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02 南京軍區(qū)杭州療養(yǎng)院海勤療養(yǎng)區(qū) 駱芝英
隨著我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健康意識也逐漸增強。為了解某單位人員健康情況,我院2008—2010年連續(xù)3年為該單位員工進行了健康體檢,本文將體檢結果分析報告如下,以便發(fā)現(xiàn)該單位員工疾病譜的變化規(guī)律,并提出針對性的預防和干預措施。
1.1 體檢對象 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我院健康體檢中心分別承檢某單位1 835人、1 828人和1 843人。參檢人員性別及年齡段分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體檢項目 包括身高、體質(zhì)量、血壓等一般體格檢查及內(nèi)科、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的臨床檢查;血、尿常規(guī),乙肝兩對半,肝腎功能,空腹血糖,血脂二項(三酰甘油、總膽固醇),血尿酸,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實驗室檢查及心電圖、B超(肝、膽、胰、脾、腎、前列腺、子宮和附件)、胸部DR等輔助檢查。
1.3 疾病分類標準 參照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10。
1.4 統(tǒng)計方法 將患有某種疾病或某項檢查陽性者統(tǒng)稱為異常,利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檢驗水準均為0.05。
2.1 一般情況 2008年參檢人員共1 835人,其中體檢異常1 134人,異常率61.80%;2009年參檢人員共1 828人,其中體檢異常1 125人,異常率61.54%;2010年參檢人員共1 843人,其中體檢異常1 179人,異常率63.97%。統(tǒng)計分析顯示,3年間,單位參檢人員體檢異常率、參檢男性體檢異常率及參檢女性體檢異常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體檢異常者年齡及性別分布 2008年,男性≤30歲者異常檢出率明顯高于31~40歲及41~50歲者(P<0.01),而女性31~40歲者異常檢出率最高 (P<0.01);2009年,男性≤30歲者異常檢出率明顯高于31~40歲者(P<0.01),而女性31~40歲者異常檢出率最高(P<0.01);2010年,男性≤30歲者及51~60歲者其異常檢出率均明顯高于31~40歲者(P<0.01),而女性31~40歲者其異常檢出率最高(P<0.05)。同年齡段、同性別參檢者在不同時間點的異常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3 檢出疾病構成 2008—2010年此單位參檢人員檢出率居前10位的疾病包括高尿酸血癥、肥胖/超重、脂肪肝、牙疾、痔瘡、高三酰甘油血癥、結膜炎、高膽固醇血癥、原發(fā)性高血壓病和混合型高脂血癥。其中,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該單位參檢人員肥胖/超重檢出率分別為21.96%、26.59%和31.00%,三者之間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高膽固醇血癥檢出率逐年升高,2009年檢出率與2008年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010年檢出率與2008年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009年和2010年結膜炎、高三酰甘油血癥及混合型高脂血癥檢出率與2008年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圖1)。
2.4 2008—2010年相同年齡段此單位參檢人員各主要疾病檢出率比較分析 ①肥胖/超重。男性2008—2010年≤30歲者檢出率逐年升高 (P<0.01),2010年31~40歲者檢出率與2008年和2009年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而女性2009年和2010年51~60歲者檢出率均較2008年明顯升高(P<0.05)。②高尿酸血癥。2010年41~50歲及51~60歲者檢出率均較2008年和2009年有所降低 (P<0.05)。③高三酰甘油血癥。男性2009年和2010年≤30歲及31~40歲者檢出率均較2008年明顯升高(P<0.05);而女性2010年41~50歲及51~60歲者檢出率均較2008年明顯升高(P<0.05)。④結膜炎。男性2009年和2010年≤30歲及31~40歲者檢出率均較2008年顯著升高(P<0.01)。⑤混合型高脂血癥。男性2009年和2010年≤30歲及31~40歲者檢出率均較2008年顯著升高(P<0.01),而女性2009年41~50歲者檢出率較2008年明顯升高(P<0.05)。⑥高膽固醇血癥。2009年和2010年≤30歲者檢出率均較2008年顯著升高 (P<0.01)。⑦牙疾。男性2010年31~40歲者檢出率較2009年明顯升高(P<0.05),而女性2009年和2010年51~60歲者檢出率均較2008年明顯升高(P<0.05)。⑧痔瘡。男性2010年≤30歲者檢出率較2009年顯著升高(P<0.01),而女性2009年41~50歲及51~60歲者檢出率均較2008年明顯升高(P<0.05,表2)。
圖1 2008—2010年參檢單位前10種疾病構成
表2 2008—2010年參檢單位主要疾病的性別及年齡分布[n1(n2)]
2008—2010年該單位體檢異常率普遍較高,雖然同年齡段、同性別參檢者在不同時間點的異常檢出率無明顯差異,但是男性≤30歲、女性31~40歲者體檢異常率明顯高于同性別其他年齡段者,提示該單位患病人群趨于年輕化,必須引起各級衛(wèi)生機構的高度重視。
特別是2009年和2010年40歲以下年輕男性肥胖/超重、高三酰甘油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及混合型高脂血癥等脂質(zhì)代謝紊亂相關疾病檢出率均明顯高于2008年,且高于一般人群體檢結果[1]。大量研究已經(jīng)證實高脂血癥是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2-4]。血脂水平增高與高冠心病、心血管病發(fā)病風險及其死亡率、高全死因死亡率有持續(xù)、漸進的相關關系[2]。近年來,國內(nèi)大樣本前瞻性研究進一步證實了血脂水平增高是我國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5-6]。因此,對于該單位人員的脂質(zhì)代謝紊亂相關疾病采取更加積極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統(tǒng)計資料分析同時還顯示,2010年該單位男性年輕人員(≤30歲)在結膜炎、牙疾和痔瘡等與日常生活、行為方式相關的疾病其發(fā)病率均較2009年有所上升,由于其對自身健康具有一定影響,因此也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基于上述研究結果應盡快對該單位人員普及健康教育,各級醫(yī)院應對其予以高度重視,定期組織針對性、系統(tǒng)性的健康教育講座,印制、分發(fā)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同時,體檢單位承擔體檢工作的護士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資料顯示,以檢前個性化咨詢、檢中及時答疑、檢后定期隨訪、定期健康宣教等為主的強化式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夠更好地使體檢人群了解體檢異常結果的危害性,積極預防;另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幫助其掌握這些異常結果的易患因素。通過提高對自身疾病的知曉率,使其形成自覺的健康行為,更好地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提高生活質(zhì)量[7]。
此外,應對該單位員工進行日常生活、行為及飲食習慣的干預和指導。①對于脂質(zhì)代謝紊亂相關疾病人群,單位應有針對性地主動對其進行膳食結構調(diào)整,堅持低脂、低鹽、低膽固醇飲食,限制動物脂肪、內(nèi)臟、魚籽、軟體動物、甲殼類食物的攝入量,多提供新鮮蔬菜、水果、鮮奶、豆制品以及海水魚類。同時合理安排日常工作與生活,加大有氧運動量。②對于結膜炎、牙疾及痔瘡等與不良生活習慣相關疾病的人群,應指導其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勤洗手、餐后漱口及按時排便等良好的生活習慣。
最后,對該單位員工進行宣傳教育,加強自我管理,定期體檢。體檢結果存在異常的人員對自身的疾病應有足夠的認識,并加以重視,通過網(wǎng)絡、專業(yè)期刊雜志等獲取相關健康知識,加強自身健康管理,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服用適當?shù)乃幬铮磿r就醫(yī),不能諱疾忌醫(yī),要樹立信心、決心和恒心。
總之,本研究對該單位連續(xù)3年的健康體檢發(fā)現(xiàn),該單位人員肥胖/超重及脂質(zhì)代謝紊亂相關疾病檢出率逐年上升。因此,對該單位人員進行健康宣教,使其改善生活方式,增強健康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1]孟麗蘋,張堅,滿青青,等.中國20歲及以上人群高膽固醇血癥及膽固醇邊緣升高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7,28(8):729-732.
[2]StamlerJ,Daviglus ML,Garside DB,et al.Relationship of baseline serum cholesterol levels in 3 large cohorts of younger men to long-term coronary,cardiovascular,and all-cause mortality and to longevity[J].JAMA,2000,284(3):311-318.
[3]Verschuren WM,Jacobs DR,Bloemberg BP,et al.Serum total cholesterol and long-ter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in different cultures.Twenty-five-year follow-up of the seven countries study[J].JAMA,1995,274(2):131-136.
[4]Pekkanen J,Nissinen A,Punsar S,et al.Short-and long-term association ofserum cholesterolwith mortality.The 25-year follow-up of the Finnish cohorts of the seven countries study[J].Am J Epidemiol,1992,135(11):1251-1258.
[5]吳兆蘇,姚崇華,趙冬,等.我國多省市心血管病趨勢及決定因素的人群監(jiān)測(中國MONICA方案)Ⅰ.人群危險因素監(jiān)測結果[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7,25(4):255-259.
[6]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課題協(xié)作組.我國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險因素流行現(xiàn)狀及從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變化趨勢[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2):74-79.
[7]藺大明,殷雪蓮.不同健康教育形式在高脂血癥護理中的作用[J].職業(yè)與健康,2010,26(4):47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