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雄,張峻峰
?
針刺配合走罐為主治療不安腿綜合征療效觀察
王健雄,張峻峰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針推傷科,上海 200233)
探討不安腿綜合征針灸臨床有效的治療方法。用體針、頭針、耳針配合走罐治療本病,并與藥物治療相比較,觀察其臨床治療效果。該療法能較好地解決不安腿綜合征的癥狀,總有效率為86.7%,明顯優(yōu)于藥物組(<0.05)。針刺配合走罐對不安腿綜合征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不安腿綜合征;針刺;頭針刺激區(qū);推罐;耳穴貼壓
不安腿綜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一種以睡前或安靜時下肢出現(xiàn)的內(nèi)在和定位不明確的異常感覺,通過腿部活動和捶擊可暫時緩解的一組癥狀,其好發(fā)于中老年女性,近些年臨床逐漸多見。筆者共收集此類患者60例,現(xiàn)報道如下。
所有病例為2000年至2010年門診收治患者,采用隨機排序法,分為針罐組30例,藥物組30例。針罐組中,男10例,女20例;平均年齡(63±7)歲;平均病程(4.56±0.53)年。藥物組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齡(61±9)歲;平均病程(4.22±0.37)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全部病例經(jīng)頭顱CT、腦電圖、肌電圖、血糖檢查未發(fā)現(xiàn)異常。下肢血管超聲22例有不同程度動脈硬化、靜脈栓塞。
根據(jù)韓仲巖等[1]制定的診斷標準進行評定。①不安,休息時常走來走去,或不停地搓腿,躺在床上時常翻來覆去或搖動身體;②感覺異常,在休息尤其是清晨與夜間時大腿深部有爬行樣不適感,常為雙側(cè)受累,迫使患者要經(jīng)?;顒悠鋬赏?③睡眠中周期性腿動,為刻板的屈曲運動,在6 h的睡眠中至少發(fā)生40次以上的腿動;④醒時的不自主腿動,在臥位或坐位休息時常發(fā)生下肢的不自主運動;⑤睡眠障礙,由于感覺異常和腿動常導致患者失眠;⑥夜間加重,盡管白天休息時也可有感覺異常、腿動和不安等癥狀,但夜間有明顯的加重趨勢;⑦老年人多見,有些有陽性家族史,但無神經(jīng)系統(tǒng)陽性體征。
①符合診斷標準;②愿意配合本方案治療者。
①未按規(guī)定治療或不配合醫(yī)生觀察而影響結(jié)果可信性判斷者;②妊娠期婦女;③連續(xù)服用抗精神病藥或抗抑郁藥史3年以上者,均不予納入本項觀察病例中。
患者坐位,取患側(cè)頭針血管舒縮區(qū)、足運感區(qū)、感覺區(qū);體針取風池、安眠、神門、膈俞、血海、三陰交、合谷、太沖,留針30 min;然后足運感區(qū)和血管舒縮區(qū),膈俞和三陰交,合谷和太沖加電針,采用連續(xù)波,電流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度。
留針結(jié)束后,在患肢股四頭肌、股后肌、脛前肌、腓腸肌處涂上冬青油膏用玻璃火罐行走罐,以皮膚潮紅為度,隔天1次。
最后用磁珠加貼耳穴神門,患者回家自行時常按壓(尤其在夜間癥狀發(fā)作時)。
每星期治療5次,連續(xù)治療2星期后,改為隔日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2個星期,治療1個月后觀察療效。
口服維生素B1,每次10 mg,每日3次;口服丹參片,每次3片,每日3次;肌肉注射維生素B12注射液,每次0.5 mg,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1個月。
治愈 癥狀全部消失,睡眠正常,治療結(jié)束后1個月內(nèi)未復發(fā)。
好轉(zhuǎn) 癥狀減輕或癥狀雖然消失,睡眠情況好轉(zhuǎn),但治療結(jié)束后1個月內(nèi)有復發(fā)者。
無效 癥狀無減輕或加重。
所有數(shù)據(jù)經(jīng)卡方檢驗。
兩組患者經(jīng)過1個月的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6.7%,藥物組總有效率為63.3%。經(jīng)卡方檢驗,c2=4.36,<0.05,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藥物組。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注:與藥物組比較1)<0.05
不安腿綜合征是近來在臨床上逐漸多見的疾病。由Wills于1685年首先提出,后來Ekbom作過總結(jié),第一次予以全面的描述,又稱Ekbom綜合征。其病因比較復雜,可能與遺傳因素、下肢血液循環(huán)障礙(某些代謝產(chǎn)物在小腿肌肉組織內(nèi)堆積刺激血管痙攣,導致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組織內(nèi)缺血缺氧,最終引起周圍神經(jīng)功能紊亂)、妊娠婦女、糖尿病(代謝性末梢神經(jīng)病)、尿毒癥、乙醇中毒、癌腫、高膽固醇血癥、低鐵性貧血有關,值得指出的是,RLS往往是許多海洛因、可卡因、酗酒、吸煙等戒斷表現(xiàn)之一,突然停用某種藥物也是RLS的病因之一。另外部分胃切除、服用吩噻嗪類和巴比妥類藥物、有焦慮或抑郁等精神因素等,據(jù)報道均與本病存在一些關系。在發(fā)病機理上,一般認為不安腿可能與間腦脊髓的多巴胺能系統(tǒng)有關。
本病屬于中醫(yī)學“痹證”范疇,從中醫(yī)學角度來看,其病因病機為正虛邪戀,邪客肌膚,瘀滯脈絡,或陰血虧虛,經(jīng)絡、肌膚失養(yǎng)所致。其病位主要在經(jīng)絡、肌膚,與心肝腎有關;其病性為本虛標實。中醫(yī)中藥針灸治療有較好的效果。房繼英等[2]用四妙丸加味治療本病,王錦愛[3]用電腦中頻中藥離子導入TDP照射治療本病,孫秀春等[4]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老年不安腿綜合征,劉桂林[5]用針刺結(jié)合穴位注射治療不安腿綜合征,葉忠[6]采用水針合電針治療不寧腿綜合征,均取得較好的療效。
本人采用數(shù)法并舉,取頭針血管舒縮區(qū)、足運感區(qū)、感覺區(qū),以通過針刺大腦皮層投射區(qū)來調(diào)節(jié)大腦對肢體的運動感覺控制功能緩解癥狀;取體針風池、安眠、神門以鎮(zhèn)靜安神,促進睡眠;膈俞、血海、三陰交以活血行血,促進血液代謝;合谷、太沖一氣一血,一陽一陰,一升一降,平衡陰陽,通達氣血,平肝熄風。走罐對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缺血缺氧狀態(tài),加強新陳代謝,使局部代謝廢物加速排除,從而改善局部肌肉組織的營養(yǎng)。選股四頭肌、股后肌、脛前肌、腓腸肌等處施術(shù),作用直達病所,較好地起到疏調(diào)病處經(jīng)脈氣血,達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消除減輕癥狀。耳穴神門有鎮(zhèn)靜安神、緩解患者焦躁情緒,又有延續(xù)治療的作用。三種治療方法,既有對癥對因治療,又有遠道和患處的治療,又可以單獨在家和發(fā)作時的自行治療,數(shù)法并舉,協(xié)同治療,互為相補,起到增強治療效果,縮短治療周期,快速緩解患者痛苦的作用。
針灸配合走罐在治療不安腿綜合征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該治療方法簡單、方便、安全、有效,無任何毒副反應,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但有些繼發(fā)性不安腿綜合征,尚需結(jié)合原發(fā)病的治療,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1] 韓仲巖,叢志強,唐盛孟.神經(jīng)病治療學[M].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93:268.
[2] 房繼英,王桂枝,谷萬里,等.四妙丸加味治療不安腿綜合征40例[J].中醫(yī)藥信息,1995,(5):43.
[3] 王錦愛.電腦中頻中藥離子導入TDP照射治療不安腿綜合征11例[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1995,16(2):168-169.
[4] 孫秀春,梁玉俠,李桂榮,等.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老年不安腿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2000,20(4):48.
[5] LIU Gui-lin.Treatment of 49 Cases of Restless legs Syndrome by 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 Injection[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6, 4(1):50-51.
[6] 葉忠.水針合電針治療不寧腿綜合征50例[J].上海針灸雜志, 2007,26(5):43.
Observation on Acupuncture plus Moving Cupping for Restless Legs Syndrome
-,-.
,.6’,200233,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for restless legs syndrome i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linic.It was treated by body, scalp and ear acupuncture and moving cupping therapy, and compared with medication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result was evaluated.The combined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restless legs syndrome, and its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6.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medication group (<0.05).The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ving cupping can produce a satisfactory effect in treating restless legs syndrome.
Restless legs syndrome; Acupuncture; Scalp stimulation areas;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R246.6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1.12.836
1005-0957(2011)12-0836-02
王健雄(1962 - ),男,副主任醫(yī)師
201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