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黎
“中國人是美國人的債主,借了那么多錢給他們,騎個華爾街的牛指點下江山是應該的嘛?!?/p>
于是,每個華爾街的清晨,我們中國旅行團的“指點江山客們”,如嘉年華般呼嘯著洶涌而至去騎牛,再吵嚷著轟然散去。終于在日前,一群內地游客爭先恐后爬上牛拍照的微博被熱門轉發(fā),據(jù)說在場圍觀的美國人問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時,其中一人自豪地拍著胸脯報了國門,其他的則是在熱情洋溢地喊著:“領導,你快騎上去啊,那樣你就比牛還牛了!”
先不論這銅牛是不是本來就被允許親密接觸,我們旅行團的“超?!毙袨橐呀浡湎乱粋€ “洋相大觀”似的熱議話題。
或許怨不得我們那伙同胞的無心之舉,在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旅行價值觀里,如果不在景區(qū)標志物那留下影像,誰知道你來過這里?旅行的精髓到底是啥?最重要的壓根不是從這里能看到什么,而是證明我到過這里嘛。所以在這種價值觀引導下,請不要問我們關于游覽地的細節(jié)和背景諸如此類,請觀賞與標志建筑物的合影照片。
中國的旅行團在“吸引眼球”方面從來是毫不費力的鮮明群體。除了一貫以來的吵嚷,有人對中國旅行團的描述一針見血:“上車就睡覺,下車就撒尿,見景就拍照,最后啥都不知道?!?/p>
據(jù)說在世界各國的機場,只要有咱們同胞在的角落,那里會忽然變成另外一個國度。還記得我一個在國際旅行社做導游的朋友第一次跟我抱怨國人出門老是缺乏耐心推擠插隊、飛機上旁若無人喧嘩埋怨的時候,我臉色陰陰地告訴她不要以片面現(xiàn)象形容所有中國人,卻是她先激動起來:“我告訴你,有東方人謙和禮節(jié)的團我不是沒帶過,遇見這樣的團幾率不到5%!”
在她和旅行社同事的工作交流中,這樣的對話通常十分常見:“這次的團怎么樣?”“別提了,來回航班上他們都拿著相機朝機組人員狂拍,空姐都快氣瘋了!”
難怪某個東南亞的資深導游曾說過:“心太軟就帶不了中國大陸團?!?/p>
二十年前,三毛在西班牙給故鄉(xiāng)來的旅行團做翻譯,她目睹同胞們出門在外“大義凜然”地拒絕給小費,在安靜的餐廳里大聲劃拳,跑去買水果時,常拼命捏水果被轟走等等行徑,懷著“愛之深,憂之切”的心情寫下那篇《親不親,故鄉(xiāng)人》。二十多年后,情況好不到哪里去。我們的同胞們一旦被規(guī)勸急了,依然如二十年前一樣會嗔怪你不愛國只愛陌生人。
那么在中國的老外旅行團們怎么樣?在北京,在故宮、頤和園這類名勝古跡旅行點多走幾遭,只需稍稍觀察云集在那里的萬國旅行團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各自鮮明的特點。
先說咱們的友鄰之邦。通常日本旅行團的著裝都是淺色居多,白、灰和卡其色是最常見的隊服色。除了規(guī)范的隊帽外(戴漁夫帽的很多),日本旅行團對于導游來說相對是 “好伺候”型的。他們通常安靜而有秩序,在需要排隊等候的地方,無需導游專門提示會極其自然地形成一條寂靜的隊伍。
而通常,你遇到用剛剛現(xiàn)學現(xiàn)賣生硬的普通話向你熱情招呼的多半是美國人。美國人和歐洲人自助旅行的背包客占多數(shù),若組團則大多是中老年人。比起日本人而言,這些穿大T恤大褲衩被曬得龍蝦紅的美國人更具備充沛的好奇心和旺盛精力。他們通常會不停地向導游發(fā)問,一個問題后通常緊跟著另一個問題。美國觀光團愛拍照,精力充沛的同時要求休息的時間也是最長的。游覽過于勞累時,經常有團會放棄集體吃晚飯的權利直接回房間休息。而拿著相機拍照的時候,他們無厘頭的精神也很鮮明:除了拍攝名勝古跡的建筑物與風土人情,一只在北海團城苔蘚上慢慢爬的蝸牛也是他們的被攝之物。
德意志來的觀光團有時候從遠遠望過去你以為他們在操練集合。有時候他們站在那些漢白玉石柵欄中的寬敞地界上聆聽導游講解時,這些高大的日耳曼民族后裔們站得筆直一動不動,似儀仗隊在等待朝貢。導游們給德國旅行團的最大評語是“絕不遲到”。美國人在約定的集合時間要整裝出發(fā)通常會遲十到十五分鐘,日本人只遲五分鐘左右,但德國人幾乎準點全部能集合于大廳。八點集合,八點零三分就可清數(shù)完所有人數(shù)出發(fā)。那么我們在境外旅行時的中國團呢?我的導游朋友小栗頓了頓說:“絕不會比美國人時間短……”
一個來北京出差的朋友,他在一個清晨進了故宮,然后被一批一批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團包圍。中國的游客們舉著相機恨不得用閃光燈在皇宮里刻上“到此一游”的字樣,而不知為何的是地方旅行團中會有如此多穿著光亮的皮鞋的男人和腳踩高跟鞋不畏磨血泡的女人們。聽聞大部分人他們隨團到北京,千篇一律的路線就是天安門—故宮—鳥巢—長城再加一個秀水街,有孩子的再加一個清華北大的景點。而反倒是那些老外游客,大多都是穿著最舒適輕便的休閑裝背一個鼓鼓囊囊的行囊,遠遠地在宮殿前的廣場上抬頭仰望這些輝煌的建筑,而不是擠著一定要湊上前去把“光明正大”四字收入影囊。
有人在微博上嘆氣說某日在天壇回音壁旁親見一群中國旅行團的人對著三音石忽然齊聲狂喊,周圍的游人們包括幾個正安然游玩的老外驚恐地立馬逃開三尺之外,估計嚇得不輕。
有人疑惑地問,為什么我們中國人單個的在外旅行時大多都具有東方的謙和禮儀氣質,但是一組團就完全變樣有恃無恐?
有人這樣回答:“咱們中國人,團結起來力量大,所以就什么都不怕了?!?/p>
(潘樹聲摘自《萬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