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倫古麗·依拉洪,買地尼亞提
急性腦梗死(ACI)具有發(fā)病率、致殘率、復發(fā)率和病死率均高的特點,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因此其預防和治療是臨床工作中的研究熱點,目前用于治療該病的藥物較多,而自由基清除劑是近年來神經(jīng)保護劑研究熱點,有研究[1,2]顯示,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劑依達拉奉可改善急性腦梗死所致的神經(jīng)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能力。我院于2008年1月—2010年1月應用依達拉奉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ACI患者90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并經(jīng)頭顱CT檢查證實,發(fā)病<48 h,年齡<80歲,排除有活動性出血或出血傾向、嚴重意識障礙、嚴重心力衰竭及肝腎功能損害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齡 42歲~ 78歲(57歲±18歲);病程(18±5)h;伴有高血壓病 26例,糖尿病15例,高血脂 14例;基底節(jié)區(qū)梗死30例,腦葉梗死8例,多發(fā)性梗死 5例,腦干梗死 2例。根據(jù)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SSS)評分標準分型:輕型(0~15分)18例,中型(16分~30分)20例,重型(31分~45分)7例。對照組 45例,男 26例,女 19例;年齡41歲~78歲(58歲±18歲);病程(18±6)h;伴有高血壓病28例,糖尿病14例,高血脂12例;基底節(jié)區(qū)梗死28例,腦葉梗死 10例,多發(fā)性梗死4例,腦干梗死3例;SSS評分:輕型19例,中型21例,重型 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灶部位、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及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以丹紅注射液(濟南步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每支10mL)20mL加入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輸注,每日1次,同時給予依達拉奉(商品名必存,每支 10mg,由江蘇先聲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30mg加入生理鹽水100mL中靜脈輸注,每日2次,連用14d;對照組單用丹紅注射液20m加入生理鹽水250mL靜脈輸注,每日1次,連用14d。兩組常規(guī)治療如調(diào)整血壓、血糖、血脂、降顱內(nèi)壓等相同,均未使用溶栓、抗凝、降纖等藥物。
1.3 觀察指標 兩組治療前后均檢測血漿黏度、血漿還原比黏度、紅細胞比容、纖維蛋白原等血液流變學指標,肝腎功能,血、尿、便常規(guī),血脂,血糖等各項指標。
1.4 療效判定標準 神經(jīng)功能評分SSS評分標準制定。基本治愈:SSS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0級;顯著進步:SSS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1級~3級;進步:SSS評分減少8%~45%;無效:SSS評分減少<18%;惡化:SSS評分增加≥18%。
2.1 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比較(見表2) 兩組治療前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 7d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14d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s) 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7d 治療后14d對照組 45 21±9 17±8 13±71)治療組 45 22±9 15±7 9±41)2)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3 血液流變學指標改變(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比較( ±s)
組別 n 血漿黏度(mPa·s)高切 低切血漿還原比黏度mPa·s纖維蛋白原g/L對照組 治療前 45 4.7±0.3 12.8±0.6 8.7±0.9 4.2±0.7治療后 45 4.5±0.31) 12.1±0.71) 8.0±0.91) 3.7±0.61)治療組 治療前 45 4.7±0.3 12.5±0.4 8.6±0.9 4.8±0.8治療后 45 4.4±0.51)2) 12.0±0.41)2) 7.8±0.91)2) 3.0±0.91)2)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4 不良反應 治療組有1例患者血谷丙轉(zhuǎn)氨酶(ALT)45.8 U/L,谷草轉(zhuǎn)氨酶(AST)50.2U/L,1例血尿素氮(BUN)9.6 mmol/L,均未停止依達拉奉治療,停藥后指標很快恢復正常。兩組均未見出血、過敏或其他明顯不良反應。
急性腦血管病是因腦血管痙攣、血栓形成與閉塞,使相應供血區(qū)域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壞死區(qū)周圍形成“半暗帶”。急性腦缺血期間及再灌注后會產(chǎn)生大量有害自由基,而自由基的產(chǎn)生是缺血性腦損傷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之一,可引起細胞膜脂質(zhì)過氧化、蛋白質(zhì)氧化和DNA損傷,從而導致細胞膜損傷、腦水腫和神經(jīng)元壞死、凋亡,引起神經(jīng)功能障礙。依達拉奉是一種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劑和抗氧化劑,大量實驗研究表明[3,4],依達拉奉可有效清除腦缺血-再灌注后增加的有害自由基,減輕神經(jīng)細胞和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損傷,保護血腦屏障,減輕腦水腫,縮小缺血半暗帶區(qū)的面積并抑制遲發(fā)性神經(jīng)元死亡[5,6]。
丹紅注射液主要由丹參和紅花二味藥物組成,主要成分為丹參酮和丹參酚、紅花黃色素等。其作用機制為:丹參酚酸有較強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顯著降低血漿的血栓素B2(TXB2)水平[7];丹參能擴張血管,是一種強抗氧化劑,能有效清除機體內(nèi)的氧自由基,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環(huán);紅花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積極的防治作用;紅花黃色素可抑制血小板過度激活,而紅花含有的黃醇酮及其苷類具有抗凝血,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漿纖溶酶的活性,抗血栓、耐缺氧、免疫抑制等多種藥理功效,可有效防止缺血缺氧對神經(jīng)元的損害,從而對神經(jīng)元具有保護作用。大量藥理研究表明[8-11],丹紅注射液具有降低血黏度及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調(diào)節(jié)血栓素A2和前列環(huán)素的平衡,影響血栓形成,有化瘀功能;能清除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時產(chǎn)生的自由基損害;抗脂質(zhì)過氧化損傷,從而起到修復和防治各種遲發(fā)性神經(jīng)元損傷的作用,延緩腦梗死患者的病情發(fā)展,改善預后;同時具有血管調(diào)節(jié)作用,擴血管,降血壓,激活和恢復紅細胞變形能力,改善微循環(huán),增進腦血流量,改善大腦缺氧,同時也可提高腦組織耐缺氧能力,對腦組織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總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依達拉奉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后能明顯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環(huán),增進腦血流量,明顯改善大腦缺氧,恢復缺血區(qū)供血,同時也可提高腦組織耐缺氧能力,對腦組織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無明顯不良反應。說明依達拉奉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腦梗死能起到協(xié)同作用,可更有效的改善腦梗死急性期的腦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梗死后腦組織的缺血壞死風險,最大限度地降低因運動障礙所致的病殘率,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預后,其療效優(yōu)于單獨應用丹紅注射液,而且安全性高。
[1] 狄晴,葛劍清,陳道文,等.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觀察[J].臨床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04,17(3):184-186.
[2] 顧學蘭,丁新生,狄晴,等.依達拉奉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5,24(2):113-116.
[3] 邢海波,李剛.依達拉奉多器官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新進展[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2006,20(5):305.
[4] Zhang N,Komine-Kobayashi M,Tanaka R,et al.Edaravone reduces early accumulation of oxidative products and sequential inflammato ry responeses after transient focal ischemia in mice brain[J].Stroke,2005,36(10):2220-2225.
[5] 李檢生.新型自由基清除劑依達拉奉的腦保護作用[J].國際神經(jīng)病學神經(jīng)外科學雜志,2006,33(2):125-128.
[6] 張?zhí)K明.腦血管病診治研究新策略探索及其評價[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06,39(1):3-6.
[7] 楊佳,張毅,秦彩玲,等.丹參、三七的有效部位對正常大鼠血小板黏聚性及TXA2、PGI2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4,10(5):21.
[8] 王曉煥,蘇蘋,何宇梅.丹紅注射液對老年慢性腦供血不足病人腦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6,4(4):286.
[9] 辛勤,李秀芳,司端運,等.丹參紅花注射液對實驗性大鼠腦缺血的保護作用[J].中成藥,2004,26(3):222-224.
[10] 劉楊,林曉丹.紅花注射液的臨床應用[J].人民軍醫(yī),2006,49(1):41.
[11] 邰明輝,劉蘭梅,馬仁強,等.丹紅注射液一般藥物學實驗研究[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25(3):33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