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晴 孫陽
據(jù)說,風鈴起源于中國古代占卜,也有人用它判斷風向。據(jù)記載,唐朝時,唐睿宗的兒子歧王在所住的宮中竹林里掛了很多玉片,岐王聽玉片的碰撞聲來判斷風的方向,古稱占風鐸。
后來,這樣的風鈴被到大唐留學(xué)的日本僧人帶回國。起初作為辟邪物懸掛于房前屋后。因其聲音清雅悠揚,深受日本人喜愛。如今,在日本,每到夏天來臨,不論是鄉(xiāng)村還是都市,人們大多喜歡在自家門檐下或通風的走廊里懸掛一個小風鈴。普通的風鈴像倒扣著的茶杯,里面吊一根小棒兒,小棒下端垂一截線,線上再系一葉被稱為“短冊”的細長紙片。在郁悶煩躁的夏日,耳邊都是嘈雜的吱吱蟬鳴,只有微風吹來時,“短冊”在風中團團轉(zhuǎn),帶動小棒兒不斷撞擊風鈴,清脆的丁當聲,有時似黃鶯鳴囀,有時似乳燕低喃,聽來心曠神怡,暑熱在不知不覺間就減少了幾分。所以,在日本風鈴也被稱為“涼”。
18世紀中葉,玻璃從葡萄牙傳進日本,出現(xiàn)了“江戶風鈴”。那時玻璃十分稀缺,工匠們卻將其熔解吹制成各類外形的風鈴,人們無不爭相收藏,但因為代價昂貴,買得起的只是極少數(shù)富豪,老百姓只能買票進工廠欣賞匠人的制造工藝以飽眼福。到了江戶時代,隨著制作工藝的進步,風鈴大量生產(chǎn),才在民間普及,并逐漸形成了日本特有的風鈴文化。到了明治期間,風鈴大量出產(chǎn),品種層出不窮,除玻璃風鈴?fù)?,又出現(xiàn)了鐵器、石頭、陶瓷乃至貝殼制造的風鈴。后來,隨著空調(diào)的普遍使用,風鈴曾一度失寵。近些年來,隨著環(huán)保意識的加強,風鈴再度流行起來,在郁悶煩躁的夏季,人們寧愿關(guān)掉空調(diào)走出室外,聆聽輕風叩擊風鈴發(fā)出的美妙音樂。
如今,日本風鈴手工藝人挖空心思,運用各種材質(zhì)創(chuàng)造了不同形狀的風鈴,堪稱藝術(shù)的結(jié)晶。有金銀銅等金屬制成的,有用石頭陶器玻璃制作的,在靠近海邊的地方有用各種貝殼串起來的,還有竹編的、術(shù)制的。最有名的當數(shù)“南部風鈴”和“江戶風鈴”?!澳喜匡L鈴”以鐵制作而成名,“江戶風鈴”是玻璃吹制而成,因江戶時期大量生產(chǎn)而得名。
日本人喜愛風鈴,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每年7月份都要舉辦專門的風鈴節(jié),來自全國不同地方的風鈴齊聚一堂,鈴聲陣陣,清遠悠揚,如同奏響了一首輕快的交響之樂。
小資料:
江戶玻璃風鈴:手工制作的玻璃風鈴,其特點在透明玻璃內(nèi)部繪制圖案,與其他地方風鈴音色有很大區(qū)別,被稱為“風琴”,成為詩人吟詠的對象。據(jù)說之所以能產(chǎn)生動聽的聲音是由于江戶風鈴的邊緣造型采用了鋸齒形狀。
巖手南部鐵風鈴:南部生產(chǎn)鐵器有900年的歷史,巖手南部鐵風鈴以音色美妙著稱。
會津喜多方玻璃風鈴:在玻璃風鈴內(nèi)部繪畫,運用漆器制作的傳統(tǒng)技法,通過手繪而成。半透明的風鈴襯托優(yōu)美繪畫,非常好看。
愛知瀨戶陶瓷風鈴:愛知縣以盛產(chǎn)陶瓷制品聞名,愛知瀨戶陶瓷風鈴在陶瓷表面進行繪畫,適合在日式房間或西式房間中懸掛。
大分別府竹風鈴:大分別府盛產(chǎn)竹編制品,在鐵制、陶瓷和玻璃風鈴中加入竹編工藝形成了大分別府竹器風鈴的特色。
沖繩的玻璃風鈴:因“琉球玻璃”而聞名的沖縱玻璃風鈴,色彩鮮艷,在日本也有一定的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