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祖榮
34歲的王欽峰從農民工到全國勞模。從初中生到工程師,從打工者到大股東。豪邁公司董事長張恭運認為“給別人信心,就是給自己機遇”。王欽峰告訴我們:要和企業(yè)一起成長,那么企業(yè)有多大的發(fā)展,你就有多大的舞臺。
與企業(yè)同舟共濟會有最好的前途。王欽峰出生在山東省高密市井溝鎮(zhèn)隋家莊村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1992年初中畢業(yè)后,他來到豪邁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原山東省高密市呼家莊鎮(zhèn)配件廠做工。進入公司不到一年的時間,為了學本事,王欽峰用心跟師傅學習各種車床操作知識,一次公司派王欽峰到泰安學習7個月,他除上街買書外。沒離開廠房一步,就連泰山也沒去。7個月下來,他成了電氣行家。此后到1999年年底,他大量閱讀機械專業(yè)的書籍和資料,3年間做了6萬多字的學習筆記,成為行家里手。
攻克難關是最好的成長。1996年,豪邁公司簽下一筆柴油機曲軸端蓋的加工合同。當時,其他機床設備精密的企業(yè),人均一天可加工40個,而豪邁公司最多只能加工15個。怎樣才完成任務呢?王欽峰便發(fā)明了一把組合刀具,一下子就使人均加工量達到40多個,最多達到52個,質量也明顯提高,他本人更是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月加工1450件、合格率達99.9%的紀錄。當月,他的工資由400元飆升到1500元,創(chuàng)造了當時當地的一個工資“神話”。
1998年,電火花機床投放市場后,由于缺少調試、安裝及維修人員,王欽峰從科研崗位調到售后服務崗位。1999年年底,廣州客戶一次性購買了30臺機床,受命南下的王欽峰,由于水土不服,一到廣州就得了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機器安裝迫在眉睫,他心急如焚,只打了一晚上吊瓶,就悄悄從醫(yī)院溜走了,一邊大把大把地吃藥,一邊咬牙堅持干活。一個月之后,任務完成了,他卻整整瘦了15斤,并且留下了久治不愈的腸胃炎。
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會有最大的發(fā)展。經過七天七夜的“連續(xù)作戰(zhàn)”,拿出200份設計圖紙,相當于一個熟練工程師一個月的工作量。當年12月,第一臺輪胎模專用電火花機床研發(fā)成功,并獲得國家專利證書,從此,豪邁公司擁有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在與國內某國家級電火花機床研究所的研制競爭中搶得了先機。
現(xiàn)在他擁有3項國家專利,改進過43項設計工藝和23種工藝裝備。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豪邁公司成長起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有30多人共獲得58項國家專利,28項新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為企業(yè)的發(fā)展和贏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公司后來得到美國合作伙伴的稱贊,成為米其林、固特異、普利司通的主要輪胎模具供應商,大批國外模具制造商黯然轉行。豪邁公司也由弱到強,目前已是年納稅過億元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è),在2010年“福布斯中國最具發(fā)展?jié)摿χ行∑髽I(yè)榜”上位列第十。
董事長張恭運說王欽峰雖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在公司的15年,與公司一起成長,在公司的關鍵時期發(fā)揮了關鍵作用。所以公司也給他提供了最大的學習機會,最大的榮譽,最高的待遇。他連續(xù)5年獲得公司的認購股份獎勵,成為企業(yè)前十大股東之一,身價千萬,成為了中國最富的農民工。書寫了一段農民工創(chuàng)造的人生傳奇,成為了全國兩億農民工、無數青年人和打工者心中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