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本建
3月5日23時15分,177名撤離人員從馬耳他乘坐上海航空公司FM608航班,安全順利降落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該航班是中國民航執(zhí)行利比亞撤離人員回到祖國的最后一個航班。據(jù)統(tǒng)計:在短短的11天里,中國民航共派出91班包機,分赴馬耳他、阿聯(lián)酋、突尼斯、希臘、埃及等6個國家,共接回我國同胞26240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海外公民撤離運送行動。
“危難之時,祖國接你回家”曾感動了許多經(jīng)歷過這不平凡歲月的人們。然而,就在這部國家形象大片畫卷的背后,中國民航作為承運的主角,有著鮮為人知的故事,我們只能從一個包機航班的縮影,窺視為盡早盡快接回我國滯留公民,所忙碌的飛行機組和乘務組的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jié)。
3月2日晚上10時,上航1架767ER雙通道寬體客機停在虹橋機場1號航站樓國際航班停機坪上,包機加滿航油77噸,耗時就要一個半小時。為直飛減少經(jīng)停,早些接回同胞,機組將767-300ER飛機的性能發(fā)揮到了極致。零時39分,首架包機升空直飛馬耳他,這也是上航至今飛得最遠的包機航線。
機長謝銳飛首班,他告訴筆者,“這次航路要經(jīng)過5個國家,都要得到空域所在國的準許,因是國家行動,一切在民航局和外交部設立的綠色通道里都暢行無阻。盡管到馬耳他的航線很陌生,但有了非常的效率、非常的保障,才拿下這段不尋常航程。!”
乘務長阮佳萌在接到任務到執(zhí)行完航班的40多個小時里,沒有合過眼,雖然牙齦都已經(jīng)腫了,但參與接回同胞的自豪感蓋過了一切疲憊的極限。
航前準備是航班飛行前的例行工作,此次卻不同。航前機組成員一再仔細整理航行資料,發(fā)現(xiàn)有不清之處要與情報人員再核實。氣象工程師與機組成員要再交待航路中最新氣象資料和特別注意事項。運行性能工程師要向機組成員交待清航行資料的關鍵點。在第一時間將現(xiàn)有的航班資源進行重新梳理,將模擬機訓練等全部讓位于包機航班,充分挖掘人力資源,精細搭配機組,抽調(diào)技能嫻熟、經(jīng)驗豐富的飛行員執(zhí)行包機任務。面對全新航線,執(zhí)飛的每套機組多次進行認真準備,研究航圖、測量油量、了解氣象、熟悉機場、掌握備降場等等,做到一絲不茍、爛熟于胸。
馬耳他機場,載著迫切渴望回家的同胞的三輛擺渡車緩緩駛來,當擺渡車駛停后,乘務組立刻根據(jù)非常規(guī)登機預案,要求擺渡車只開一扇門,以10位旅客為一組,輪流從后艙左門、前艙右門登機,以此保持飛機平衡。同時,2名兼職安全員積極配合空警做好行李防爆檢測,乘務員有秩序地安排旅客登機,艙門左右各有一名乘務員負責發(fā)放登機牌,乘務長做好前艙和特殊旅客的登機牌發(fā)放,并盡量安排婦女、老年人坐在前艙。整個登機過程井然有序,有條不紊。
當上航首班馬耳他包機FM601客艙里響起國語鄉(xiāng)音廣播時,在動蕩中歷險的同胞們終于有了真切的感受:祖國的分量。我們真的要回家了!盡管體力和精力的消耗已經(jīng)到達了極限,但是每個人的神情卻是那樣地興奮。
滯留在馬耳他的同胞們已經(jīng)好幾天沒有正常進餐,所以包機上特地安排了三餐主食,配備了350份熱食、500個面包和500份干點,還額外配備了大量八寶粥、牛肉腸和飲用水。