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強[長江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 重慶 408100]
作 者:蔣建強,長江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小鮑莊》是王安憶20世紀80年代中期創(chuàng)作的一部作品。一直以來,它被放置在“尋根”的文化背景下,進行著種種闡釋。而本文對小說文本中呈現(xiàn)的這幾段情感故事進行適時關注,無疑具有別開生面的小說解讀意義。
一“、戀母情結(jié)”下的情愛書寫——拾來與大姑及二嬸的情感世界 拾來的出生有點特別,他是大姑(當閨女時叫小慧子)與一個游走四方的貨郎的私生子。私生子的曖昧身份與父愛缺失的家庭空間,讓拾來的成長環(huán)境顯得嘈雜而詭異“:拾來,你大姑那貨郎鼓找來讓我耍??晒埽渴皝?,你大姑的媽媽你吃過嗎?拾來,你大姑……”拾來雖小,卻曉得問的不是好話,只是一味地沉默。問的人便越覺著蹊蹺,越發(fā)地要問。拾來就在眾人好奇的眼光與探究的追問中與大姑相依為命。在同吃、同睡的生活細節(jié)里,拾來建立起對大姑最初的感情。月光下,拾來傾聽著大姑的磨牙聲、打鼾聲,有說不出來的熨帖溫暖?!按蠊檬钦嫣圩约海皝硐?。這世上不會再有像大姑這樣疼自己的人了,是媳婦也不能這樣,是娘也不能這樣,是姊妹更不能這樣。拾來這輩子沒娘,沒姊妹,還沒媳婦,他不知娘、媳婦、姊妹的疼是啥味道,他只覺得大姑的疼是天底下最最好,最最好的了?!比欢S著年齡的增加“,拾來大了,長得又高又大,堂堂一條漢子”,他對大姑的深情中生長出一絲莫名的東西。依戀中摻雜著叛逆,甜蜜中混合著驚恐。“拾來越發(fā)地孤獨了,唯一可接近的大姑,這會兒他卻疏遠起來,比對平常人還要疏遠得厲害……到后來,他見了大姑就要躲,怕似的,又像是恨似的。自己也琢磨不透,只覺得心窩里煩躁得慌?!?/p>
在溫暖的峽谷里沉睡了十八年的拾來,在某個春天的夜里突然醒來。他焦躁不安、輾轉(zhuǎn)難眠……
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學認為,一些男人選擇對象的條件和戀愛的方式是比較奇特的。“這就是他們幼兒時代對自己母親的那種眷戀之情的固置……對于正常人來說,他們選擇的對象固然還保留著‘母體原型’的痕跡,但他們的原欲脫離開母親的意象還是相當容易的,這類人就不同了,他們的原欲在母親身上傾注得過久,因而,即使越過了青春期,其母親的特征仍深深地影響著他們對愛人的選擇——她們之間的相似使我們不難認出這一愛人乃是他母親的替身。對此我們可以用一個有趣的比喻加以說明:嬰孩如果生產(chǎn)順利,他們的頭大都是圓的;如果不幸誕生時遇到困難,延續(xù)時間過久,他們頭部的形狀,看上去簡直就像是從母親的骨盆中塑出來的,”這就是所謂的“戀母情結(jié)”?!皯倌盖榻Y(jié)”又稱“俄狄浦斯情結(jié)”。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沖動力為核心的一種欲望。簡單地說,是指男性的一種心理傾向,就是無論到什么年紀,都總是服從和依戀母親,在心理上沒有斷乳。大姑是拾來血緣事實上的母親,拾來的“戀母”有著生活與情感的雙重依賴,他注定無法擺脫。然而“,戀母”畢竟無法面對,所以,當大姑對他說“你成人了,自己過去吧。我不能養(yǎng)你一輩子,你也不能守我一輩子”的時候,拾來只有逃離,離開這個愛而不能戀的女人——母親,帶著些許倉皇,帶著些許悲愴,帶著些許哀傷。
然而,拾來挑著貨郎挑子上路與逃離,只不過是他另一次名正言順“戀母”的開始。從他看見二嬸的那一刻起,大姑的影子就轉(zhuǎn)移到了這個“四十多歲,是個毛呼眼”的女人身上?!笆皝戆l(fā)現(xiàn)這女人的聲音好聽,低低的,厚厚的,聽起來就好像一股溫吞吞的河從心上淌過去。“”拾來看著二嬸的手,手腕圓圓的,手指肚鼓鼓的,手背的皮有點起皺,卻結(jié)結(jié)實實的……看著心里就自在,就舒坦,就親切,就……怎么說呢,心里暖暖和和的。他像是在哪里見過這么雙手,要不,咋這樣眼熟呢!“”拾來忽然心里一咯噔,他咋在這青煙里看見了大姑的臉?!庇谑?,一個煙荷包、一碗茶、一頓飯、一兩句寬慰人心的話、一個可以落腳的地……在拾來看來,更是具有了意味深長的含義。說也說不清,想也想不明,躲也躲不了,走也走不掉。拾來的“戀母”情緒終于在二嬸這里得到了落實。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拾來盡管還會遭遇到許多有關身份、地位、權(quán)利等問題的困擾,甚至也會和二嬸吵吵鬧鬧,但這些問題最后都會有一個解決的辦法。解決得是否圓滿拾來覺得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終于有了歸宿。他一點兒沒覺著二嬸對他有什么不合適的,他想不出他怎么去和一個大閨女過日子。和著一個小妹妹過日子,那也叫過日子嗎?二嬸對他,是娘,是媳婦,是姊妹,全有了。拾來心滿意足,胖了,像是又高了一截子,壯壯實實的”。
二、封建婚姻桎梏下的自由愛情追求——小翠子與文化子及建設子的戀愛關系 小翠子出場時是一個打著蓮花落子要飯的十一二歲的小丫頭,因為聰明、乖巧,被鮑彥山家里的收養(yǎng)在屋,給大兒子建設子(二十歲左右)做童養(yǎng)媳。小翠子是個機靈鬼,建設子是個老實蛋,機靈鬼和老實蛋沒有共同語言?!皟扇瞬荒軘R一個桌上吃飯。有時見了面,隔老遠眼皮子就耷拉下來了,像是幾百年的仇人似的?!滨U彥山家里的似乎也看出了其中的蹊蹺。這個丫頭太聰明了,建設子那么蔫,幾棍子打不出一個響,這丫頭能乖乖地跟他過嗎?于是,“她就拼命地使喚小翠子,似乎要在雞飛蛋打之前把本給撈回來?!洌关i了!’‘翠,把你哥的衣裳拿到河里洗了!’‘死妮子,水缸見底了?!〈浣o使喚得滴溜溜轉(zhuǎn)。她眼睛里的笑模樣一天比一天少,變得十分嚴肅,下巴越發(fā)地尖,兩條烏黑的大辮也有點見黃”。封建包辦婚姻對小翠子的壓抑與束縛由此可以得到明證。在此心境下,上過學,讀過書,曉得男女平等,具有民主思想的文化子挺身而出,他的幫助在小翠子心中無疑會激蕩起異樣的情感漣漪。況且,文化子口齒伶俐,眼尖嘴甜,經(jīng)常趕著小翠叫“翠姐”,有時,竟然嬉著臉對小翠說:“我看你還怪俊呢,翠姐!”小翠子有點氣惱,有點羞怯,還帶點甜蜜。她慢慢覺得,只有對著文化子,她才有了生氣,她才敢“撒野”。小翠子與文化子,一個屬牛,一個屬鼠;一個在前,一個在后,挑水、割豬菜、拉呱、唱曲……日常生活的平凡點滴在兩人的演繹中幻化成沁人心脾的情感樂章,一切都那么自然、生動、美好。這是源自心靈的自由,這是出自性情的契合。兩顆稚嫩的心,一份懵懂的情,在接近、在升騰。
接下來的反抗就在所難免了。小翠子先是拖延著與建設子圓房的日子。后來,實在拖延不了的時候,她以“消失了”的方式進行徹底的抗爭(她跑到十里地外的柳家子給人做短工去了)。然而,她還會回來的,只不過她要再等一些時日,等到建設子另外成親之后。這是他們的約定,也是他們自由戀愛的承諾與誓言。等待也許還很漫長,但她并不覺得孤單、害怕,她的耳畔總是反復回響起這樣的聲音:“翠,我想你想得好苦。翠,要走,我們一起走。”她知道,在不遠的那個村莊,有一個叫做文化子的男孩,每天夜晚,都會和她一樣,仰望星空,祈禱上蒼,急迫又耐心地等待著自由愛情的降臨。
三、傳統(tǒng)文化意識與現(xiàn)實心理沖突下的婚戀敘事——鮑秉德與瘋婦及新媳婦的婚姻故事 通過鮑秉德與瘋婦及續(xù)弦之間的婚姻故事,可以窺視到傳統(tǒng)文化的潛流與現(xiàn)實心理之間的沖突。毫無疑問,鮑秉德對于瘋婦曾經(jīng)是有感情的,而且,這感情還相當真摯。“他想起她做姑娘的時候,他提著兩包果子去相親,一上臺子就看見一個小姊妹坐在門口納底。她看著他,他也看著她。她臉龐像一輪滿月,額頭上一排牙子齊嶄嶄地蓋到眉毛上頭,細細的眉,細細的眼,眼梢微微挑了挑。他看呆了,她忽然臉紅了,站起來進了偏屋,只見一條大粗辮子在他臉面前掃了過去。”“他想起她做新娘子那天,大辮子窩成一個碩大的髻,小山似的勾墜得腦袋往后仰,烏黑的頭發(fā)里埋著一截紅頭繩,大紅襖兒,臉兒像一朵桃花。鮑秉德只盼著鬧房的快走快走……”閉塞的鄉(xiāng)村文化與封建的傳統(tǒng)意識,賦予了鮑秉德一種思想:老婆的價值首先在于延續(xù)香火、傳宗接代。所以,當鮑秉德家里的接二連三地生下五個死孩子時,她的意義也就被徹底虛化。這不僅消解了鮑秉德對她的愛,甚至連鮑秉德自己對于生活的熱望也被泯滅了。他“一日比一日話少,成了個啞巴”。而在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暴力下,鮑秉德家里的更是很快喪失了生命的元氣,最后終于瘋了。
鮑秉德與瘋婦之間的日子就這么毫無希望的延續(xù)著,一年、兩年……八年、九年……鮑秉德雖然口里一再強調(diào)“一日夫妻百日恩,到這個份上,我不能不仁不義”,但是,私底下,他卻隱隱地、暗暗地懷恨著鮑仁平,因為正是這個“文瘋子”把他和瘋婦之間的故事宣傳出去了,讓他“想離也離不成了”。傳統(tǒng)文化影響之下的“仁義”,在鮑秉德心里其實不過是一個無法擺脫的虛妄:“離不成”,而現(xiàn)實生活的苦衷卻成為永遠無法向他人訴說的隱秘念頭:“想離”。“想離”而“離不成”的矛盾,無疑泄露了鮑秉德在傳統(tǒng)意識與現(xiàn)實心理之間的沖突與尷尬。后來,瘋婦幾次三番地尋死覓活,終于在百年未見的大洪水里,不留一絲痕跡地走了。鮑秉德自然有苦楚、有淚水,然而,似乎更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解脫。他說,這“是放他過去,也是叫他放她過去”。
瘋婦死了三個月,鮑秉德又結(jié)婚了,娶的是十里鋪的一個麻臉大姊妹。雖是麻臉,人長得粗笨,可還是大閨女呢!他覺得這個娘們就是專門給他生孩子過日子的。摟著這樣的娘們睡覺,睡得實在、踏實。鮑秉德對于婚姻、家庭、老婆、孩子的傳統(tǒng)文化理想,在這個新媳婦身上得到真切的落實,他像是重新活過來了一樣,在那個閉塞的小村落,鮑秉德和他的新媳婦開始憧憬著未來的生活,這生活困苦而實在,平淡而久遠。
拋開《小鮑莊》宏大的尋根主題,通過對潛伏于作品中這三段情感故事的細致分析,人情人性的纖細毫發(fā)歷歷可現(xiàn)。而細膩綿長的情感表達使《小鮑莊》呈現(xiàn)出與以往迥異的藝術品格,由此再次證明,任何對文學作品進行唯一界定的企圖必然瓦解。多角度、多層面的對文學作品進行探究,無疑具有長久的價值和意義。
[1]王安憶.中篇小說選——王安憶.小鮑莊[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
[2]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心理哲學[M].楊韶剛等譯.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