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玎
從今年7月2 5日開始,在上海9條地鐵線路的70多個車站,紛紛出現(xiàn)了“無限1號店”;4天之后,在北京500個公交車站上,也出現(xiàn)了這種看似平常的大幅燈箱廣告。
在這張6.5米×1.5米的海報上,整齊地排列著80種日常生活用品,有啤酒、牛奶、方便面,也有3C產品。這不是簡單的視覺告知,而是一種“商品”陳列——1號店將超市開到了墻上,用戶只需打開特定客戶端,用手機對準產品二維碼拍照,再點擊“購買”,一次奇特的購物體驗就宣告完成,剩下的只需在家等待——收貨、付款。
不少媒體都把這個idea看作是1號店董事長于剛的一次“靈光乍現(xiàn)”。一個多月前,于剛在家中偶然點開了一個廣告視頻,這則名叫“Home Plus Subway Virtual Store”的韓國廣告,獲得了2011年戛納廣告媒介類的金獎。廣告大意是說,在韓國,Home Plus是排行老二的超市,跟在E-Mart(易買得)超市的屁股后面追趕。現(xiàn)在的情況是,在不增加門店的情況下,Home Plus究竟有沒有機會成為老大?
他們的idea就是“l(fā)et the store come to people”(將商店帶到人們身邊)。于是Home Plus在地鐵站的隔離墻上,建起了虛擬超市。
盡管超市是虛擬的,但是商品與實體店并無二致。所有等待地鐵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拿出智能手機來,給產品拍照,用手機下單。
“一般人眼中很平常的地鐵墻壁,卻能被Home Plus當作貨架!”看完這個視頻,于剛難抑興奮,他立刻群發(fā)郵件給1號店的管理層,其中包括去年才加盟的1號店無線事業(yè)部總監(jiān)于麗麗。
于麗麗和其他很多1號店的員工,收到群發(fā)郵件的當晚就熱議起來。他們都認為,將“waiting time(等待時間)變成shopping time(購物時間)”是一項偉大的創(chuàng)意。
為了摸清情況,1號店專門調研了韓國的市場,他們發(fā)現(xiàn)這個市場的智能手機普及度是中國沒法比擬的,就像協(xié)助研發(fā)墻上虛擬超市的韓國第一企劃公司發(fā)言人艾琳妮·拉姆說的那樣:“在韓國首爾,每個人都機不離手?!?/p>
在產品測試的時候,于麗麗還要和產品部的同事一起,為選擇哪些商品而發(fā)愁。地鐵站的一面“商品墻”只有6.5米×1.5米,最多只能容納80種商品,而1號店的實際商品種類達到了10萬多種。Home Plus虛擬超市的做法是租下整片隔離墻,陳列商品遠比一塊廣告板要豐富。其售賣的大都是一些生鮮肉和蔬菜,主打的概念是“上班路上買好菜,下班回家即可做飯”。因為所售商品不同,1號店在這一點上作出了最大的改動,其主要商品選擇了夏季飲料、防暑藥物、洗護用品等。
于麗麗有很多的設想,比如可以投放一些教程視頻,也可以在每個站點配備一臺電腦和一個工作人員,現(xiàn)場為用戶解答和安裝軟件。但這些措施的可行性,還尚在論證之中。
盡管如此,在幾周的試運營中,1號店還是積累了很多數(shù)據(jù)?!翱梢赃@樣講,這些數(shù)據(jù)就是國內的第一數(shù)據(jù),所以非常地寶貴,對于我們下一步怎樣去調整都是很有參考意義的。”于麗麗說。而據(jù)1號店市場部的一位工作人員透露,可樂等飲料產品的下單人數(shù)比較多?!拔覀兘窈髸鶕?jù)后臺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進一步調整商品種類?!?/p>
事實上,為了這個國內第一,1號店付出了不菲的代價。僅僅是在上海黃金沿線的9條地鐵線路的70多個站點、130塊廣告牌的密集布點,就花了不少的錢。不過,“這些廣告上的成本,本來就是決定要投入的。它的成本和回報不能僅僅依靠‘無限1號店’的銷售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