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陽
《海底總動員》中,小丑魚尼莫歷經(jīng)艱辛尋找父親的故事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人,而片中大大小小各種不同種類的魚也極富個性。我們都知道哺乳動物會與喂養(yǎng)它們的主人建立感情,鳥類也會認得自己的主人。但家里魚缸里的魚兒們似乎與尼莫毫無相似之處,對人沒有任何愛憎之心,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魚真的有感情嗎?請繼續(xù)閱讀本文,找到答案。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安安靜靜、只知道游來游去的魚是沒有感情,甚至沒有感覺的動物。比如人們會為虐貓事件感到憤怒,卻沒有人反對釣魚。魚在我們心目中,不過是美味、營養(yǎng)的水生食物或者如同花草一般的觀賞生物罷了。因此,許多素食主義者并不反對吃魚。
然而,科學家卻發(fā)現(xiàn),魚不僅和我們?nèi)祟愐约捌渌鼊游镆粯訒惺芴弁矗€擁有非常復雜的情感生活。
首先,如同哺乳動物一樣,魚也具有傷害感受器以感知疼痛。英國愛丁堡大學和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做了一個實驗,當研究人員用黃蜂蜇虹鱒魚的嘴后,在刺被拔出來前被蜇的虹鱒對食物不再感興趣,而且開始不停的搖擺,這種反應類似于脊椎動物受到傷害后的反應。而沒有被蜇的魚則像往常一樣進食。而當研究人員把醋酸注射到虹鱒的嘴里后,虹鱒開始不停在水底的石頭上摩擦它們的嘴。
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在魚的頭部有一個傷害感受器,這種感受器與脊椎動物、哺乳動物和鳥類所具有的感受器一樣。同樣,海洋生物學家皮特·萊明(Peter Laming)博士也發(fā)現(xiàn)了魚和人一樣具有感受痛苦的器官。
而且,科學家進一步發(fā)現(xiàn),魚不僅有“感受”,還具有記憶和學習能力。
在很長一段時間,許多人認為魚毫無記憶力,所以它們根本不會記住自己的主人是誰。然而,這種認知被科學界徹底擊潰。魚不僅具有記憶能力,且其記憶力可以持續(xù)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澳大利亞亞麥考瑞大學魚行為專家克魯姆·布朗(Culum Brown)博士認為除了記憶能力,魚在認知方面的能力甚至超過許多靈長類動物。魚像其它動物一樣學習并傳遞知識,比如成年魚會教幼年魚如何去捕食、分辨環(huán)境、識別危險,如漁網(wǎng)發(fā)出的聲音等。
西班牙馬德里的科學家發(fā)現(xiàn),好斗的熱帶淡水魚麗魚能夠評估自己對手的實力,并據(jù)此做出是否打斗的決策。這種給事物評分的能力叫做遞移推理能力,人類到四歲才能具有這種能力。瑞士科學家還發(fā)現(xiàn)肉食魚石斑魚和海鰻能夠共同協(xié)作獵食其它魚。當石斑魚捕魚時,假如被捕的魚躲進暗礁中,石斑魚會向海鰻發(fā)出信號,而身子細長的海鰻就會到洞里捕獲獵物。這個過程證明魚具備智慧、記憶和計劃能力。
目前,英國已經(jīng)成立了專門的水生生物保護協(xié)會——國家水生物研究機構,為魚爭取更多的權利。相信有一天,我們也會與魚缸中的魚成為真正的朋友,就像我們把家中的貓和狗當成朋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