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濤
(陜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shè)計研究院 陜西 西安 710001)
三河口水利樞紐地處佛坪縣與寧陜縣交界的子午河中游狹谷段,壩址位于佛坪縣大河壩鄉(xiāng)三河口村下游約2km處,北距佛坪縣城35km,東距寧陜縣城45km,南距石泉縣城49km,西距洋縣縣城50km。三河口水利樞紐主要由大壩、壩身泄洪放空系統(tǒng)、壩后泵站、電站和連接洞等組成。大壩為碾壓混凝土拱壩,最大壩高145m,為1級建筑物,引水、泄水建筑物為2級建筑物,次要建筑為3級,臨時建筑物為4級建筑物。施工總工期安排為48個月。
壩址位于佛坪縣大河壩鄉(xiāng)以北約3.5km處,屬秦嶺中段南麓中低山區(qū),子午河在壩址區(qū)流向由NE53°轉(zhuǎn)向SW51°,河流比降約3.0‰~4.5‰。河谷呈“V”字形發(fā)育,兩岸地形基本對稱,山體雄厚,自然邊坡坡度35°~50°。壩區(qū)河床高程 525.7m~528.70m,谷底寬79m~87m。
壩區(qū)河床砂卵石覆蓋層厚6.5m~7.2m,最大厚度11.0m,滲透系數(shù)k=62m/d,強透水。壩基巖體主要為變質(zhì)砂巖夾薄層結(jié)晶灰?guī)r,巖石飽和抗壓強度Rb>60MPa,巖體表面強風化帶垂直厚度1m~2m。
三河口水利樞紐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186km2,占子午河全流域的72.6%,多年平均降雨量891mm。子午河的徑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具有年際變化較大,年內(nèi)分配不均的特點。豐水期7月~10月4個月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68.6%,枯水期11月~翌年3月,5個月徑流量僅占年徑流的11.7%。子午河的洪水是由暴雨形成的,洪水具有峰高、量大的特點,一次洪水過程約4天~6天。壩址處全年及分期洪水見表1。
子午河流域?qū)俦眮啛釒駶?、半濕潤氣候區(qū),四季分明,夏無酷熱,冬無嚴寒,春季氣升溫迅速、間有“倒春寒”,秋涼濕潤多連陰雨。多年平均氣溫12.3℃,極端最高氣溫37.4℃,最低氣溫-16.4℃;多年平均降水量903mm,多年平均蒸發(fā)量1214mm,多年平均風速1.2m/s,多年平均最大風速9.1m/s。
三河口水利樞紐大壩為碾壓混凝土拱壩,壩址處河谷呈“V”字形,兩岸山體雄厚,覆蓋層薄,巖石完整堅硬,具備成洞的自然條件。在選擇導流方式時,進行了隧洞導流和分期導流的比較。
一次攔斷河床隧洞導流方式具有導流程序簡單、基坑施工干擾小的優(yōu)點。缺點是導流洞投資大,上游圍堰高度大,填筑工程量大。
分期導流方案先圍右岸底孔壩段,填筑全年擋水圍堰,左岸河床過流。當壩體澆筑過底孔后,填筑二期圍堰,由底孔過流,進行左岸混凝土施工。該方案的優(yōu)點是不用修導流洞,投資小,缺點是縱向圍堰受河道狹窄的條件限制無法采用,需要采用混凝土縱向圍堰,堰基防滲不好解決。
本工程最終采用了隧洞導流的方案。
根據(jù)《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shè)計規(guī)范》(SL303—2004)規(guī)定,導流建筑物級別為4級,相應土石圍堰導流標準為重現(xiàn)期10年~20年一遇洪水;考慮到本工程水文資料系列較長,同時10年與20年一遇洪水調(diào)洪后圍堰工程量相差較大,所以按10年一遇考慮。
針對隧洞導流方式,按10年一遇洪水進行了 6m×8.4m、10m×14m、14m×19.6m洞徑的導流洞方案比較。根據(jù)調(diào)洪結(jié)果知道上 游 水 位 分 別 為 581.07m、563.31m、549.88m,相應的圍堰高度分別為58.07m、40.31m、26.77m,導流建筑物直接投資分別為7176萬元、6108萬元和7434萬元。經(jīng)濟洞徑曲線見圖1。
根據(jù)經(jīng)濟洞徑曲線確定為9m左右,考慮到水泥及鋼材價格具有較大的波動性,為了避免因水泥及鋼材價格出現(xiàn)大幅度上漲而導致導流工程費用的大幅度增加,實際導流洞按8m×11.3m進行設(shè)計。
針對10年一遇洪水進行了枯水期圍堰和全年圍堰比較。
表1 全年及分期洪水流量表 單位:m3/s
枯水期圍堰方案:2012年11月~2013年5月進行基坑開挖和壩體澆筑,2013年6月~2013年10月,大壩停工,基坑過水。汛后進行基坑清理及553m高程以下混凝土澆筑。2013年6月~2014年10月,壩頂過流;2014年11月~2015年5月,進行553m~613m高程混凝土澆筑,導流洞過流;2015年5月~2015年10月進行613m~637m高程混凝土澆筑,導流洞過流;2015年10月中旬~2016年1月進行洞封堵和637m~646m高程混凝土澆筑,泄洪底孔過流。
全年圍堰方案:2012年10月~2014年5月進行開挖及598m個高程以下混凝土澆筑,導流洞過流;2014年6月~2014年12月進行598m~628m高程混凝土澆筑,導流洞與泄洪底孔聯(lián)合過流;2015年1月~2016年2月進行導流洞封堵和628m~646m高程混凝土澆筑,泄洪底孔過流。
從表2可以看出,采用全年圍堰方案導流建筑物及基坑清理投資較枯水期圍堰方案少509萬元,同時可以全年施工,基坑開挖及基礎(chǔ)混凝土強度適中,工期容易保障。同時可以避免枯水期圍堰方案汛期壩體過水易產(chǎn)生表面裂縫的風險。因此,綜合考慮施工進度、施工強度、以及汛期影響等因素,采用10年一遇全年洪水作為導流標準。
導流建筑物包括導流洞和上、下游圍堰。
表2 導流方案綜合比較表
3.5.1 導流隧洞
根據(jù)壩址區(qū)的河床地形,將導流洞布置在河道右岸。洞室圍巖為變質(zhì)砂巖、結(jié)晶灰?guī)r、大理巖,局部夾有石英巖脈及偉晶巖脈。洞身圍巖以Ⅱ、Ⅲ類為主,占67%,進出口附近圍巖為Ⅳ、Ⅴ類占33%。
導流洞長570m,進口高程531.4m,出口底板高程為526.0m,洞底設(shè)計比降0.009。洞身為城門洞型,尺寸8m×11.3m。Ⅳ、Ⅴ類圍巖洞段采用C25鋼筋混凝土全斷面襯砌,襯厚0.8m;Ⅱ、Ⅲ類圍巖段,由于度汛期間流速約24m/s,為了防止洞身汛期遭洪水破壞,洞身采用C25混凝土襯砌,邊頂拱厚0.5m,底板厚0.6m。出口采用平底擴散消能。擴散段長度20m,由導流洞出口8m寬擴散至20m。為便于以后閘封堵,在導流洞進口布置封堵塔,塔頂高程551.5m,塔長10m,寬15m。
3.5.2 圍堰
圍堰采用當?shù)夭牧咸钪嫌螢橥潦瘒?,堰頂高?73.5m,最大堰高49.3m,堰體主要由堆石、復合土工膜防滲體及上游護坡組成,圍堰頂寬6.0m,上游邊坡1∶2.25,下游邊坡為1∶1.5,粘土心墻上下游邊坡1∶0.1。下游圍堰布置于導流洞出口與大壩之間,采用土石圍堰,堰頂高程為532.0m,最大堰高6.5m,圍堰頂寬4.0m,堰體下游邊坡 1∶2.25,上游邊坡為1∶1.5。堰體主要由堆石和防滲土工膜、混凝土截滲墻組成,下游圍堰基礎(chǔ)采用混凝土截滲墻,混凝土截滲墻厚0.8m,墻深12m,深入基巖0.5m。3.6截流設(shè)計與下閘蓄水
截流時段選在汛后的11月份,截流標準為10年一遇月平均流量30.2m3/s,截流戧提頂高程532.5m。根據(jù)壩址交通及地形條件,龍口位置選在左岸的主河槽處,采用自右向左單戧進占的立堵方式進行截流。經(jīng)初步計算龍口最大落差約2.2m,最大流速約3.5m/s。截流采用開挖石渣,最大石渣粒徑0.5m。
根據(jù)施工總進度安排,擬定于第2015年1月導流洞下閘,水庫蓄水,下閘流量為標準流量7.05m3/s。蓄水計劃按各月份75%保證率的流量計算,蓄水至水庫死水位558m,相應庫容0.23億m3,蓄水時間約80天。
本文全面介紹了三河口水庫的施工導流工程設(shè)計,重點通過經(jīng)濟洞徑分析及對枯水期圍堰和全年圍堰兩種方案的對比,選擇10年一遇洪水作為洪水標準,全年圍堰擋水。8m×11.3m隧洞導流的方案,使工期提前了3個月,并保證了基坑施工強度的均衡性,具有較優(yōu)的綜合效益。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