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銘悅
呂敬人的書籍設計理念
秦銘悅
呂敬人是最具傳統(tǒng)觀念的現(xiàn)代書籍設計藝術家。其對中國目前書籍設計觀念的推進更新貢獻卓然。本文通過對呂敬人在當代中國書籍設計文化發(fā)展中的地位與作用的分析研究,力圖將呂敬人提出的書籍整體設計理念做出充分地詮釋。書籍設計是設計師與編著者、出版人、編輯、物化印制者之間共同經歷的一個的互動互補的創(chuàng)作過程。所以要有一個好的做書態(tài)度,要把握設計的度,要物有所值,要珍惜和和尊重文本的內涵,要強調中國文化的審美意識,好的書籍設計是這個系統(tǒng)工程的完美組合,加上設計觀念的更新和整體的努力。
呂敬人 書籍設計 設計理念
呂敬人作為當今中國書籍設計界的領軍人物之一,以其蘊涵濃厚東方色彩的設計作品而享譽國際設計界,無可置疑是中國現(xiàn)代書籍設計的重要探索者。呂敬人自幼受父親熏陶,愛好繪畫、書法。呂敬人是一位對文化有著自豪感的插圖畫家、一位對文字有著敬畏之心的書籍設計家、一位具有儒雅文化氣質的教育工作者;敬人工作室的作品參加國內外許多大展,并獲得多項大獎。2009年3月呂敬人設計的《中國記憶》榮獲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獎”。呂敬人集書籍設計藝術家、插圖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敬人工作室藝術總監(jiān)多重身份為一身而成就卓然,呂敬人是中國書籍設計領域中最具影響的設計家之一。
呂敬人倡導書籍設計是整體設計的理念。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做書態(tài)度,然后把握設計的度,一定要物有所值;要珍視和尊重文本內涵并以此來增強書籍設計語言的內在表現(xiàn)力;書籍設計應具有書卷文化氣息的優(yōu)雅之美。實際上呂敬人藝術的追求和生活的追求相互重疊、他儒雅謙和的性格與嚴謹細膩的工作態(tài)度相互融合,此是書籍設計藝術作品中相當難得的。他的審美體驗深深地透過現(xiàn)實的表層,投射到設計藝術的本源上。呂敬人所尋求和體現(xiàn)的是一種樸素恬淡風格的品質,這種風格的精神也正是書籍設計本身的精髓。他不僅是書籍設計藝術家,同時也是用心來工作的勞動者。與此同時,呂敬人很快在這些制作工藝實踐中不斷尋求良好的材質和用途,而且更尋求設計品格的表達。
正是儒雅謙和的君子風度和踏實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完美的工藝的追求,大膽的創(chuàng)作精神使呂敬人成為與一般編輯不同的真正的書籍設計藝術家。他能夠將其對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力和設計個性貫通整個書籍設計中。這就是呂敬人目前書籍設計崇尚的態(tài)度。
呂敬人一直記著一位前輩書籍設計藝術家對他說過的一句話:“不管在任何時候,你都要靜下心來專心做好你的專業(yè)。”他曾想,先生這話一定有許多人生感慨。呂敬人是上海人,上海人做事不很張揚,就是默默地做事,而且做得很細致。他在設計每一本書時都爭取注意細節(jié),盡可能的完美。所以使得呂敬人與眾不同的正是他付出的心血和他所專注的細節(jié),力求以自己的專業(yè)精神去推動中國書籍設計文化觀念。
呂敬人認為:作品是社會和人類的公器,它卻是在個體生命力滋養(yǎng)下完成的。因此,呂敬人尊重每一個作者。新單到手,第一件事便是“向紙三日”仔細研讀作品的原作,從中提煉出最具意象性的圖形符號轉而表現(xiàn)作品本身。今天大家都提倡對話,呂敬人把書籍設計理解為設計者與作者的一種對話。要對話首先要理解,理解就要深入到文學的意味中去。呂敬人把這樣一種做事的態(tài)度歸于兒時父母的教誨:“自己首先做得怎么樣,用自己行為、為人來感動他人,人家就會尊敬你,肯定是這樣。與人善意、善心、善事,則為‘敬’;盡心、盡力、盡責,同樣為‘敬’?!边@是呂敬人多年來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所以呂敬人做事的標準往往是以別人為主體,這同樣是呂敬人做書的態(tài)度。呂敬人接受的傳統(tǒng)教育直接影響其設計觀念。
讀者買書的目的是為了愉悅地獲取資訊。設計時賦予文字、圖像以視覺元素富有情感和精神的內涵的視覺表達形式,在形狀、大小、比例、色彩等方面展現(xiàn)他們獨有的個性化、視覺化形式,并進行戲劇化的演繹,體現(xiàn)出書籍內容時空的層次化,以富有表現(xiàn)力的形象贏取讀者、感動讀者。從這個角度看,書籍是有表情的,它可以變得更加豐富。呂敬人的這些設計想法來自于對書籍的認真閱讀理解和分析,注入自己對信息的邏輯分辨和組織框架一個整體信息傳達的視覺化形態(tài)系統(tǒng),并且跟責編、作者進行同等重要的交流和磨合,對編輯工作做出整體的考慮,這是一種由內到外的三維立體的設計思想;一種注入呂敬人的生命活力和內在精神的設計姿態(tài)。
呂敬人在具體設計時善于運用有形的視覺符號來表達無形的文化理念,在排版和文字方面考慮中國人的欣賞習慣。通常版式每一面都進行經營設計。通過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強調文字和視覺符號在書中循環(huán),滲透的整體表現(xiàn),這就是做書的過程中如何來灌入整體氣韻的感受。這種設計理念正是呂敬人一直所追求和提倡的。他希望在進行書籍設計時盡可能更多地參與到書籍內頁的設計中來,認為書籍設計要具有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東方價值認同和一種對本土文化的認知態(tài)度,即可以豐富書籍設計的審美內容,更推動了書籍設計理念的更新,書籍設計的審美客體的獨立地位和審美價值通過這樣的設計不斷提高。2009年呂敬人設計的《中國記憶》榮獲“世界最美的書”獎就是呂敬人自身最好的證明。該書設計彰顯了代表國家身份的大度氣質,既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典雅端莊特質,又因為應用西方設計概念而極具時代氣息。通過書籍設計使內在豐厚的中國文化藝術精品得到充分展示,讓讀者在品賞中回味森羅萬象的中華文化意境。
《中國記憶》是以構筑瀏覽中國千年文化印象的博覽“畫廊”作為設計構想,將書籍內涵元素由表及里貫穿于整體書籍設計過程。全書以BOOK DESIGN 的設計理念展開,整體注入編輯設計、編排設計、裝幀三階段進行,設計核心定位是體現(xiàn)東方文化審美價值。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審美中道、儒、禪三位一體,即道教的飄逸之美,儒家的沉郁之美,禪宗的空靈之美融合在一起,并試圖滲透于全書的信息傳達結構和閱讀語境之中。
有人言呂敬人專門做豪華書,不怎么考慮到讀者的購買力。但實際上,這只是呂敬人90%以外的工作,呂敬人做的書90%還是普通的書。當然,呂敬人也有束之高閣的書。例如:作為國禮被送出國的書—《趙氏孤兒》中法譯本—這本書普通百姓是看不到的。在中國平面設計家邀請展上,有參觀者對書籍裝幀設計過于奢華的現(xiàn)象感到不解,對此,呂敬人的看法是:有些用于收藏的書、甚至國家禮品書確實需要精致,這樣才便于保存,也能夠體現(xiàn)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物有所值,不能一概而論。同時不論普通本還是珍藏本,試驗性的書不能定義為奢華。這種書是代表國家形象的,就是要做得非常的精美,非常的端莊;要具有一定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又能夠體現(xiàn)中國書籍藝術的品格。經由呂敬人設計的書籍本身就是本土文化的載體。
[1]呂敬人編.書戲:當代中國書籍設計家40人[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7.
[2]呂敬人編著.書藝問道[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
[3][英]E.H.貢布里希著.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秦銘悅:東北電力大學藝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