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 周禎祥
1廣東藥學院中藥學院(廣東廣州510006)
2湖北中醫(yī)藥大學(湖北武漢430065)
在臨床上應用生大黃口服或者保留灌腸治療肝性腦?。℉E)取得較滿意療效[1-3]。 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血氨(BA)參與肝性腦病的發(fā)生[4],本實驗旨在觀察生大黃對肝性腦病大鼠TNF-α和BA的影響,為臨床應用提供實驗參考。
1.1 實驗動物清潔級雄性wistar大鼠70只,體質量(200±20)g,購自湖北省醫(yī)學科學院動物實驗中心,合格證號:2009A052。
1.2 試劑及藥品生大黃煎制成含生藥質量濃度為1g/mL大黃水煎液,置于冰箱4℃保存?zhèn)溆?;乳果糖口服溶液,?guī)格:5.0g/10mL,由丹東康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91201。四氯化碳(CCl4,分析純),由老河口市石油化工總廠生產,批號:090802,用液體石蠟配制成 20%的CCl4石蠟溶液;TNF-α(ELISA)試劑盒購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BA、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檢測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
1.3 分組及造模70只大鼠采用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假手術組10只,模型組、生大黃組和乳果糖組各20只。HE大鼠模型制作參照文獻[5]方法。除假手術組外,采用CCl4誘導,結扎、切除2/3肝臟,建立大鼠HE模型。實驗開始每日1次給大鼠灌胃20%CCl4石蠟溶液5mL/kg,連續(xù)2d。手術前大鼠禁食12h,在戊巴比妥鈉麻醉下背位固定于手術板上,無菌操作,沿腹正中線上腹部小切口開腹,暴露肝臟,依次在肝蒂部結扎左前葉及中葉,將此兩葉切除;然后再將暴露的肝右葉結扎,但不切除。假手術組相應地同時灌胃同等體積的生理鹽水,并行假手術(剖腹但不切肝)。于實驗第5日(術后禁食24 h)開始,生大黃組和乳果糖組分別予生大黃水煎液5g/100g、乳果糖0.5g/100g灌胃,連續(xù)灌胃3d。實驗第8日全部大鼠在乙醚麻醉下腦電圖檢測和心臟采血。
1.4 標本采集與檢測腦電圖檢測:采血前,各組大鼠均在乙醚麻醉下俯臥,安置額枕骨間電極,用八道生理記錄儀描記腦電圖。血清生化指標:取血5mL,離心取血清,嚴格按照試劑盒操作說明檢測血清 TNF-α、BA、AST、ALT 水平。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組大鼠死亡率比較假手術組大鼠無死亡,模型組死亡率為 60%(12/20),生大黃組死亡率為 30%(6/20),乳果糖組死亡率為35%(7/20);生大黃組和乳果糖組與模型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生大黃組與乳果糖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各組大鼠腦電圖變化假手術組大鼠腦電圖以α波為主,無明顯異常;模型組大鼠腦電頻率變慢,波幅變小,多以寬大的δ波為主;與模型組比較,生大黃組和乳果糖組大鼠腦電的頻率變快,尤其生大黃組接近于正常組,可見α波型。
2.3 各組大鼠血清TNF-α、BA、ALT、AST水平比較見表 1。與假手術組比較,模型組大鼠血清TNF-α、BA、AST、ALT水平顯著升高(P均 <0.01);與模型組比較,生大黃組和乳果糖組大鼠血清TNF-α、BA、ALT、AST水平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或 0.01);生大黃組大鼠血清 TNF-α、BA、ALT 水平較乳果糖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各組大鼠血清TNF-α、BA、AST、ALT水平比較 (±s)
表1 各組大鼠血清TNF-α、BA、AST、ALT水平比較 (±s)
與假手術組比較,△P<0.05,△△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與乳果糖組比較,▲P<0.05。
AST(U/L)120.53±18.65 425.32±58.62△△316.45±42.24△*351.52±46.22△*組 別 n TNF-α(pg/L)BA(mg/L)1.05±0.42 4.63±1.62△△生大黃組 14 112.46±26.43△**▲ 2.08±1.08△*▲乳果糖組 13 186.37±41.59△** 3.12±1.36△△*假手術組 10 51.38±9.42模型組 8 514.54±82.64△△ALT(U/L)52.25±10.52 942.67±185.36△△426.48±128.57△△*▲582.34±165.61△△*
HE是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以意識改變和昏迷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障礙綜合征[6]。目前HE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多數(shù)認為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氨中毒學說仍占主導地位。BA來源分體內代謝產氨和腸道內產氨,入血后在肝臟中經鳥氨酸循環(huán)合成尿素,由尿排出。肝臟損害時,不能將進入肝臟的氨都轉變?yōu)槟蛩?,使BA升高[7],氨進入腦細胞后干擾腦細胞的能量代謝,使Na+-K+-ATP酶活性減低,ATP缺乏,能量供應不足,以致不能維持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活動,從而引起昏迷。BA在HE的發(fā)病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能否降低BA濃度在臨床上是衡量藥物療效和評估患者預后的一個重要指標,臨床上常采用綜合性治療,尤其是降低BA水平來控制HE的出現(xiàn)[8]。TNF-α是淋巴細胞或單核巨噬細胞分泌的促炎癥細胞因子,它對機體炎癥反應起著重要促進作用,可刺激外周血中性粒細胞向肝組織內移動、浸潤,放大肝組織內炎癥應答,加重肝臟組織炎癥損傷。TNF-α和BA在肝硬化合并HE患者外周血中明顯升高,它們可能直接參與肝細胞功能損傷和HE 的發(fā)生[9]。
HE 屬于中醫(yī)學“神昏”、“癡呆”、“厥逆”、“癲狂”等范疇。 下法是中醫(yī)學八法之一,是通過蕩滌腸胃,將停留在腸胃的有害物質從下竅而出,以祛除病邪的一種方法,以通里攻下的方法有效防治肝性腦?。?0]。生大黃具有通腑瀉下,蕩滌腸道積滯功效,本實驗中,造模后大鼠血清TNF-α、BA、ALT、AST水平均高于假手術組,在經過乳果糖和生大黃的治療后,血清TNF-α、BA、ALT、AST水平下降,與模型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生大黃組大鼠血清TNF-α、BA、ALT水平較乳果糖組低,生大黃療效優(yōu)于乳果糖。本研究結果顯示,生大黃可改善大腦誘發(fā)電位異常和肝功能、降低血清TNF-α和BA水平,對大鼠HE有治療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生大黃瀉下作用,縮短腸道對氨、內毒素等有毒物質的吸收,抑制TNF-α對肝臟組織炎癥損傷有關。
[1]王堂明,邱波,李樹民,等.生大黃粉口服治療肝性腦病60例[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28(6):558-559.
[2]舒生虎.生大黃預防肝性腦病67例效果觀察 [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8(6):53.
[3]李宜琴,馬瑞英.單味大黃煎湯保留灌腸治療30例肝性腦病及護理[J].陜西中醫(yī),2010,31(2):178.
[4]奕月香,靳靜.肝性腦病患者腫瘤壞死因子-α、血氨水平變化及意義[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6):84-85.
[5]熊益群,周大橋,李航森,等.實驗性大鼠肝性腦病動物模型的研究[J].中國實驗動物學雜志,2002,12(6):340-342.
[6]陸倫跟.肝性腦病的發(fā)病機制 [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4,12(5):304.
[7]徐如祥,肖華.現(xiàn)代臨床昏迷學[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03:311-327.
[8]郭惠學,邊壯.綜合降低血氨濃度治療乙肝肝硬化引起的肝性腦?。跩].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7,10(2):21-22.
[9]郭長青,黃宏春,李繼昌,等.肝硬化腹水患者內毒素、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細胞介素水平的檢測及臨床意義 [J].臨床薈萃,2005,20(2):91-92.
[10]閆威,楊玉潔,劉鐵軍,等.毒消肝清顆粒對肝性腦病大鼠腦電圖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2):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