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婷
蝴蝶,各種顏色的蝴蝶。這些用紙折成的手工藝品,一串串地懸滿了天花板。門外的墻壁上,也畫著一只飛舞的巨大蝴蝶,還有一個抱著熊貓的中國孩子。
這就是位于長沙第一福利院的“中國兒童臨終關懷醫(yī)院”,但人們更愿意稱其為“蝴蝶之家”。
一歲半的龍韻珊坐在小童車里,認真地捏著彩色橡皮泥。
龍韻珊不能盯著橡皮泥看很久,因為她的右眼長著兩顆花生米大小的肉瘤,幾乎遮住了2/3個眼球。她患有戈氏綜合征,又名眼、耳、脊椎發(fā)育異常癥候群,是一種五官發(fā)育畸形的先天性缺陷。果然,她很快就看累了,轉向身邊一位滿頭金發(fā)的老太太,一邊伸手要抱,一邊嘴里喃喃著,聽上去像在喊著“媽媽”。
“媽媽”金玲是一位退休護士,來自英國,今年61歲。她和丈夫古英俊是這里的創(chuàng)始人,蝴蝶之家也是中國首個兒童臨終關懷中心。目前,共有13名像龍韻珊這樣身患重病的孩子住在這里,他們小的才幾個月,大的不超過3歲。他們的共同點是,被醫(yī)生宣判了死刑——生命最多只剩下6個月時間。
可憐的孩子被父母遺棄,只能住進官方福利院。但又因為身患重病,以至于連醫(yī)生都放棄了治療,于是又被送到蝴蝶之家。金玲夫婦和護工們的一個愿望是,讓他們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不那么痛苦和孤獨。
龍韻珊是蝴蝶之家的第一個孩子。一位護工回憶,她于2009年12月26日出生,隨后被遺棄在福利院門口。雖然他們第一時間送龍韻珊去醫(yī)院檢查,但還是被醫(yī)生告知情況非常危險——眼瞼上的兩顆肉瘤就像兩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裂,危及生命。
在蝴蝶之家,龍韻珊獲得了第二次生命。金玲稱,澳大利亞一家醫(yī)院已經(jīng)同意為龍韻珊動手術,目前正在做術前準備。并且,已經(jīng)有一對遠在荷蘭的夫婦同意領養(yǎng)龍韻珊。金玲欣慰地說:“她馬上就要像一個正常的孩子那樣,開始新的生活了。”
金玲1950年出生于英國,是8歲時看的一部電影改變了她的命運。那是英格麗·褒曼主演的《六福客?!罚v述的是20世紀初,一位英國女傭來到中國山西陽城縣傳教的故事。抗戰(zhàn)爆發(fā)后,女主角帶領100多名孤兒翻山越嶺,徒步轉往西安的安全地帶——“兒童之家”?!皬哪菚r起我就決定,我也要到中國去做同樣的事情。她的那種先驅精神讓我很受啟發(fā)?!苯鹆嵴f。
50年后,金玲實現(xiàn)了她兒時的愿望。2005年,從事護士工作35年的金玲退休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在英國注冊成立了名為“中國孩子”的慈善基金會。2009年6月,金玲夫婦輾轉來到長沙,經(jīng)過考察、協(xié)商等一系列工作后,蝴蝶之家兒童臨終關懷中心成立了。從2010年4月8日正式成立起,蝴蝶之家已經(jīng)先后收了32個病重的孩子。
蝴蝶之家的每個護工都知道,金玲的嚴格是出了名的。她對孩子的飲食、日常護理的要求近乎苛刻。例如,奶粉和水必須按1:30的比例調配;必須嚴格按照時間表喂食,而不是孩子哭了餓了才喂;抱孩子的時候必須雙眼直視,用手撫摸、按摩,并且有語言交流,一定要給孩子最大的舒適感和親近感。
然而,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像龍韻珊那么幸運。在蝴蝶之家的32個孩子中,仍有19個先后在金玲和護工的懷中離開這個世界。金玲最害怕的事就是半夜接到值班護工的電話,因為這可能意味著某個孩子的病情突然惡化,情況危急。
龍紅桂(音譯),昵稱“瑪莎”,是金玲難以忘懷的一個孩子。她患有嚴重的肝病,在6個月大時,肝臟已硬化,腹腔內都是積水。金玲在福利院門口發(fā)現(xiàn)了她,從皮膚和頭發(fā)的干凈程度來看,她被遺棄沒多久??赡苁歉改傅弥畠旱昧瞬恢沃Y,萬不得已才把她留在這里的。
當金玲抱著瑪莎走進醫(yī)院時,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讓她心碎?!拔铱吹剿裏o助的眼神掃過街上的人群,像是在尋找媽媽,急著要回到她的懷抱里?!?/p>
診斷后,金玲把她帶回了蝴蝶之家?!斑@個孩子已經(jīng)救不活了,她最需要的是安慰、疼痛的緩解和盡可能多的舒適。”在之后幾天里,金玲每天都為瑪莎把腹腔內的肝腹水引流出來,并讓護工每時每刻都把她抱在懷里,給她唱歌、念兒歌?,斏驗樘弁炊怀圆缓?,金玲就想辦法在牛奶中加入一點點果汁,試圖引起她的興趣。
“一個6個月大的孩子,本該開始感知這個世界,對家里的物品、聲音、氣味都會變得好奇。他們的安全感應該來源于家人每天的擁抱、撫摸、喂食、嬉戲和微笑。但生命對于瑪莎卻是一種負擔,充滿了痛苦和失望?!苯鹆峄貞浀溃拔沂嵌嘞雽δ阏f,我看到她笑了,哪怕一次也好??墒撬龥]有?!?/p>
一周后,瑪莎的內臟開始出血,眼神開始渙散。她們知道,最后的日子還是來臨了?!拔覀兤矶\她能走得快些、平靜些。”在金玲的懷抱中,瑪莎的哭聲漸漸微弱下來,心臟停止了跳動,直到身體逐漸變得冰冷,一旁的護工們也泣不成聲。
瑪莎的不幸遭遇讓金玲產(chǎn)生了與棄嬰家長溝通的想法?!艾斏母改敢欢ㄒ膊辉敢庾尯⒆庸陋毜仉x去?!苯鹆嵴f,“我知道,中國目前仍然有很多家庭,特別是在農村,因為貧窮或出于各種壓力,不得不遺棄身患重病的孩子。但我希望他們能來蝴蝶之家看看,至少在孩子臨終時陪在他們身邊。因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最悲哀的事就是讓他們孤獨地離去。”
在蝴蝶之家,護工阿姨會和孩子們一起哭,一起笑。在孩子臨終時,給他們換上干凈漂亮的衣服,尿布上不留尿漬,抱著他們并告訴他們“你是最乖的寶寶”,讓每個孩子都有尊嚴地離去。
在金玲看來,“臨終關懷”在中國仍是一個不被重視的領域。早在1990年,中國就擁有了第一個“臨終關懷”病房,然而20多年過去了,“臨終關懷”病房并沒有在國內遍地開花,病人治愈率、病死率、病床周轉率等指標的壓力,甚至讓很多醫(yī)院不愿接受臨終病人。
金玲說,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在她離開人世的時候,能在中國建立更多的蝴蝶之家。她也希望,今后在中國能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臨終關懷對病人的重要性。
(李超摘自《外灘畫報》2011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