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澤文[樂山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 四川 樂山 614004]
齡官論
⊙熊澤文[樂山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 四川 樂山 614004]
在《紅樓夢》各色人物的研究中,論及齡官的較少,她的不被重視甚至低于同為戲子的芳官,我認為十二戲子中,齡官得到了曹雪芹的充分肯定。歷經(jīng)沉浮、看遍繁華的曹雪芹在她身上寄予了深層的隱性意義。本文試從齡官在寶黛愛情中的特殊作用、晴黛命運的出路以及寶黛性格的集合來談?wù)匌g官,充分認識齡官是為《紅樓夢》主題服務(wù)的。
齡官 形象 顯與隱 意義
《紅樓夢》人物研究中,對齡官的研究迄今都較少,大概只有十余篇,并且研究不夠全面。筆者擬從人物性格顯與隱兩方面來談?wù)匌g官這個人物形象的深層意義。
劉在復(fù)先生在《性格組合論》中說人物性格有隱性和顯性兩種表現(xiàn)手法,成功的藝術(shù)形象應(yīng)當(dāng)是“隱”與“顯”的和諧統(tǒng)一,《紅樓夢》中的齡官便是這樣一個成功地將“隱”與“顯”和諧統(tǒng)一的藝術(shù)形象。從第18回出場到第58回齡官離開賈府的四十回中,正面描寫齡官的有第18回、30回、36回,側(cè)面暗示的有第22回、23回、54回、58回,總共七回。曹雪芹為什么要濃墨描寫齡官這樣一個與眾不同、清醒獨立卻又是最受人輕視、最卑賤的戲子,在這樣一個次要人物身上,寄寓了曹雪芹怎樣的哲理思考?這正是需要我們探討的。
齡官一出場,其性格特點便顯露出來,從“顯”的方面來說,第18回齡官一出場就顯得很有主見,第30回主要突出齡官的癡,第36回突出的則是齡官的情。齡官是在元妃省大觀園時亮相戲臺的,戲畢,元妃額外賞賜齡官,說其極好,并令其再作兩出。賈薔“因命齡官作《游園》《驚夢》二出。齡官自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戲,執(zhí)意不作,定要作《相約》《相罵》二出。賈薔扭不過,只得依他作了。賈妃甚喜,命‘不可難為了這女孩子,好生教習(xí)’,額外賞了兩匹宮緞,兩個荷包并金銀錁子食物之類”①(第257頁)。此處齡官執(zhí)意不作非本角之戲,一出場就顯得很有主見,個性畢露。
第30回“齡官劃薔癡及局外”和第36回“識分定情語梨香院”是全書直接描寫齡官的重頭戲部分。這兩部分之間是潛在聯(lián)系在一起的,聯(lián)系的人正是賈寶玉。先是寶玉隔著花蔭看齡官劃薔(第30回),緊接著挨打(第33回),然后百無聊賴之際想聽齡官唱《牡丹亭》(第36回),遂將兩部分自然而然聯(lián)系在一起。
“齡官劃薔”一段,我們看到了齡官的至情至愛。通過寶玉的眼睛,看到一個長得很像林妹妹的女子,寶玉眼中的她“眉蹙春山,眼顰秋水,面薄腰纖,裊裊婷婷,大有黛玉之態(tài)”②(第425頁)。此女正在薔薇花架下哽咽流淚,一筆一畫劃了幾千個“薔”字。對于齡官的處境,通過她反復(fù)劃“薔”癡及局外時便被寶玉一語癡言道破了,即寶玉所想“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話說不出的大心事,才這么個形象。外面既是這個形景,心理不知怎么熬煎??此哪觾哼@般單薄,心理哪里還擱的住熬煎”③(第426頁)。此是齡官內(nèi)心苦悶、痛苦煎熬、愛而不能得、欲說不能說的真實心理,毫無瓜葛的寶玉竟體驗得如此真切,甚至“可恨我不能替你分擔(dān)些過來”。以情感情,寶玉的博愛不言自喻,其對齡官的關(guān)注亦清晰可見。但齡官卻是全書唯一一個對寶玉冷言冷語、不屑一顧的女孩子。第36回寶玉想聽《牡丹亭》,因聞梨香院十二女子中小旦齡官最是唱得好,便出角門去梨香院尋齡官??墒驱g官并不買他的賬,不但聲稱“嗓子啞了”不肯唱,還站起來躲避,寶玉從未經(jīng)過這番被人棄厭,自是茫然無趣,其他女孩子的提醒——“薔二爺來了叫他唱,是必唱的”④(第494頁)使他在納悶的同時留下并親見了齡官與賈薔的綿綿情愛。齡官生病,賈薔買了一只“玉頂金豆”鳥替齡官解悶,通過二人的言談舉止細致地刻畫出了兩人之間的綿綿情意。當(dāng)賈薔要去請大夫替齡官看病時,齡官卻說:“站住,這會子大毒日頭地下,你賭氣子去請了來我也不瞧?!雹荩ǖ?95頁)只此一句,便將她對賈薔的情淋漓盡致地表露了出來,又是愛又是不安又是不忍又是心疼。至此寶玉方才領(lǐng)會劃“薔”深意,癡癡而回。
如此一來,齡官對寶玉的冷淡與對賈薔的癡情形成鮮明的對比,強烈的反差給了寶玉沉重的一擊,甚至轟毀了寶玉的人生觀。寶玉過去一貫認為,所有女孩子的眼淚都是為他而流,所有女孩子都在愛著他,他欣然看每一朵花開,看每一個女孩,雖然落下“無事忙”的名聲,還讓顰兒也生氣,寶兒也多心,但他的愛仍然是廣博的,他愛一切美好的女子。但通過這次齡官事件,他認識到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緣分。人之一生,能真正得到兩個人的眼淚,就應(yīng)滿足了。他這種想法,對于別人來說可能顯得一般,但對于他自己來說卻是一個突變和大轉(zhuǎn)折。他癡癡回至“怡紅院”中,正值黛玉和襲人坐著說話。一進去也不和黛玉打招呼,就癡癡地對襲人長嘆:“我昨晚上的話竟說錯了。怪道老爺說我是‘管窺蠡測’,昨夜說你們的眼淚單葬我,這就錯了。我竟不能全得了。從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淚罷了?!雹蓿ǖ?95頁)雖然寶玉并未從此杜絕與其他女孩子來往,但他“自此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⑦(第496頁),明顯增強了對黛玉的愛戀,一心系于黛玉??梢姡趯氂竦膼蹚膹V博到專一,從混沌到清醒的過程中,齡官無形間成了寶黛愛情的特殊紐帶,成為寶玉情感的分水嶺。然而齡官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此。
《紅樓夢》中有兩個人和黛玉神貌相似,一個是晴雯,一個便是齡官,二人都是黛玉的形象的伸延、投影,她們都是作者有意刻畫的靈魂人物。晴雯與黛玉形貌相似,是由第74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中王寶善家的和王夫人之口說出來的。王寶善家的道:“一個寶玉屋里的晴雯,那丫頭仗著他生的模樣兒比別人標(biāo)致些,有生了一張巧嘴,天天打扮的象個西施的樣子在人跟前能說慣道,掐尖要強。一句話不投機,他就立起兩個騷眼睛來罵人,妖妖 ,大不成個體統(tǒng)?!雹啵ǖ?051頁)王夫人向王熙鳳言“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⑨(第1051頁)。而齡官形貌與黛玉的相似,早在第22回便由史湘云說破了,“史湘云接著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樣兒?!雹猓ǖ?25頁)第30回更是通過賈寶玉之眼描摹出來:“一面想,一面又恨認不得這個是誰。再留神細看,只見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顰秋水,面薄腰纖,裊裊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態(tài)。”?(第425頁)
除了樣貌相似外,三人都是從外面進入賈府的,林黛玉因父母雙亡寄于賈府,晴雯因賈母喜歡而由賴大娘送進賈府,齡官則因元妃省親采辦戲班而進賈府。對于賈府來說,她們無疑都是外來者。她們都有著孤傲性格,黛玉的孤傲?xí)须S處可見,自不必多言。晴雯的孤傲由其判詞“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fēng)流靈巧招人怨”?(第76頁)可見貫穿其一生。齡官的孤傲則更多地體現(xiàn)在她對寶玉的態(tài)度與其他戲子完全不一樣上。第36回寶玉想聽齡官唱《牡丹亭》,一進梨香院,別的女孩子都“笑嘻嘻的讓座”,齡官在房中躺著,“見他進來,文風(fēng)不動”,“不想齡官見他坐下,忙抬起身起來躲避,正色說道:‘嗓子啞了。前兒娘娘傳我們?nèi)?,我還沒唱呢?!?(第494頁)言下之意,似在向?qū)氂裾f連娘娘我都可以不買賬,又何至于你呢?
與黛玉、晴雯一樣,齡官完全生活在自己的性情之中,但他們的命運卻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首先體現(xiàn)在他們對情的認知上,毫無疑問三人都癡,齡官對賈薔的癡與晴雯、黛玉對寶玉的癡一樣真摯、深沉、熱烈,但晴雯、黛玉把一生都寄系在賈寶玉身上,至死不變。而齡官卻走出了“孽海情天”,斬斷與賈薔的情愛,悄然離開賈府,三人命運因此而不同。曹雪芹在他們身上寄寓著同一種人物的三種不同命運,三人中只有齡官離開了賈府,而留在賈府的晴雯、黛玉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死亡,黯然凋零。第31回晴雯差一點被逐出大觀園,這本應(yīng)使她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真實處境,但她過于天真、過于相信自己,她不愿出園子,愿一輩子在寶玉身邊長相廝守,但命運就是如此捉弄人,最不想出園子的她偏在第77回被王夫人攆出了大觀園,隨后抱屈而死。同樣,一腔癡情系于寶玉的黛玉最終也淚盡而亡??上攵?,如果齡官不走,她必然也會走向死亡。晴雯、黛玉凄慘的結(jié)局也就是她的結(jié)局,而且她只會比她們更慘烈,因為“外相又美”、又愛“斗雞走狗,賞花玩柳”的賈薔比賈寶玉更靠不住。所幸齡官與晴雯的不知天高地厚和黛玉的一味倚仗自己的身份以為勢在必得不一樣,她很清楚自己的角色、位置,而且對于周圍的事有著敏銳的洞察力,所以還在與賈薔癡戀時她就決然地對賈薔稱賈家是“牢坑”(第36回),第58回當(dāng)賈府解散戲班有機會離開這一“牢坑”時,她決然出走,了斷了對賈薔的愛戀。
人生的聚散無常,在看清了賈府、看清了大觀園、看清了賈薔之后,齡官的走實是偶然中的必然。凡是該退一步想,不必一味強求,晴雯、黛玉、齡官三人之間,作者肯定的實際是齡官?!懊乐胁蛔?,好事多磨”,人生本來就是悲劇、是不幸的,到頭來不過紅樓一夢,萬境歸空,齡官實際上正是晴雯、黛玉這種性格的人命運的最終出路。
細細研究齡官,不難發(fā)現(xiàn)她身上集中了寶黛二人最突出的性格,即寶玉的清醒,黛玉的孤傲。
不可否認,寶玉是大觀園里最清醒的人物,他絕頂聰明,但作者用反筆來寫他,其清醒是深藏于心的,每每他被人視為瘋話的話實際上才是他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而他那些看似虛無的言語卻流露出他對現(xiàn)實中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戀和對生命失落的悲哀。他夢游太虛幻境,清醒地知道一切都會散、都會毀滅,卻又不愿其散得過早、毀滅得過快,所以他素喜聚不喜散,希望所有女子都圍在他身邊,實在不能則待他化煙化灰了無蹤跡時各自撒手,但人生是不如意的。太虛幻境的人間投影大觀園是賈寶玉理想的天國,但他身邊人物的命運遭際,最終破滅了他的理想天國。《紅樓夢》的后半部分,厄運接踵而至:抄檢大觀園,晴雯被逐而死,迎春苦嫁“中山狼”,黛玉淚盡而亡,探春遠嫁,賈府被抄,賈母死去,等等。所有這一切,都使寶玉在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擊,陷入走投無路的狀態(tài),所以當(dāng)這一切都幻滅的時候,悲情的寶玉只能像齡官一樣撒手離去。
通觀《紅樓夢》,寶玉是在經(jīng)歷了賈府的一切,在“歷劫”之后了悟的,而齡官則是在賈府?dāng)÷渲熬涂辞辶艘磺?,早早地從賈府從大觀園轉(zhuǎn)瞬即逝的幻境中跳了出來。從后事來看,留在賈府留在大觀園的戲子命運都不濟,第77回“美優(yōu)伶斬情歸水月”中芳官、蕊官、藕官更是出家當(dāng)了尼姑,但佛門并非干凈地,第93回“水月庵掀翻風(fēng)流案”后芳官亦不知所終。他們本有機會離開賈府,但他們像晴雯一樣自己放棄了清醒的機會。第58回戲班初散,“當(dāng)下各得其所,就如倦鳥出籠,每日園中游戲”?(第819頁),他們自以為找到了自由,大觀園由于他們的加入人氣似乎也比之前更旺,但他們卻忘了自己是從另一個解體了的世界進入這個世界的,他們卻渾然不覺,各得其樂。齡官不入大觀園的清醒姿態(tài)與她當(dāng)時的兩聲冷笑亦是一致的,尤其是她那句“你們家把好好的人弄了來,關(guān)在這牢坑里學(xué)這個勞什子還不算;你這會子又弄過雀兒來,也偏生干這個。你分明弄了他來打趣形容我們,還問我好不好?!?(第495頁)齡官的清醒正在于她冷眼旁觀了賈府的一切及早抽身離去。如此說出“牢坑”二字更見其冷眼旁觀的清醒以及內(nèi)心的掙扎與苦悶,她不甘于命運,但命運卻使她賤為戲子,苦苦的掙扎只會令她愈加憤懣不堪。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一句句斷腸的曲詞唱得黛玉心碎。在這里,作者不實寫齡官內(nèi)心的苦悶、抑郁,而是通過梨香院外的黛玉之感來映襯,同是寄人籬下、漂泊無依,同是一腔癡情對著賈府的公子,黛玉之悲之痛不正是齡官之悲之痛嗎?“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無限春光的黯然消逝不正是女子青春年華的悄然流逝嗎?黛玉的這一切感受無不是齡官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她與黛玉一樣都有一種強烈的孤獨感,而這種孤獨感這種多愁善感是晴雯所沒有的。第36回齡官對賈薔說:“偏生我這沒人管沒人理的,又偏病。”第27回黛玉更是寫出:“一年三百六十天,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之句,?(第383頁)這固然出于他們的敏感,但與他們的孤傲也是分不開的。處于社會關(guān)系網(wǎng)中一個特殊的點,他們是無依無靠、寄人籬下的孤單女子。由于這種特定位置,他們的高傲,他們的孤獨,他們的多愁善感,他們的不近人情,都顯得合情合理,因為這是處于這種境遇的人自然生發(fā)的心理狀態(tài)。
在梨香院,齡官正是其中的清醒者,她生活得很現(xiàn)實,有點像寶釵在大觀園里“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生活。對于與自己無關(guān)的事,齡官是不言語的。即使眾女孩子見被關(guān)在籠子里的雀兒在籠子里的戲臺作銜旗表演笑道“有趣”,對于他們?nèi)绱说臒o動于衷,自取其樂,她也只是冷笑了兩聲,賭氣仍睡去了。直至賈薔問好不好,她才說出心中的不悅,她的喜怒于色,有著黛玉似的性情。而她最清醒最現(xiàn)實的地方還是她本人很清楚自己的社會地位,很安分,知道自己最多能配哪一個,她與賈薔之間的愛戀是不會有結(jié)果的,因為賈薔是賈府的公子,而她是賈府的家養(yǎng)戲子。因此,在所求與所欲無法達到統(tǒng)一時,她悄然選擇了離開,從哪里來回哪里去,這也契合了寶玉最后的歸宿,“懸崖撒手”,走了便是走了,誰也不知道,誰也不交代。
關(guān)于《紅樓夢》的主題,歷來眾說紛紜。無論是“色空論”,還是“興衰論”,或是其他的什么論,都有一個從“有”到“無”的過程,都離不開最后的一個“空”字,都離不開一個賈寶玉。賈寶玉的歷劫之路無疑關(guān)闔著《紅樓夢》的主題。賈府的敗落,賈寶玉的出家,這都是一個必然的過程,而梨香院十二戲子的解體正是其先導(dǎo)。人們認為賈府的敗落是從第74回抄檢大觀園開始顯露的,但我認為第58回梨香院戲班解散這一散本身就預(yù)示了這種必然性。盛極而衰,在經(jīng)歷了元妃省親的極盛之后,賈家的沒落是必然的,恰恰這群被解散的戲子正是在元妃省親時進入賈府的,其散自然預(yù)示了賈家的必然沒落。此前曹雪芹著墨最多的最清醒最孤傲的戲子齡官此時的離開正是賈寶玉日后出走的先導(dǎo)。
對齡官的走曹雪芹采取的是“隱”的表現(xiàn)手法?!皩⑷フ咚奈迦私粤钇涓赡镱I(lǐng)回家去,單等他親父母來領(lǐng);將不原去者分散在園中使喚。賈母便留下文官自使,將正旦芳官指與寶玉,將小旦蕊官送了寶釵,將小生藕官指與了黛玉,將大花面葵官送了湘云,將小花面豆官送了寶琴,將老外艾官送了探春,尤氏便討了茄官去?!?(第819頁)我們是在悉數(shù)數(shù)了留下的八人之后才知齡官走了。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呢?因為齡官的戲唱罷了是芳官等登場的時候了。之所以沒有交代齡官的結(jié)局,是因為根本就沒有必要交代,人生終逃不出一個結(jié)果,紅塵之事到頭來都不過是一場夢,一切都是空的。正是“色空觀念”所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一切色法皆是空幻不實的。因緣而生,緣起性空,故無固定不變之自性;世俗認識及面對的現(xiàn)象,皆空幻不實,本質(zhì)是“空”??傊?,世俗世界的一切,都是人們認識上的幻化產(chǎn)物,其不過是瞬間的繁華,一時的快樂。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第19頁)《紅樓夢》中,所有人都沒有找到自己的歸宿,齡官、寶玉的出走包蘊著巨大的無可奈何,是一種不是歸宿的歸宿,其歸宿就是把一切看空。因為在追求理想而又找不到實現(xiàn)的途徑、在理想幻滅而又無法對它進行合理解釋的過程中,“懸崖撒手”,將一切看空就是其歸宿。無論是作為寶黛愛情的特殊紐帶,還是晴黛命運的出路,以及寶黛性格的縮影,從各方面來說,齡官的出走實際上都是一個覺悟的過程。正所謂“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寶玉也有過對黛玉的癡情,但最后也醒了。
可見,最微不足道的齡官正是萬眾矚目的寶玉的先導(dǎo),其一卑一尊,一隱一顯,共同關(guān)闔《紅樓夢》主題。盛筵必逝,萬境歸空,人生本就是一場戲一場夢。
① 文中所有注明頁數(shù)的引文皆出于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2版《紅樓夢》。
[1] 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2.
[2] 劉在復(fù).性格組合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
[3] 王蒙.紅樓啟示錄[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1.
[4] 梅新林.紅樓夢哲學(xué)精神[M].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1995.
[5]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2002.
作 者:熊澤文,樂山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副教授。
編 輯: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