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德華,牟兆軍
(1.加格達奇林業(yè)局,黑龍江 加格達奇 165000;2.大興安嶺農(nóng)林科學(xué)院)
1.1 種子:山杏(Prunus sibiricaLinn.)種子,產(chǎn)地農(nóng)林科學(xué)院實驗基地,千粒重800g,凈度99.8%,發(fā)芽率85%。
1.2 肥料:尿素(含N46%)、磷酸二銨(含N18%、P2O546%)。
1.3 播種量:120g/m2
通過土壤分析,鉀含量豐富,故只對氮肥和磷肥進行了試驗。試驗采用二因素五水平正交設(shè)計,分別在白樺苗圃和實驗基地進行(詳見表1、表2)。白樺苗圃25個處理,每處理2 m2。5月9日播種,5月19日和5月30日分2次噴灑敵克松進行殺菌,5月20日將二銨水溶液均勻噴灑在容器杯內(nèi),7月17日和7月23日2次追施尿素。實驗基地25個處理,每處理2 m2。5月10日播種,5月19日和5月30日分2次噴灑敵克松殺菌,同時追施二銨,7月17日和7月23日分2次追施尿素。秋季對苗高、地徑進行了調(diào)查。
表1 因素水平表 g?m-2
表2 正交試驗表 g?m-2
續(xù)表2
表3 試驗結(jié)果調(diào)查表 cm,mm
表4 數(shù)理統(tǒng)計表 cm,mm
表5 白樺苗圃苗高方差分析表
由表5可得:P2O5對苗高影響顯著,N、N×P2O5對苗高影響不顯著。
表6 白樺苗圃地徑方差分析表
由表6可得:N、P2O5、N×P2O5對地徑影響極顯著。
表7 實驗基地苗高方差分析表
由表7可得:N對苗高影響極顯著,P2O5、N×P2O5對苗高影響不顯著。
由表8可得:N對地徑影響極顯著,P2O5對地徑影響不顯著,N×P2O5對地徑影響顯著。
表8 實驗基地地徑方差分析表
4.2.1 白樺苗圃各水平方差分析
4.2.1.1白樺苗圃N各水平方差分析
苗高(H)之F=0.33、地徑(D)之F=1.84,查表得F0.10=2.25、F0.05=2.87。由此可得:N各水平間對苗高、地徑影響不顯著,說明該圃地N豐富。
4.2.1.2 白樺苗圃P2O5各水平方差分析
苗高(H)之F=3.62**、地徑(D)之F=3.43**,查表得F0.10=2.25、F0.05=2.87。由此可得:P2O5各水平間對苗高、地徑影響極顯著。說明該圃地P2O5不足。
4.2.2 實驗基地各水平方差分析
4.2.2.1 實驗基地N各水平方差分析
苗高(H)之F=9.63**、地徑(D)之F=4.78**,查表得F0.10=2.25、F0.05=2.87。由此可得:N各水平間對苗高、地徑影響極顯著,說明該圃地N不足。
4.2.2.2 實驗基地P2O5各水平方差分析
苗高(H)之F=0.17、地徑(D)之F=0.86,查表得F0.10=2.25、F0.05=2.87。由此可得:P2O5各水平間對苗高、地徑影響不顯著,說明該圃地P2O5豐富。
4.2.3 分析說明
4.2.3.1 對白樺苗圃而言,氮各水平之間無顯著性差異,磷各水平之間差異極顯著。這主要是由圃地中速效氮豐富、速效磷嚴(yán)重不足所造成的。
4.2.3.2 對實驗基地而言,氮各水平之間差異極顯著,磷各水平之間無顯著性差異。這主要是由實驗基地土壤中速效氮嚴(yán)重不足、速效磷豐富所造成的。
表9 各因素各水平平均值統(tǒng)計表 cm,mm
由表9可以得出:
對白樺苗圃而言,N對苗木H、D的影響呈上升趨勢;P2O5對苗木H、D的影響開始呈上升趨勢,從4水平開始呈下降趨勢。因此,確定N與P2O5的最佳配比為14。
對實驗基地而言,N對苗木H、D的影響呈上升趨勢,從2水平開始明顯提高;P2O5對苗木H、D的影響開始呈上升趨勢,從3水平開始呈下降趨勢。因此,確定N與P2O5的最佳配比為33。
對白樺苗圃而言,由最佳配比14得出最佳施肥量:尿素0 g/m2、二銨45.5g/m2。對實驗基地而言,由最佳配比33得出最佳施肥量:尿素 13.0g/m2、二銨39.0g/m2。
對于山杏一年生實生苗培育,通過以上試驗,可以得出:
6.1 對白樺苗圃而言,最佳配比為14,最佳施肥量為尿素0g/m2、二銨 45.5g/m2。
6.2 對實驗基地而言,最佳配比為33,最佳施肥量尿素為13.0g/m2、二銨 39.0g/m2。
6.3 以上2個結(jié)論可作為其它樹種及圃地育苗的參考。
[1]北京林學(xué)院.數(shù)理統(tǒng)計[M].中國林業(yè)出版社出版,1980(10):273-283.
[2]鄭萬鈞.中國樹木志[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3.
[3]王忠.植物生理學(xué)[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0.
[4]范大茵,陳永華.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M].杭州: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1996.
[5]唐守正.多元統(tǒng)計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0.
[6]孫明學(xué).大興安嶺森林植物[M].哈爾濱:大北林業(yè)大學(xué)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