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麟 上海鐵路局安徽鐵建工程公司
袖閥管注漿施工工藝是一種結合劈裂注漿、壓密注漿等現(xiàn)代注漿加固理論而發(fā)展的新型地表深層注漿加固方法。其工藝具有以下特點:
(1)袖閥管結構主要由Φ42 mmPVC外管、Φ22 mm鍍鋅注漿內管、軟橡皮套、密封圈組成,每隔0.33 m,管壁鉆設1圈6個射漿孔(梅花型布置),外包軟橡皮套。
(2)袖閥管是一種只能向管外出漿,不能向管內返漿的單向閉合裝置。注漿時,借助外壓將管壁上射漿孔外的軟橡皮套沖開,漿液進入地層,如管外壓力大于管內時,小孔外的橡皮套自動閉合。
(3)每個管節(jié)長度固定為33 cm,可以根據(jù)地層情況調整注漿長度,實現(xiàn)定量、定尺可控注漿;可以根據(jù)需要灌注任何一個注漿段,還可以在不同的管段多次重復注漿。
(4)可以在同一孔位內灌注幾種不同的漿液,獨特的雙向密封注漿芯管設計,可滿足不同地層灌注不同漿液的要求;在地鐵盾構穿越松江火車站地基加固工程中,設計在上部(地面下4.73 m~10 m之間,注漿加固區(qū)淺層)采用了水泥-水玻璃雙液漿,下部(地面下10 m~20.92 m之間)采用水泥單液漿。
(5)鉆孔與注漿工藝分開操作,提高了鉆具機械的工效。
(6)加固土體和止水作用明顯,由于可在被加固的地層中進行多點、定量、均衡注漿,漿體在地層中分布均勻、連接緊密,因此大大的提高了被加固地層的整體穩(wěn)定性。
注漿漿液經注漿泵加壓后,通過連通管進入注漿鋼管聚集到袖閥管管段的射漿孔的地層,當壓力逐漸增大到一定程度,再加壓漿液就會沿著地層結構產生初始劈裂流動,此時由于供漿量小于吃漿量,壓力會自動恢復到平衡狀態(tài),續(xù)后的漿液在持續(xù)壓力作用下使得劈裂裂縫不斷外延擴散,漿液在土體中形成條脈片狀固結體。從而達到增加地層強度,降低地層滲透性的目的。
水泥-水玻璃注漿加固地基,是將水泥-水玻璃漿液,通過土層顆粒間的孔隙強行注入土層中,起到擠密和充填作用,迫使土層孔隙中的部分或大部分水和空氣排出,從而加快土層的固結穩(wěn)定,阻止或控制路基不均勻沉陷。
水泥-水玻璃漿液注入地層后,水玻璃與土層中碳酸鈣反應,生成硅膠,水泥與土顆粒及其它填充物膠結。同時,水玻璃可促使水泥早凝,避免沉淀、析水,保證漿液和易性、可注性。注漿液通過土層中孔隙,起劈裂和滲透填充作用,所經之處均與土層牢固膠結,形成堅強持力層,提高地基承載力,消除了土層的濕陷性,使土體遇水不會再產生不均勻沉陷,保持地基土長久穩(wěn)定。
上海地鐵9號線盾構區(qū)間在里程K1+980~K2+36范圍,松江火車站內下穿滬昆鐵路7條線路、2個站臺,下穿段長約56 m。
下穿段區(qū)間隧道與滬杭鐵路在平面上基本正交。
圖1為下穿段縱剖面圖,盾構隧道中心埋深17.2~17.6 m(上覆土層厚14.1~14.5 m),主要穿越土層為灰色淤泥質粉質粘土和灰色粘土;下穿段線路縱坡坡度為8.5‰,盾構推進方向均為上坡,與北側2‰縱坡變坡點最小凈距為14 m。
圖1 下穿段縱剖面圖
擬建場地地貌形態(tài)位于瀉湖沼澤相與濱海平原相交匯地帶,地面標高一般為3.56~4.51 m之間。工程沿線地基土在48 m深度范圍內均為第四紀松散沉積物,主要由飽和粘性土、粉性土及砂土組成,一般具有成層分布的特點。由上至下發(fā)育土層主要為:①填土;②灰黃~蘭灰色粉質粘土;③灰色淤泥質粉質粘土;④灰色淤泥質粘土;⑤灰色粘土;⑥灰色粉質粘土夾砂質粉土;⑦灰色砂質粉土夾粉質粘土;⑧灰色粉質粘土;⑨灰綠色粉質粘土。
滬昆線上松江站里程為K56+289,7股道全部是普鐵,各股道功能:I道為下行正線(兼到發(fā)線),II道為上行正線,3、4、5、7道為到發(fā)線,11道為機車走行線。站臺1寬7.2 m,站臺2寬7.6 m,高度為軌面以上0.3 m;下穿段范圍內連接線路7、11的道岔為9號道岔,與左線外邊緣最小凈距12.2 m。
(1)對盾構穿越松江鐵路工程,采取"先加固、后過軌"方案,在對路基進行預先加固的前提下,再進行盾構穿越施工,以確保行車安全及盾構隧道順利穿越。
(2)在站內設置4個注漿作業(yè)面,隧道結構四周3~4 m,兩隧道之間(中心距離13.2 m)同時加固;注漿孔每孔擴散半徑0.5 m~1.0 m,注漿孔位按橫距0.2 m,縱距1.0 m布置。
(3)地面下 4.73 m~10 m之間(注漿加固區(qū)淺層),采用分層注漿加固先實施第一層斜孔注漿,采用復合雙液漿(水泥漿-水玻璃)以縮短膠凝時間,控制注漿壓力和擴散范圍,減少對路基影響;注漿時的施工溫度不得超過(或低于)無縫線路鎖定軌溫±10℃。
(4)第一層斜孔注漿完成后,再進行下部深層地面下(10 m~20.92 m之間)單液(水泥漿)注漿。
(1)機具設備:
注漿設備:YSB-250/120型半液壓式雙液注漿機;
攪拌機:0.5 m3容量雙桶攪拌機,或2個獨立漿桶攪拌供漿;
鉆孔機具:XB-500型百米液壓式回旋鉆機;
(2)注漿材料: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玻璃;
水泥-水玻璃復合雙液漿(水泥與水玻璃體積比 1∶1);
水泥單液漿(水灰比0.45~0.55);
(3)布孔形式:梅花形布置,每一工作面按橫距0.2 m,縱距1.0 m;
(4)漿液擴散半徑:0.5 m~1.0 m;
(5)注漿壓力:0.2~0.6 MPa,單峰壓力≤1.2 MPa;
(6)注漿流量:20 L/min;
(7)注漿工序:鉆孔→埋插袖閥管→澆注套殼料→分次分段注漿;
(8)施工工藝步驟:
①鉆孔定位:用經緯儀和鋼尺定位。
②鉆進成孔:開孔采用Φ89 mm鉆頭,泥漿護壁,孔徑 90~110 mm;鉆孔深度達到設計孔深或接近設計孔深時,可以終孔,準確記錄孔深,同時做好孔口和孔壁的保護。
③澆注套殼料:
A、套殼料配合比:水泥∶土∶水=50 kg∶75 kg∶95 kg;
B、套殼料注入方法:把25mm注漿管下入孔底,用注漿泵從注料鋼管中注入孔內。
④埋插袖閥管:將連接好的袖閥管下入孔底,埋插時注意不要用力過大導致袖閥管被壓癟或折斷,每下完一節(jié),管接頭應連接牢固,下部頂端帶有錐形堵頭;袖閥管應位于孔位中心,這樣注漿效果更為明顯。
⑤固管止?jié){:配制水灰比為0.75的水泥漿,在袖閥管與孔壁之間的空隙中下入4″注漿鋼管至套殼料頂面,注入水泥漿至孔口返漿,漿面下沉后應多次回灌,以保證固管及止?jié){效果。
⑥灌注漿液:
A、嚴格按鉆孔和注漿的分序,進行自下而上、逐節(jié)分段連續(xù)注漿;
B、注漿中,密切控制注漿壓力,應控制在0.2~0.6 MPa,單峰壓力不超過1.2 MPa,在確保注漿效果的同時,減小對線路變形的影響;
C、中途停止注漿時,應清洗注漿管和袖閥管,以便多次重復灌注漿液;
D、終灌標準:在設計注漿壓力下,注漿加固段吃漿量<2 L/min,穩(wěn)壓5~10 min終灌。
⑦注漿方式和順序:采用多孔多次分段式灌注;先外排后中間,同排隔孔,鄰排錯開的灌注順序,以減少跑漿、防止串漿;同一作業(yè)面的不同角度注漿孔,以與地面夾角由小至大的順序進行;單孔遵循自下而上,逐節(jié)灌注。
(1)在注漿加固過程中,利用30 m電子水平尺對正線軌道沉降進行監(jiān)測,同時設置地表沉降觀測點40個,慢行監(jiān)護期間軌道沉降或隆起、方向偏移,每次不得超過2 mm,每晝夜累計不得超過10 mm,月累計值不得超過30 mm;
(2)由于注漿加固施工中,依據(jù)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及時調整注漿速率、壓力,注漿孔分序,使得線路變形始終控制在允許范圍內,變形最大點累計位移為2.68 mm。
在注漿結束28天后,取不少于灌漿總數(shù)的5%,打設探孔,做靜力觸探或鉆芯抽取試件,要求無側限抗壓強度不低于0.8 MPa;以檢查注漿段地層土體的厚度、密實度以及地基承載力等物理力學性能。
若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則需做補孔繼續(xù)注漿,直到達到設計標準;檢查滿足設計要求后,對所有探孔應注漿補強,并用水泥砂漿封口。
(1)本次注漿總量總超出設計值近35%,一方面因松江站5道、7道下部路基,為原來拋片擠淤處理,空隙率較大;另一方面說明土體吃漿量較大,經注漿后,提高了土體密實度;
(2)從每序孔的注漿成果分析,每序孔的吸漿率逐漸減少,證明設計的注漿參數(shù)是合理的;
(3)根據(jù)質量檢測成果分析,取芯試件無側限抗壓強度達到0.8~0.9 MPa,注漿后的土體物理力學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土體承載力是注漿前的4.5~10倍,所取土樣呈劈裂脈片狀固結體,注入漿液與原有土體結合密實。
通過精心組織,完全可以控制工期,達到縮短施工周期的目的;同時土體加固和止水效果較好,在施工中通過多次定向、定量、可控注漿,不易造成線路隆起,可以有效地減少對既有線路基的擾動破壞程度;通過該工程實例,證實所采用的袖閥管施工工藝是有效、合理的,同時證明袖閥管注漿工藝在線路沉降搶險、橋臺沉陷等方面應用前景是廣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