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元璽,陳鵬
(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有限公司,濟南市,250013)
為優(yōu)化能源結(jié)構(gòu),我國近期將實施“疆電外送”方案的哈密—鄭州±800 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由于輸電線路走廊資源的日益緊缺,為減小對地方規(guī)劃、設(shè)施、居民區(qū)、風景區(qū)、自然保護區(qū)、壓覆礦藏等影響,該直流線路在部分地段需與規(guī)劃的另外2條特高壓直流線路平行架設(shè)[1-2]。根據(jù)規(guī)劃,該工程線路與擬建的準東—重慶±1 100 kV、酒泉—湖南±800 kV線路在部分地段平行走線,其中哈密—鄭州±800 kV直流線路、酒泉—湖南±800 kV直流線路分別位于準東—重慶±1 100 kV線路兩側(cè)。
對于上述3條特高壓直流線路,其平行距離長達上百km,因此,對三回特高壓直流線路走廊的電磁環(huán)境進行研究,以確定多回線路的走廊寬度及鄰近房屋拆遷范圍,對實際的工程設(shè)計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我國輸電線路走廊寬度的確定或處理,目前問題仍多集中在鄰近建筑物的處理,一般由地面合成場強滿足要求來確定。
特高壓直流線路的電磁環(huán)境,必須滿足國家和行業(yè)的有關(guān)法規(guī)和標準。參考文獻[3]、[4]中對電磁環(huán)境的限值如表1所示。
表1 電磁環(huán)境標準限值Tab.1 Standard limits of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CDEGS軟件中的SES-Enviroplus模塊,可用于架空交、直流輸電線路的電磁環(huán)境的計算,可精確計算與任意結(jié)構(gòu)平行的輸電線路、任意數(shù)目和類型的架空線路有關(guān)線參數(shù)、電場、磁場、標量電勢、電損耗、可聽噪聲、無線電干擾等[5-7]。
根據(jù)哈密—鄭州特高壓直流線路走廊的實際情況,建立的計算模型如圖1所示。
模型的計算參數(shù)如下:
圖1 計算模型Fig.1 Computation model
(1)哈密—鄭州±800 kV直流線路、酒泉—湖南±800 kV直流線路。導線型號JL/G3A-900/40鋼芯鋁絞線;導線布置方式6分裂子導線按正六邊形排列,分裂間距450 mm;一根地線采用LBGJ-180-20 AC型鋁包鋼絞線,另一根地線采用OPGW 光纜;海拔高度2 km。
(2)準東—重慶±1 100 kV直流線路。導線型號8×JL/G2A-1000/45鋼芯鋁絞線;導線布置方式8分裂,子導線按正八邊形排列,分裂間距450 mm;一根地線采用LBGJ-180-20 AC型鋁包鋼絞線,另一根地線采用OPGW光纜;海拔高度2 km。
圖2為±800 kV直流輸電線路極導線不同對地距離時地面上0 m處和地面上1 m處的合成電場橫向分布。圖中從上到下的曲線依次對應(yīng)極導線高度為18,21,23,25 m;圖中虛線為地面上0 m 處的合成電場,實線為地面上1 m處的合成電場。圖2給出了對應(yīng)不同極導線對地距離,地面上0 m處和地面上1 m處的最大合成電場。
圖2 ±800 kV直流線路合成電場橫向分布曲線(導線對地距離18~25 m)Fig.2 Lateral distribution of synthesis electric field in±800 kV DC transmission line where the ground clearance of conductors is 18~25 m
由圖2可知,對于直流±800 kV單回線路,當與直流線路中心相距50 m時,不同對地距離下的地面合成電場分布基本趨于一致,極導線對地距離變化對地面合成電場的影響較小,且合成電場隨極導線高度增加而減小。
當多回直流線路同走廊,直流線路首先要滿足單獨存在時的導線對地距離要求。參考文獻[3]中,對地距離要求如表2、3所示。±800 kV直流線路與其他架空線路同走廊時,邊導線之間的最小水平距離最大風偏時取20 m。
表2 ±800 kV直流線路導線最小對地距離表Tab.2 Minimum ground clearance of conductors for±800 kV DC transmission line
表3 ±800 kV直流線路與架空線路水平接近距離要求Tab.3 Requirements for 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800 kV DC transmission line and overhead line
考慮多條線路同走廊時的電場效應(yīng),主要為多條線路地面合成場強的疊加[8-11]。三回特高壓直流線路電場互相疊加,分別計算(-+、-+、-+)與(-+、+-、-+)2種典型極導線排列方式下的地面合成場強。
初步計算條件為:
(1)兩回±800 kV線路對地距離20 m;
(2)一回±1 100 kV線路對地距離29 m;
(3)±1 100 kV線路在中間位置,與左右2條±800 kV線路的距離均為150 m。
當初始條件下的計算結(jié)果不滿足合成場強限值的要求時,采取增加走廊寬度或加大對地距離的方式重新計算,以找到滿足要求的走廊寬度及對應(yīng)的對地距離。
4.2.1 (-+、-+、-+)排列方式下地面合成場強
三回特高壓直流極導線排列方式為(-+、-+、-+)時的合成場強計算結(jié)果見圖3,圖中計算條件:晴天,海拔2 km,排列方式(-+、-+、-+);兩回±800 kV的極間距20 m,對地距離19 m;一回±1 100 kV的極間距34 m,對地距離28 m;接近距離150 m。
圖3 (-+、-+、-+)排列時的地面合成場強計算結(jié)果Fig.3 Total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in the ground for(-+,-+,-+)pattern
不同對地距離及線路接近距離所對應(yīng)的走廊寬度計算結(jié)果如表4所示。
表4 (-+、-+、-+)排列線下三回特高壓直流線路接近距離及走廊寬度(非居民區(qū))Tab.4 Corridor width and approach distance for(-+,-+,-+)pattern of three-circuit UHVDC transmission line outside residential areas
4.2.2 (-+、+-、-+)排列方式下地面合成場強
三回特高壓直流極導線排列方式為(-+、+-、-+)時的合成場強計算結(jié)果見圖4,圖中計算條件:雨天,海拔2 km,排列方式(-+、+-、-+);兩回±800 kV極間距20 m,對地距離20 m;一回±1 100 kV極間距34 m,對地距離29 m;接近距離135 m。。
不同對地距離及線路接近距離所對應(yīng)的走廊寬度計算結(jié)果如表5所示。
由表4和表5可以得出結(jié)論:
(1)同等條件下,三回特高壓直流線路采用(-+、-+、-+)排列方式時,走廊寬度最小。
圖4 (-+、+-、-+)排列時的地面合成場強計算結(jié)果Fig.4 Total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in the ground for( -+,+-,-+)pattern
表5 (-+、+-、-+)排列方式下三回特高壓直流線路接近距離及走廊寬度(非居民區(qū))Tab.5 Corridor width and approach distance for( -+,+-,-+)pattern of three-circuit UHVDC transmission line outside residential areas
(2)不滿足地面合成場強的要求時,可采取增加不同回路的線間距離或提高導線對地距離2種方式解決,但提高導線對地距離效果顯著,可明顯減少同走廊寬度。因此,在局部走廊要求嚴格的地帶,可采取適當提高對地距離的措施,來縮小多回線路的走廊寬度。
以三回直流平行為例,分別計算2種極導線排列方式下的房屋拆遷范圍。
(-+、-+、-+)極導線排列方式下,三回直流線路平行時的走廊寬度如圖5所示,圖中計算條件:雨天,海拔2 km,排列方式(-+、-+、-+);兩回±800 kV極間距20 m,對地距離20 m;一回±1 100 kV極間距34 m,對地距離29 m;接近距離130 m。由圖5可以看出,以哈密—鄭州±800 kV線路中心為坐標原點(0,0),準東—重慶±1 100 kV直流線路中心坐標為(130,0),酒泉—湖南±800 kV線路中心坐標為(260,0),各線路附近濕導線下地面未畸變電場強度大于15 kV/m的坐標范圍為[-47,29],[81,179],[231,307],以各自線路中心為原點的合成場強控制范圍分別為[-47,29],[-49,49],[-29,47]。
圖5 (-+、-+、-+)排列時的拆遷范圍計算結(jié)果Fig.5 Demolition range for -+,-+and -+pattern
(-+、+-、-+)極導線排列方式下,三回直流線路平行時的走廊寬度如圖6所示,圖中計算條件:雨天,海拔2 km,排列方式(-+、+-、-+);兩回±800 kV極間距20 m,對地距離20 m;一回±1 100 kV極間距34 m,對地距離29 m;接近距離135 m。。
圖6 (-+、+-、-+)排列時的拆遷范圍計算結(jié)果Fig.6 Demolition range for -+,+- and -+pattern
由圖6可以看出,以哈密—鄭州±800 kV線路中心為坐標原點(0,0),準東—重慶±1 100 kV直流線路中心坐標為(135,0),酒泉—湖南±800 kV線路中心坐標為(270,0),因三回線路互相影響,場強疊加,導致線路之間的區(qū)域場強均大于15 kV/m,因此,合成場強控制的走廊范圍為[-36,296],即最左側(cè)線路中心和最右側(cè)線路中心線外各36 m內(nèi),均為地面合成場強控制的走廊范圍。
按照上述計算方法,分別計算了單回、兩回及三回特高壓直流線路,地面合成場強限值下,不同對地距離所對應(yīng)的走廊寬度及拆遷范圍,計算結(jié)果如表6、7 所示。
除電場外,無線電干擾及可聽噪聲也是影響走廊寬度的因素。以三回直流線路平行為例,無線電干擾及可聽噪聲計算如圖7、8所示,圖中計算條件為:晴天,海拔2 km,排列方式(-+、-+、-+);兩回±800 kV極間距20 m,對地距離20 m(圖8為19 m);一回±1 100 kV極間距34 m,對地距離29 m(圖8為28 m);接近距離90 m。
表6 單回線路不同對地距離下的拆遷范圍Tab.6 Demolition range for single circuit under various ground clearances of conductors
表7 兩回及三回線路不同對地距離下的最小接近距離、走廊寬度及拆遷范圍Tab.7 Minimum distance,corridor width and demolition range for two-and three-circuit under various ground clearances of conductors
由圖7、8可以看出,兩回 ±800 kV與一回±1 100 kV平行,其最小對地距離分別為19,28 m,接近距離為90 m時,滿足無線電干擾及可聽噪聲限值要求,且隨著對地距離的提高及接近距離的增大,無線電干擾及可聽噪聲水平逐步降低,因此無線電干擾及可聽噪聲不是制約接近距離的因素。
圖7 兩回±800 kV與一回±1 100 kV線路同走廊時的無線電干擾分布Fig.7 Radio interference for two-circuit ±800 kV and single circuit±1 100 kV transmission line in the same corridor
圖8 兩回±800 kV與一回±1 100 kV線路同走廊時可聽噪聲分布Fig.8 Audible noise for two-circuit ±800 kV and single circuit±1 100 kV transmission line in the same corridor
兩回及三回直流線路的無線電干擾及可聽噪聲分布,計算結(jié)果如表8所示。
表8 無線電干擾及可聽噪聲最大值Tab.8 Maximum of 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ble noise
(1)±800 kV、±1 100 kV直流輸電線路下地面最大合成電場隨極導線對地距離增加而減小。
(2)±800 kV、±1 100 kV直流架空輸電線路的對地距離、線路走廊寬度由地面合成場強決定,可聽噪聲、無線電干擾不起控制作用。
(3)推薦兩回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極導線采用(-+,-+)的排列方式。
(4)推薦三回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極導線采用(-+,-+,-+)的排列方式。
(5)導線最小對地距離為19 m時,單回±800 kV直流線路滿足限值要求。
(6)導線最小對地距離為28 m時,單回±1 100 kV直流線路滿足限值要求。
(7)兩回及三回特高壓線路同走廊對應(yīng)最小導線對地距離時,無線電干擾及可聽噪聲最大值滿足限值要求,無線電干擾及可聽噪聲分布對走廊寬度及拆遷范圍不起控制作用。
[1]能源部東北電力設(shè)計院.電力工程高壓送電線路設(shè)計手冊[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1:10-11.
[2]劉振亞.特高壓電網(wǎng)[M].北京: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05:25-26.
[3]黃欲成,趙金江,李翔,等.±800 kV向上直流輸電線路對地及交叉跨越距離[J].電力建設(shè),2011,32(1):15-17.
[4]Q/GDW 145—2006±800 kV直流架空輸電線路電磁環(huán)境控制值[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5]張文亮.人居電力電磁環(huán)境[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1,30.
[6]劉澤洪,陸家榆,余軍,等.同走廊兩回±800 kV直流線路地面合成電場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31(6):121-130.
[7]王小鳳,周浩.±800 kV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的電磁環(huán)境研究[J]. 高壓電器,2007,43(2):109-112.
[8]吳桂芳,袁春峰,陸家榆,等.特高壓直流線路與交流線路同走廊時混合電磁環(huán)境的計算[J].電網(wǎng)技術(shù),2010,34(2):14-19.
[9]吳桂芳,余軍,郭賢珊,等.±800 kV直流和1 000 kV交流線路同走廊時最小接近距離研究[J].中國電力,2007,40(12),22-26.
[10]姚元璽,張慧,竇婷婷.輸電線路設(shè)計中的電磁環(huán)境要求[J].山東電力技術(shù),2011(1):22-27.
[11]黃一鳴,任巍巍,趙玥.特高壓直流線路同走廊時的電磁環(huán)境研究[J].機電工程技術(shù),2009,38(1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