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
澳大利亞研究機構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曾發(fā)表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逐漸上升的氣溫和海平面不但會直接威脅部分海島型國家的存亡,而且人口多數集中在沿?;蚝影断掠蔚貐^(qū)的亞洲國家(例如中國的黃河及長江三角洲)以及地勢低的國家(如孟加拉),都將面臨被淹沒的危機。
報告稱:“全球氣候變暖被集中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內發(fā)生,它所代表的是對人類和生物調節(jié)能力的嚴峻挑戰(zhàn)。突如其來的氣候變化將把地球已然脆弱的生態(tài)系統推過環(huán)境所能承受的臨界點,進入到人人自危的局面。”
隨著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越來越多的“氣候難民”正面臨著生存的危機。
2001年,來自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消息稱,太平洋島國圖瓦盧宣布,由于溫室效應導致海平面持續(xù)上升,他們所有的努力均告失敗,全國1.1萬國民將不得不放棄家園。圖瓦盧已經與新西蘭簽訂協議,全國國民將陸續(xù)“搬遷”到新西蘭。
從1995年—2002年,南極半島失去了大約1.25萬平方千米的冰架,相當于盧森堡國土面積的4倍??茖W家在2005年8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指出,冰架的崩裂與全球變暖有密切關系,這種崩裂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加速。
早在2000年,世界銀行就發(fā)布了一張環(huán)境經濟地圖,顯示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孟加拉國1/2的耕地面積將會被吞噬。據專家預測,21世紀海平面即可上升1米。孟加拉國擁有1.3億人口,這些“氣候難民”將如何安置,又有什么樣的國家來接收他們,將是一個重大的難題。
對中國來說,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上海將有1/3的面積被海水淹沒。到時候,大量沿海低洼地區(qū)的民眾內撤,結果不僅是食物和水資源益發(fā)稀少,也會引發(fā)社會問題。
美國電影《后天》讓全世界的觀眾體會到,在面臨氣候危機時人類顯得如何渺小。片中,氣候學家杰克·霍爾在研究史前氣候后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fā)地球空前的災難。在影片中,一天之內地球急劇降溫,曼哈頓摩天大樓遭到強烈旋風的襲擊,大部分被摧毀;地鐵隧道里涌出的洪水吞噬了紐約,淹沒了美國,冰雪覆蓋了整個地球表面。僥幸生還的美國人都逃往墨西哥,請求進入那里的難民營。
逼真的特技效果使人心悸,“氣候難民”的狼狽神態(tài)給每個觀看影片的人敲響了警鐘。如果人類不對目前的全球變暖采取行動的話,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影片中的“氣候難民”。
淪為“氣候難民”,往往只需要一瞬間。全球變暖引發(fā)人類生活的轉變,有時是潛移默化的。這些轉變,是逐漸將人們從熟悉的環(huán)境中逼走,背井離鄉(xiāng)的根源。
英國《衛(wèi)報》的環(huán)境記者大衛(wèi)·亞當根據目前對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指出如果人類不對目前的情況做出改進,任由全球氣溫上升,英國在未來的80年里會有怎樣的變化。他的分析有趣而令人信服。
他指出,到2020年,因為溫度升高,英國的假期將會增加。但是對目前已經負荷過重的國家公園來說,過多在假期到來的旅游者會是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像曼徹斯特這樣的休閑城市,咖啡館里將會擠滿前來度假的人,咖啡文化將會繁榮起來??墒?,人們是否已經準備勇敢地迎接城市里的炎熱了呢?
到2050年,從干旱的歐洲南部涌入英國的難民越來越多,像從孟加拉那樣水災頻繁的國家到來的難民也會增加?,F有的公共運輸設備——比如說倫敦的地鐵——由于沒有空調,在夏天將會變得無法忍受。
到2080年,滑雪這樣的活動會再一次成為富人們的專利,因為炎熱的天氣會使滑雪場的維護費用增加。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性格也會在炎熱中融化——好天氣會使英國的年輕人更多地參與戶外活動,而不是在他們的被窩和車庫里制作音樂。
同樣的預測也可以在中國做出,只是,像中國這樣的發(fā)展中國家,人口密度大,資源有限,將如何面對氣候變化所引起的生活變化呢?
如果因為氣溫高而假期增加,我們的公共設施能否在未來的炎熱天氣應付挑戰(zhàn)?
如果來自周邊低洼國家的大批難民涌入,我們是否能夠接收并使他們得到安頓?
如果氣溫繼續(xù)升高,在已經成為火爐的城市里,人們是否只能依靠空調生活?如果海平面上升,上海等沿海城市被吞沒,我們將如何保證人們的順利遷移和他們以后的生活?
如果我們的家園被洪水覆蓋,我們將逃往何方?
氣候變暖是個集體性的問題,如何防止成為“氣候難民”,不只是一個國家的責任,而是全人類的責任。
從國際的角度給“氣候難民”定義,就如何處理他們形成公約,使聯合國難民機構得到必要的資金和人員配置,以用來處理“氣候難民”,這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要防止像《后天》里那樣的慘況發(fā)生,最根本的是要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雖然現在許多國家已經在為防止氣候變暖做出努力,如《京都議定書》的簽訂,但這僅僅是一個良好的開始。世界各國圍繞著《京都議定書》的爭論和沖突說明,防止全球變暖還需要全人類漫長的共同努力。
另外,建立健全環(huán)境政策法規(guī)、安全應急預案以及合格的公共衛(wèi)生體系,也是未雨綢繆的關鍵。
對中國來說,如果全球氣溫持續(xù)升高,不僅東部低洼處的較發(fā)達地帶將被淹沒,西部高原的冰川由于融化,也將不能和諧調整江河的水量,大旱和洪水將會在中華大地上輪番發(fā)生。防止全球變暖,我們絕不能置身事外。
面對災難,一切權力、地位和利益都是渺小的。拋下一切成見,聯合起來,不做“氣候難民”,也許是目前比戰(zhàn)爭和沖突更為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