳統(tǒng)文學“私小說”文體的特點,將記錄告白與文學抒情性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又采用了四季往復的時間結構,凸顯了日本人的生命意識;同時多樣性的敘事手法,如“正敘”“倒敘”“等敘”“概敘”等敘事手段的采用,讓文章顯得看似平淡卻不凡,單純卻又多姿多彩;而具有象征性的場景設置,則增加了作品的哲理意蘊。這些無疑構成了小說《一個人的好天氣》藝術魅力之所在。
①②④⑩? [日]青山七惠:《一個人的好天氣》,竺家榮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版,譯本序,第1頁,第42頁,第1頁,封底。
③⑤ [日]吉田精一:《日本現(xiàn)代文學史》,齊干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06頁,第106頁。
⑥ 周憲:《超越文學——文學的文化哲學思考》,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1997年版,第179頁。
⑦⑧⑨ 胡亞敏:《敘事學》,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76頁,第78頁,第165頁。
? [美]勒內·韋勒克、奧斯汀·沃倫:《文學理論》,劉曉愚譯,讀書·生活·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5年版,第260頁。
作 者:易國定,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東方文學及日本文學。
編 輯:張玲玲 E-mail:sxmzxs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