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超
北京紅螺寺廣場右側的弘一法師楹聯書法照壁。
辛卯仲夏一日,筆者與諸友一行暢游了千年巨剎紅螺寺。在紅螺寺山門外廣場右側有一塊碩大醒目的照壁(如圖),上刻兩行橫寫的黑底金字楷書五言聯句:
造一方凈土;
結萬眾善緣。
其落款為“弘一書”,鈐印為朱文方印“弘一”,其書寫年代不祥。每字口徑一米見方,用筆圓潤厚實,結字空靈率真,字跡呈現泰山金剛經摩崖石刻書法筆意,這是弘一法師模仿金剛經書法形神皆備時期的書風。照壁上展現的此聯是圓弧凸筆鎏金而成,氣息凝重,莊嚴肅穆,堪稱我國寺廟文化中的一大景觀。這種橫寫的對聯形制,古今十分罕見。而從聯律上看,上聯第四字“凈”,與下聯第四字“善”均為仄聲,失對,應該說是此聯中唯一聯病,但可視為聯律中的特殊格,就像自宋代保存至今的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門聯:
惟楚有才;
于斯為甚。
盡管聯中最后一字放寬了格律,卻仍不失為古代傳世楹聯中的經典之作。誠然,作者創(chuàng)作時為了表達一種絕佳立意或體現一種境界,便不去計較個別字眼的平仄關系,謂之不因字害意,這種情形在古今名人聯墨中時有出現,但不可刻意為之。
弘一法師的佛教楹聯墨跡流傳比較廣泛,從近十年來國內各大拍賣公司印制的書畫拍賣圖錄上,很容易看到弘一法師的聯墨上拍,可以說他是我國近代名人書法曝光率較高的“常客”,其作品拍賣價少則十幾萬,多則數十萬。如最近,筆者去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觀看了中國嘉德2011春季拍賣會之“凝望百年——政壇、文壇、藝壇名人翰墨留韻”專場預展,其中,有一副弘一法師的四言楷書聯墨十分醒目:
真是菩薩;
希有世尊。
該聯作于丁巳1941年,是其晚年代表作,尺寸為139cm×37cm,拍賣估價人民幣42萬元至68萬元,這反映了新時期弘一法師聯墨作品的市場價值走向。縱觀此聯,運筆雄肆,結體欹側,與其紅螺寺照壁楹聯風格截然不同。從理論上看,紅螺寺照壁聯姑且可推測為弘一法師中期或書風成熟期聯墨代表作品。至于紅螺寺照壁聯是否系弘一法師當年為該寺所題?題于何時?還是紅螺寺他處“拿來”?目前暫無史料稽考,尚待存疑。
弘一法師(1880-1942)俗名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既是才氣橫溢的藝術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有“二十文章驚海內”之譽,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于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將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堪稱“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他是中國第一個開創(chuàng)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后培養(yǎng)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1999年,他曾被書法界評為“中國20世紀十大杰出書法家”。趙樸初先生評價弘一法師的一生為:
無盡奇珍供世眼;
一輪圓月耀天心。
紅螺寺始建于東晉咸康四年(338年),是我國北方佛教發(fā)祥地和最大的佛教叢林。紅螺寺景區(qū)位于懷柔區(qū)城北5公里的紅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區(qū)55公里,其總面積800公頃,現為國家4A級旅游區(qū)。千年來一直是佛教圣地,寺院內歷屆主持多有皇家命派,高僧頻出,佛法超凡。金代有著名的佛覺禪師,元代有云山禪師,清代際醒(夢東)大師主持紅螺寺,創(chuàng)建紅螺凈土道場,佛教更為興盛。光緒年間,印光僧人來紅螺寺修學凈土法門,后去普陀創(chuàng)建凈土道場,故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紅螺”之說。該寺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浸潤,奇妙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成就了紅螺山紅螺寺為一方完美殊勝、絕塵脫俗的“凈土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