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雪力
(河南省周口市食品藥品檢驗所,河南 周口 466000)
硫酸羅通定注射液,本品為淡黃色至黃色的澄明液體,遇光受熱色澤加深。本品具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催眠及安定作用。本品的作用機制尚待闡明,可能與通過抑制腦干網(wǎng)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tǒng)、阻滯腦內(nèi)多巴胺受體的功能有關。治療量無成癮性。適用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引起的內(nèi)臟痛(如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一般性頭痛、月經(jīng)痛、分娩后宮縮痛。適用于緊張性疼痛或因疼痛所致的失眠患者。國家藥品標準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含量,本文采用HPLC法,對硫酸羅通定注射液進行含量測定。實驗結果表明,本法專屬性強、穩(wěn)定性好,可作為含量測定的質(zhì)控指標之一。
島津LC-2010C型全自動高效液相色譜儀,SCL-10AVP型紫外檢測器,N2000液相色譜數(shù)據(jù)工作站;92sM-202ADR電子分析天平;PHS-3C酸度計;AS5150A型超聲波振蕩器。羅通定對照品(批號:100452-200301,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硫酸羅通定注射液,規(guī)格:2mL∶60mg(市售品,天津藥業(yè)焦作有限公司,批號:100506;廣西河豐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091001與批號:100803),磷酸二氫鉀溶液、庚烷磺酸鈉溶液及三乙胺均為分析純;甲醇為色譜純;水為純化水。
色譜柱:KromasilC18(4.6mm×250mm,5μm);流動相:磷酸鹽緩沖液(0.05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和0.05mol/L庚烷磺酸鈉溶液(1∶1),含0.2%三乙胺,用磷酸調(diào)pH至6.55)-甲醇(40∶60),檢測波長為280nm,流速為1mL/min。柱溫:30℃;進樣量:20μL。在此條件下,羅通定保留時間為:12.7min。
精密稱取羅通定對照品0.0278g,置于100mL量瓶中,加流動相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濾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取20μL進樣測定,記錄色譜圖。
精密量取本品1mL(約相當羅通定30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量取濾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取20μL進樣測定,記錄色譜圖。
精密稱取羅通定對照品0.0278g,置于100mL量瓶中,加流動相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儲備液。精密量取儲備液1.0、2.0、5.0、10.0、15.0、20.0、25.0mL分別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流動相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按上述色譜條件,各取20μL進樣,記錄色譜圖,以峰面積Y為縱坐標,對照品進樣量(mg/mL)為橫,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n=6)為:Y=45.912X-6.8502 r=0.9997,線性范圍為:5.56~139μg/mL。
精密量取同一批號樣品1mL(約相當于羅通定30mg)3份,按樣品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羅通定的含量,分別為:99.8%、100.2%、100.5%,RSD為0.35%。
取重復性實驗中的第一份溶液,室溫下在0、1、2、3、4h測定,記錄各峰面積并計算RSD,計算得RSD=0.41%,n=5,結果表明,本品的供試品溶液在室溫4h內(nèi)基本穩(wěn)定。
取同一份對照品溶液,連續(xù)進樣5次,每次20μL,計算各成分的峰面積并計算RSD,結果RSD為0.35%,表明該系統(tǒng)的精密度較好。
精密稱取已知含量的樣品(批號:091001)1mL(約相當于羅通定30mg)5份,分別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量取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分別精密加入羅通定對照品儲備液27.8μg,加流動相稀釋至刻度,照樣品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結果見表1。
表1 回收率測定結果表(n=5)
按上述“2.1”色譜條件,從“2.2”、“2.3”中,各取20μL進樣測定,記錄色譜圖;按外標法以峰面積計算,測得結果與國家藥品標準[1]方法比較,結果見圖1、2和表2。
圖1 對照品圖譜
圖2 樣品圖譜
表2 用本法和標準法測定羅通定含量結果(n=3)
3.1 流動相的選擇
參考同品種國家藥品標準的流動相[1],以磷酸鹽緩沖液(0.05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和0.05mol/L庚烷磺酸鈉溶液(1∶1),含0.2%三乙胺,用磷酸調(diào)pH至6.55-甲醇(40∶60)較合適,且保留時間適宜;加入0.05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能提高柱效,加入三乙胺可改善拖尾。
3.2 本法與國家藥品方法相比較,二者結果無明顯差別,且該方法簡便快捷,用來作為注射液的含量控制其準確度已足夠,為藥品標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