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華
清末。北京。西河沿西頭有一民家,住著寡婦孤女二人。女兒將嫁,置辦了一些嫁妝。到了晚上,忽然聽到外面有撬門聲。鬧賊了!怎么辦?兩個婦道人家豈堪一擊?母親急中生智,對女兒喊道:“外間有響動,莫非是你舅舅又來了?你舅舅總以為我有積蓄,不知我孤兒寡母之苦!既然來了,也別讓他空手回去,把你的新嫁衣擲給他吧,多少換點賭本?!辟\沒有言語,拿著衣服走了。第二天夜晚,忽又聽到翻墻越院的聲音。母親大呼女兒:“你舅舅怎么三番五次來,這么不體諒人!”說著哭起來。賊在窗外說:“不敢再擾,我是來還賬的。很抱歉,前日多有冒犯!東西放在外面,我走了?!钡诙?,母女倆看到臺階上有個包裹,里面是女兒的嫁衣,還有二兩紋銀,標明是道喜錢,沒有落款。
請原諒我的濫情,寫到這里的時候,我的心輕輕地,輕輕地柔軟了一下。
南橫街堂子胡同有一所寬敞的住房,但因經(jīng)常遭竊,久無人居。一個王姓京官,因清廉家貧,貪圖房價便宜,就租了下來。夏日的深夜,王某獨坐棚下納涼,忽見屋頂上火光一閃,如火刀擊火石狀,接著,屋上人說:“火絨用完了?!备┮曄旅嬗腥?,以為是更夫或廚子,便跳了下來。當時風俗,此類下人多與賊人相通。賊人悄聲問:“朋友,賞個火抽袋煙?!蓖醢鸭埬磉f過去。賊問:“你家主人睡了嗎?”王答:“我就是主人。”賊大驚:“小人該死。”王說:“沒事沒事。夜深不成寐,正好咱倆嘮嘮嗑。”兩人于是聊起來,且越談越投機。賊人感慨道:“王老爺如此清苦,我會告訴弟兄們,以后絕不來騷擾。”王稱謝,拿出一張票子送給賊人說:“無以為敬,一杯茶,一千錢,可以嗎?”賊堅持不受。兩人再三推讓。王說:“錢不多,給你開個張而已,別嫌棄就行了!”賊拜謝而去。自此,王宅即使夜不閉門,也從沒失竊過。
設若王某家財萬貫,賊人還會不會這么客氣呢?
北京有一種搬運工,名曰“掮肩”。誰家搬遷,或者往婆家送嫁妝,都找這些力工來。掮肩把扁擔放在肩窩里,置方桌、椅凳于其上,穩(wěn)穩(wěn)當當,行走如風。累了,掮肩們就放下扁擔坐到路邊抽煙喝茶,甚至到茶館里歇一會兒,根本不用擔心財物丟失。據(jù)說,有的慣偷看見掮肩,還會給他們搭把手,助其抬卸。人問其故,掮肩答道,這些貨物一上我的肩膀,就不能有任何閃失。以我們的身份和家底哪里賠得起?小偷們都明白,他們要是偷了掮肩的貨物,一定會害掮肩們傾家蕩產(chǎn)坐大牢。因此,他們不會這樣做。
是的,寫到這里,我的心又柔軟了一下。仿佛童話中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兒,我把這些故事捧在手心,以之取暖……
(摘自《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